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大眾報業·魯中晨報墨脱7月7日訊 今天,採訪團一行來到了我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墨脱縣。從波密縣到墨脱縣,短短115公里的路,走了約6個小時,沿途經過多處塌方和滑坡路段,最終有驚無險,順利抵達。

隧道兩頭兩重天

今天早上7點,採訪團從波密縣政府駐地扎木鎮出發,前往墨脱縣。攔在去路上的第一道關卡是嘎隆拉雪山。儘管嘎隆拉雪山已經被隧道打通,但隧道兩頭依然連着長長的盤山公路。在走了數十公里的盤山公路後,我們來到了嘎隆拉隧道北入口。雨季的嘎隆拉雪山封頂經常被雲霧籠罩,今天也不例外。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3310米長的嘎隆拉隧道極大地提高了通行效率,過去需要數小時才能走完的山路,如今只需要幾分鐘就能通過。因為嘎隆拉山頂常年有積雪,每年的雨季降雨多、氣温較高,積雪融化成水,所以在山上到處能看到瀑布、激流、小溪。即便是在嘎隆拉隧道內,牆壁上、地面上也在不停地向外滲水。

嘎隆拉隧道的盡頭是一段“走廊”式的建築,這種類似於給公路加了一層“頂棚”的做法,能有效減輕山石滾落、泥石流等帶來的危害。記者注意到,個別路段的“頂棚”已經被砸壞。出了嘎隆拉隧道,簡直像換了一個天,天氣由多雲變成了下雨,而且一路下雨,山上雲霧繚繞。空氣濕度非常大,路邊高大的樹幹上長滿青苔。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坡度陡峭的髮卡彎道上,大貨車連續剎車導致輪轂過熱,用來給輪轂降温的水遇熱散發出陣陣水蒸氣。

從“頂棚”路段開始,盤山公路一路向下,路況變得比較差,個別路段非常狹窄,對於那些十多米長的大貨車來説,180度轉彎無法一次完成,只能轉一下、倒一下、再轉,後面的車輛也只能慢慢等待。

行駛了一段山路後,早上8點左右,採訪團到達第一個邊境檢查站,警方檢查了身份證、邊境管理區通行證後放行。

艱難通過危險路段

上午11點左右,採訪團來到波墨公路K73+50米處,這裏的山體在6月5日發生了滑坡,最近幾天一直在不斷地清理。因為施工的需要,該路段暫時不能通行,一行人只好下車等待。

“墨脱4月就開始進入雨季,我們最忙的時候也就到了。”中鐵十局波墨公路項目工程部的戴先生説,工程部十多名員工目前24小時待命,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波墨公路有需要維修、清理的情況,他們都會立即趕到處理。“這條路2019年才又重修後通車,目前還沒移交,所以維修養護還是由我們負責。”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段路十分泥濘,路邊山上坍塌下來大量石塊和泥土,一台挖掘機和一台推土機正在將石塊和泥土推到路邊的深溝裏。雖然該路段昨天剛清理過,但由於雨水不斷,小規模的滑坡幾乎每天都發生,所以每天都需要清理。

戴先生説,墨脱縣5月22日遭遇了一次強降雨,導致波墨公路沿線出現多處山體滑坡或塌方,此後這一帶的地質環境一直不穩定,這種情況可能要持續到9月初雨季結束。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塌方路段、泥石流路段、水毀路段、修路臨時繞行路段……今天的行程中,我們的採訪車的遭遇可以用“十分豐富”來形容。

在等待了約50分鐘後,該路段終於搶通,採訪團的車隊得以繼續趕路。在通過達國大橋後,路況變得更差了,大量泥沙和碎石子淤積在路面上,形成了十多釐米厚的泥漿,我們駕駛的車輛多次出現打滑。所幸有驚無險,最終安全通過。

命運多舛的波墨公路

墨脱縣的的西、北、東三面被喜馬拉雅山和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是邊境線,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帕龍藏布江峽谷無法通行,進入墨脱必須翻過嘎隆拉雪山隘口。當地流傳的一首民謠生動描繪了墨脱縣曾經的交通狀況——“山頂在雲間,山底在江邊,説話聽得見,走路得幾天。”

從1965年開始,通往墨脱的公路多次修建、多次被毀或被迫停工。因為墨脱處在喜馬拉雅斷裂帶上,地質活動頻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發地帶,加之墨脱氣候潮濕多雨,地質條件和氣候因素是導致墨脱長期無法通公路的主要原因。它一度被稱為“青藏高原上的孤島”。

直到2009年,在原有簡易道路基礎上進行的整治改建開始了。2013年10月31日,波墨公路新改建工程正式通車,墨脱與外界的公路交通終於打通了。2017年,對這條公路的整治改建工程又開始了,該工程於2019年完工,目前尚未交付。採訪途中記者也注意到,這條路上增設了不少鋼結構橋樑,其中一部分尚未啓用。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波墨公路K73+50米處的山體在6月5日發生了滑坡,最近幾天一直在不斷地清理,通行時斷時續。

“波墨公路一直採用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而沒有采用柏油路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前者的強度更高、穩定性更好。這次的滑坡如果換做是柏油路的話,估計已經被損毀了。”戴先生説。

在嘎隆拉隧道南入口,路旁有一座“墨脱公路通車紀念碑”。用碑的形式來紀念一條公路的修通,可能算不上少見,但像波墨公路這樣艱難的修路歷史,恐怕是極其少見的。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曉明 王兵 韓凱 報道)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81 字。

轉載請註明: 穿越喜馬拉雅的守望|路難行有驚無險 採訪團抵達墨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