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8.6高分紀錄片《廣島》:原子彈爆炸,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綜合

提到廣島、原子彈、二戰這些詞,我的腦海中總會想到蘑菇雲、城市的毀滅等,但是這些意象都十分的模糊,像是年代久遠的古老傳説,直到最近看了紀錄片《廣島》,才真正體會當年廣島原子彈爆炸的真實狀況,震撼到無以復加,甚至一切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


這部製作於2005年的紀錄片《廣島》,從投放原子彈的美軍和廣島的日本人兩個方面,還原當年那場“人間浩劫”……

1945年7月16日,美國,新墨西哥州。

美軍對耗時3年研發的原子彈進行了第一次爆炸測試,



當時,原子彈的製造耗資20億美金。(相當於2018年的230億美金,和日本首富孫正義的身價相當。)

參與曼哈頓計劃研發原子彈的科學家費米在測試前提示:

當蘑菇雲升起時,人們見證了它的威力,相當於6700萬枚普通炸彈的威力。

這朵在沙漠中升起的蘑菇雲,投放到人羣密集的城市中會怎樣?


當軍人們在慶祝測試成功,預想日本人投降的勝利時,研發原子彈的負責人科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心情卻十分複雜,甚至十分苦澀:

原子彈,本是用來對抗德國,但是在原子彈測試成功後,1945年7月,德國投降了,而日本仍在負隅頑抗,於是原子彈則瞄準了日本。

美國軍方估算了當時的對日情況,如果繼續對戰下去,美軍必須進攻日本本土,可能會造成百萬的人口損失,而日本方面,國家的權力掌握在戰爭特別委員會的手裏。





日本首相和大臣展開了談判,結果是陸軍大臣阿南惟幾決心繼續作戰,指望着“

日本軍方覺得,美國承受不起人員的死傷。




當時在日本,男女老幼都做着訓練,即使在校的女學生,也訓練着,時刻準備着上戰場殺敵,日本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準備。

1945年7月16日,柏林,波茨坦會議。


美國總統杜魯門得知了原子彈試驗成功的消息,下了投放到日本的決定。


在投放之前,杜魯門向日本發出了最後通牒,一開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在截獲了日本的情報後,改為了要求日本軍隊的無條件投降,給日本天皇留了一個台階下。


沒想到,日本的首相和戰爭委員會覺得,美軍的小讓步是日本的機會,“他們反而會先掌不住”。


對日本投放原子彈已經勢在必行,原子彈被運送了距離日本本土6個小時飛行距離的天寧島。

當時,美軍已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多次轟炸,可是廣島卻未受空襲,原因是美軍想評估原子彈的真實威力。

而廣島的日本人雖然未受到空襲,但是卻已經預感到了,卻沒有想到這次來的是原子彈。

美軍派了3架戰鬥機,一架運載核彈,一架運載記錄設備,一架“必要的邪惡號”負責拍攝。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過後,廣島的日本人在遭遇了一次空襲警報後,紛紛躲藏了起來,但是那只是美軍的偵察機,等日本人放鬆警惕重新回到街上時,運載原子彈的轟炸機出現了。


當時廣島的街上人們像平常一樣出街,操場上幾千個士兵在做早操。


投彈完成後,這顆叫做“小男孩”的原子彈在空中原定飛行45秒,結果43秒時,在廣島的一家醫院上空550米處爆炸。



原子彈爆炸的傷害分成了好幾個階段,第一個破壞階段是強光,300米直徑的巨型火球發出強光,火球下的温度高達4000攝氏度,人瞬間被蒸發掉了,要麼屍骨無存,要麼被燒成灰燼。



強光還會釋放紅外線和伽馬射線,穿過牆壁,侵蝕人的細胞。


然後產生巨大的衝擊波,衝碎牆壁和玻璃……







對於投放原子彈的美軍來説,他們看不到下面的情況,目光所及的只有一團黑煙籠罩,看不到任何人和屍體,牆倒屋塌……


當時廣島死亡了多少人並不確定,約有7萬人在當時死亡,後續因為輻射、燒傷等人數還有增加。







早上8點多的廣島,上空佈滿了煙塵,城市一片漆黑,房屋要麼被摧毀,要麼在燃燒,街上一片死屍,成了人間地獄。


其中,最痛苦的莫過於生離死別,母親無法救出自己的孩子,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火肆虐……


6個小時後,美軍飛回了天寧島,因為表現優秀,每個人都獲得了勳章。



廣島的傷殘者擠着去找水喝,這時天空下起了黑色的雨,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灰塵等和天空的雨雲相遇,變成雨水重新回到了地面。

當然,這些黑色的雨水都是有毒的輻射物質。

……


原子彈投放的消息傳給了美國總統杜魯門,軍官們一片歡呼。

而廣島的市長在當天下午發表個人聲明:

日本仍然拒絕投降,美軍又將長崎投放了一顆原子彈。

9天后,日本天皇宣佈投降。

4天后,日本激進的士兵發動政變想阻止天皇投降,最終政變失敗了。


日本將軍阿南惟幾切腹自盡。

……


對於美國當時的做法,至今仍充滿了爭議,廣島的倖存者之一曾提出疑問:







而美國的軍方有人表示:






美方一直覺得,投彈是為了加快結束戰爭,拯救更多人的生命,投彈是“

人人常常會問:

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是偽問題,戰爭一旦開始,道德就自動退位了,即使是正義之戰,正義的一方,也避免不了殺害無辜,戰爭本身就是野獸,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

曾國藩,自幼讀四書五經,是孔儒的模範生,儒生講究“仁愛”,當年為了攻打南京城,落下“曾剃頭”、“曾屠夫”的外號。

至於,那些在戰爭在無辜冤死的平民們,更是沒人為他們買單,也買不了單,死亡最冷酷的事情,人死不能復生,死後做再多也沒用。


在核試驗前的兩天,奧本海默引用伐致呵利《三百詠》中的詩詞,表達出自己喜憂參半的矛盾情感:

廣島的核爆,讓人們更加珍視和平,唯有和平,將法西斯(日本軍國主義)和原子彈關到籠子裏,平民才能安身立命,這也是當初寫信給羅斯福提議研發原子彈的愛因斯坦,晚年一直在做的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