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公交各個崗位上,有這樣一羣人,曾經身穿軍裝保衞祖國,如今換上公交制服服務乘客出行。他們就是復轉軍人,雖然已脱下了軍裝,卻始終保持着無私奉獻為人民的軍人本色。
退伍軍人的“快慢”行車路
十多年前,他們離開北京,分別前往不同的地方入伍。如今,他們在北京公交300路(內環)車隊並肩奮鬥,為百姓出行提供服務。
駕駛員鮑威
“咱們駕駛這條線路,既要穩妥又要果斷。”這是300路內環快車駕駛員鮑威帶徒弟時説的第一句話。行駛在三環上的300路內環快車,全程沒有十字路口,卻有120餘個主路和輔路相連的進出口,這就需要駕駛員時刻把穩字放在第一位。鮑威主動申請駕駛每天最後一班車。
夜間客流量並不比白天少,車輛行駛至紫竹橋站時,鮑威看到站台有位候車的女乘客面色有些蒼白,上車時還未刷卡,突然就向駕艙方向暈倒。鮑威立即伸出雙手,一隻手托住女乘客頭部,另一隻手扶住肩部,避免頭部受到撞擊。迅速在車廂找地方安置女子,打急救電話,同時一直用手輕拍乘客肩膀喚醒乘客自主意識,一系列專業急救動作為暈倒乘客贏得了急救時間。鮑威説,部隊的經歷讓他學會沉着冷靜,面對突發事件時更是要爭分奪秒。
與鮑威並肩奮鬥的王華是300路內環的一名駕駛員。雖然已經退伍十餘年,但他始終忘不了第一次走進部隊,看到那面榮譽牆給自己帶來的鼓舞。疫情期間,他白天為乘客提供公共出行服務,下班後深入社區成為一名志願者。“王阿姨,您這口罩舊了,用我這個吧。”“張叔,您回家前用我這酒精消下毒。”
駕駛員王華
王華不僅把自備防護用品提供給街坊,還為在家隔離的人員送快遞、送外賣。他每次都將東西放在門口,敲一敲門,等居民回應了之後才離開。有時,他還會將健康飲食的小秘籍寫在紙條上,給大家抗擊疫情鼓勁兒。“只要社區有需要,我隨時都在”。王華説。
852路駕駛員王豔茂,2001年進入北京公交,從一名軍人到一名駕駛員,身份變了,不變的是守護羣眾平安的使命。疫情防控期間,他主動請纓,幫車隊搬運疫情防控物資,承擔運營車輛消毒工作,積極參加站台維護秩序、給乘客測體温、車輛衞生清理、消防安全檢查、去隔離區接隔離車輛等活動。
換上工裝成長為保修“智多星”
“當兵一輩子不後悔,不當兵後悔一輩子。”2013年9月,張海倫懷着兒時的夢想,為了那身熱愛的戎裝,背上行囊踏上內蒙古朱日和軍事基地的專列,來到北疆大漠戈壁荒原。2015年,他脱下戎裝換上工裝,帶着從部隊學到的堅韌與執着,來到北京公交集團保修分公司車身保修廠,開始了另一段精彩的生活。
保修分公司張海倫
革命軍人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來到車身保修廠後,張海倫運用在部隊榴炮連維修保養炮車的經驗,一有時間就研發公交車維修小工具。他發現車間鑽頭使用的比較浪費,很多新職工不會磨鑽頭,就製作了研磨鑽頭的專用工具;發現職工們搬運地板很費力,他利用槓桿原理髮明瞭搬運工具……為了製作工具,他磨破了六、七雙手套。入廠僅僅一年,張海倫的小發明就達到5項,被大夥兒稱為解決維修難題的“智多星”。
“拼搏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是張海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正是靠這樣的信念,讓他迅速成長為技能嫺熟的保修技師。技能大賽期間,他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時扎進訓練車苦練實操,直到別人都下班了,依然拉着指導老師給自己開小灶,手掌上結滿了厚厚的繭子、工作服滲出層層汗鹼、小身板被累瘦一圈,張海倫連眉頭都沒皺一下,終於憑着努力殺進複賽圈。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襲來,張海倫放棄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主動向社區請纓站崗抗擊疫情護衞社區平安。因為家離單位很近,張海倫每天下班後就直接到社區大門口站崗,協助社區進行居民進院體温檢測、社區公共區域消毒和防疫物資發放。
工作之餘,他還將疫情期間居民共同戰“疫”的細節,通過工作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再分享給大家,讓每位居民都從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激勵着大家繼續堅守崗位抗擊疫情。大夥兒都説,張海倫用實際行動詮釋着“戎裝換工裝,本色永傳承”。
組建公交車隊“預備役”
北京公交集團第二客運分公司十隊,共有30餘名復轉軍人,他們累計安全行駛里程達600多萬公里,共運送服務乘客1800萬人次。
“八一”前夕,身為管理、駕駛員、乘務員的李自然、耿毅、楊炳忠等五名同志,在車隊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率先組建成車隊“預備役”小組,並形成了一套聯動機制,協調多個部門開展安全大排查。針對交通、防汛、消防等突發事件,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並形成預案。在遇有突發事件時,車隊在“預備役”小組羣中發送指令,大家第一時間到崗。
組建公交車隊“預備役”
業餘時間,在高峯站台服務、清理車輛衞生、安全測速檢查中,復轉軍人也成了主力軍。疫情期間,他們還到社區參加義務服務,幫助小區消毒、值崗測温、出入登記,成為“逆行者”中的一員。
他們也把嚴謹的軍人作風和專業的職業技能帶入到工作中。曾從消防武警退役的李洋,日常中針對火災如何自救、車輛起火如何撲救給職工進行講解,利用業餘時間定期對消防器材進行檢查更換。曾經在某部隊儀仗隊的榮文波,對自己的着裝和儀表儀容有着極高要求,也帶動着身邊職工保持最佳服務形象。
雖然脱下了軍裝,但他們依然保持着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人民服務,繼續書寫軍人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