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楊傑在軌道2號線大堰基地對學員進行培訓。如今,他已轉做車間安全管理,將多年的駕駛經驗傳授給學員。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我們這座城市開通的第一條軌道線路——2號線,將在6月18日迎來它15歲生日。
對於重慶軌道集團運營二公司車間安全管理楊傑而言,每年此時都能勾起他的美好記憶。因為15年前,楊傑正是駕駛2號線首發列車的司機。
時間追溯到2005年6月18日,楊傑駕駛列車從大堰基地出發,來到始發點動物園站。“站台上早就是人山人海,列車出發時車廂內已經沒有空位。”楊傑還記得,列車啓動時車廂內傳來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27分鐘後列車抵達較場口站,他順利完成首秀。
如今,楊傑已離開了司機崗位,轉做車間安全管理,也在培訓新的司機。不過提起15年前的往事,仍是歷歷在目。
這不像開列車
更像在開飛機
“這不像是列車,更像是開飛機。”楊傑經常跟同事開玩笑説,加速、停止全靠操控板上的一根駕駛手柄,更像是駕駛飛機。
“手柄向下壓是加速,向上是減速。”楊傑稱,司機除了要關注手柄外,還要接受指揮部的各項指令,操縱各項儀表。司機必須隨時關注儀表盤的各項數據,不能有一絲鬆懈。若司機分神,手鬆開駕駛手柄3秒後,系統會自動報警提示;若司機仍不“上手”,列車將自動減速,直至停下。
在外人看來這份工作特別酷,楊傑卻覺得壓力很大,畢竟“手柄輕四兩、責任重千斤”,作為司機,自己的操作關乎整車人的安全。
從坐進駕駛室那一刻起,楊傑就繃緊了神經。列車穿行在隧道內,固定區段例如終點站、道岔車站都有信號燈,每經過一個信號燈,楊傑都要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在信號燈顯示正常、道岔正常的情況下,列車才能安全通過。列車行駛過程中,隧道內是不能出現異物的,比如氣球、垃圾之類都會對接觸網造成影響,一旦隧道內出現紅燈,列車就必須停止行駛並進行緊急處理。
過了大坪站
風景更好看
談到沿途哪段風景最吸引乘客時,楊傑想起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
2號線首發當天,大多數乘客是來體驗軌道交通的,並非出於通勤目的。沿途的風景很吸引人,特別是列車從大坪隧道駛出,美麗的江景讓車廂裏的乘客連連發出“哇”的驚歎。
楊傑稱,過了大坪站以後景色變得豐富起來,濱江路、高架橋、步行街……穿行於城市間的2號線列車就是一個流動觀景台。“甚至,沿途每一個站點都是一個文化景點。”楊傑回憶説,當年臨江門車站內營建“時光隧道”,黃花園車站設攝影展廳,曾家巖觀光隧道展出了重慶本地名家書法手筆。
除了沿途的風景,車廂裏面也有不少看點。當時,車內顯示屏位於每輛輕軌列車車門上方,屏幕可收看音樂、旅遊、美食等娛樂節目,乘客可以欣賞到包括CHANNEL-V、SMG等頻道的音樂節目和光線傳媒的“娛樂現場”節目。
為了這一刻
準備了兩年
2002年到2004年,楊傑前往上海培訓,兩年間跟着老師學習操縱上海地鐵1號線和3號線列車,為後面回渝獨立駕駛單軌列車做準備。
“很多人覺得駕駛軌道列車就一根手柄的事情,事實上列車出發前要做的準備工作有很多。”楊傑當年也向日本的司機跟車學習過,他們的很多理念讓楊傑受益至今。
在上海,每一輛列車出發前都要經過兩次“體檢”,第一次是前一天夜晚停運後維保人員的專業檢修,第二次就是列車司機發車前的例行檢查。
“因為有例行體檢,我們這些接車司機最早在凌晨4點起牀,提前1個小時對列車進行由內而外的巡查。”楊傑説,大到駕駛室、車門、制動裝置、牽引裝置,小到喇叭、配件、門上的蓋板、雨刮器,列車上的每一個角落都不能放過。
“不過,也別把駕駛軌道列車想的太複雜,它跟駕駛其他交通工具也有共通點,唯手熟爾。”楊傑説,在長期的訓練中他們積累了很多經驗,比如列車在過彎時候該提前多久減速,手柄轉動多少度,如何利用牽引力平穩過彎……這一切的準備和積累,都是為了安全平穩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本報記者 郭曉靜 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