歐盟對俄再啓制裁 雙方互信嚴重不足
□ 國際觀察
□ 法治日報駐俄羅斯記者 張春友
歐盟近日決定以實施“網絡攻擊”為由對6名外國個人及3個外國實體發起制裁,其中包括4名俄羅斯人以及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軍事情報總局(簡稱為格魯烏)。近期,因美歐關係不睦,俄歐關係正因“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實施而出現一定緩和跡象,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再次對俄揮起制裁大棒,尤其是對象包括格魯烏這樣的敏感部門,那歐盟的動機是什麼?俄歐關係又將走向何方呢?
歐盟此次制裁的內容包括“被制裁的組織不得再踏入歐盟國家境內、凍結被制裁對象在歐盟管轄範圍內的資金及歐盟個人和實體不得向所列人員提供資金”。而對於制裁格魯烏,歐盟給出的理由是其在2017年曾對歐盟企業發動兩次網絡攻擊並造成一定損失。
歐盟的制裁,尤其是針對格魯烏的制裁,引發了俄方強烈反應。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回應稱,歐盟以“網絡攻擊”為由實施制裁沒有任何依據,其實質是以捏造的罪名作為制裁的藉口。俄方認為,歐盟此舉是不友好的,背後的政治因素顯而易見。同時,俄方強調“將按外交對等原則作出反制”。
一段時間以來,隨着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政策抬頭及不斷“退羣”,美歐關係嫌隙加深。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一道頂住美國根據《美國敵對國家制裁法案》作出的對“北溪-2”項目繼續進行制裁的決定,表態稱“將項目進行到底”。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表示“將於近期訪俄”。但就在俄歐關係似乎出現緩和跡象的情況下,歐盟突然作出對俄製裁決定,讓外界頗為震驚,並認為這與美國脱不了干係。畢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剛剛結束對歐洲兩國——英國和丹麥的訪問。俄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認為,“歐盟此次是‘在美國的命令下行動’,有濃厚的政治因素”。而事實上,美國的確是有動機的。
拋開地緣政治及特朗普面臨的總統大選壓力不談,單純經濟因素就足以讓美國為之從中作梗。戰後,美國依託美元體系建立起的國際金融、經濟秩序及對高科技的壟斷使得幾乎所有的國際跨國公司都與美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有的甚至直接依附於美國而存在,無論是在金融體系中還是國際貿易中,這樣,美國的長臂管轄就擁有了實際可操作性。對此,包括歐洲國家及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都多有不滿。作為應對,俄歐去年達成關於石油貿易使用歐元作為唯一結算工具的協議,影響及動搖了美元作為世界貿易貨幣的主導地位,一旦順利施行,在世界範圍將引發更大的連鎖反應,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
美歐出現嫌隙是事實,俄歐關係改善也因此出現契機,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俄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之間的矛盾關係。
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以來,歐盟追隨美國的腳步對俄實施經濟制裁已達6年之久。就在上個月中旬,歐盟理事會以“俄沒有落實明斯克協議”為由決定將2014年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對俄羅斯個別經濟部門實施的制裁延長6個月至2021年1月31日,而這已經是第三次延長該制裁的時間了。外界關於歐洲能否在美國之前解除對俄經濟制裁的爭論和猜測一直都存在,但現實情況卻沒有那麼樂觀。不僅如此,近日,一直批評美國干涉歐洲國家內政的德國外長馬修也再次表示反對美國邀請俄重返G7。而此前英國、加拿大也都表示了相似的立場。
隨着美歐矛盾加深,歐洲國家在國際格局這一天平上的權重將繼續增加,並有利於俄歐關係的改善。但對此需理性看待。冷戰時期的慣性思維及歷史文化的互不認同長期以來制約着俄歐關係的發展,而且因地緣因素,俄歐長期將對方視為直接軍事威脅,互信嚴重不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俄歐關係或都將“冷暖交替”頻繁,而這或許才是俄歐關係的本來面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