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父母總會遇到孩子討要零花錢的狀況,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不同的方式也對孩子有着不同的影響。
“媽,給我點零花錢”,三位媽媽做法不同,孩子未來格局也不同
媽媽A:“你想要多少,媽都給你!”
結果:大手大腳,“啃老族”光榮誕生
雷雷媽小時候生活條件艱苦,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好的。生下雷雷後,她格外心疼這個小寶貝,生怕孩子受苦。
每次雷雷要零花錢的時候,她都出手“闊綽”,雷雷要多少給多少。
後來雷雷花錢變得大手大腳,長大工作後,工資花不了半個月,就讓媽媽“救濟”一下,媽媽的退休工資幾乎都搭在了他身上。
媽媽提醒他省着點花,但也沒什麼用,甚至有的時候還得幫雷雷還各種信用卡。
有的父母堅信“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對於孩子有求必應,零花錢上更是不“吝嗇”,孩子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父母給錢是理所應當,家裏的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金錢觀早已不正常,日後往往不想努力,更願意索取,做一個“啃老族”。
媽媽B:“小孩子要那麼多錢幹嘛,不知道我們賺錢辛苦嗎?”
結果:只攢不花,“葛朗台”現代翻版
週末的時候,小安的同學找她出去玩,臨走時,她和媽媽討要一些零花錢,正在掃地的媽媽責備地看了她一眼,然後説:“小孩子要那麼多錢幹嘛,不知道我們賺錢辛苦嘛?供你念書就費了很多錢了……”
媽媽balabala説了一堆,説得小安都有些不好意思。
“你要多少錢?”媽媽語氣嚴厲地問。
小安本來想要十塊,但只説要八塊,沒想到媽媽只給了五塊,還讓她省着點花。
小安拿着錢失望地離開家,和朋友玩得也不盡興。
後來她長大了,努力工作瘋狂賺錢,每次發工資是她最開心的日子,因為銀行卡上的數字又增多了,但是花錢的時候,又有點束手束腳,尤其是買大件兒的時候,總覺得肉疼,她很害怕沒錢或者錢少的感覺,那種感覺太窘迫,讓她深入骨髓。
對於孩子來説,父母給錢時候的找各種理由,他覺得自己要錢的做法是錯誤的,自己就不應該要錢,也會讓孩子覺得家裏比不得別人,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這樣孩子對於錢就會產生很強的慾望,長大後,也會瘋狂地追逐金錢,但因為害怕沒錢的感覺,又會出現“只攢不花”的現象,成為一個活脱脱的現代“葛朗台”。
媽媽C:“你能告訴媽媽,你要錢做什麼嗎?”
結果:花錢有規劃,“理財高手”從小做起
月月從學校回來,臉色有些難看,媽媽問她怎麼了,她説她想要十塊零花錢。媽媽笑着説:“你可不可以告訴媽媽,你要這十塊錢幹什麼呢?”
月月小聲回答説她不小心打壞了同學的玩具,要賠給同學。媽媽立刻拿出十塊錢給她,月月很高興,又提出和媽媽要三塊錢,説想買乾脆面吃。
這次媽媽拒絕了,説月月昨天剛吃了乾脆面,而且那個東西對身體不好,不過一會兒她可以陪月月逛超市,買她喜歡吃的全麥麪包,月月聽完,歡天喜地地走了。
十幾年後,月月成為一名普通員工,不過日子卻過得有滋有味,她總能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而且還用自己節省下來的錢買了部分理財,每隔一段時間還能有額外收入。僅僅過了五年,月月就靠着自己買了一套小平米的房子。
孩子索要零花錢,不要馬上給,也不要着急拒絕,問清楚他要做什麼再做決定,對的支持,不對的也要合理拒絕,説明理由。這樣,有利於孩子正確金錢觀的培養,孩子對錢有規劃,知道錢的正確用法,取之有道,用之有方,不過分追求,也不過分使用,能很好地讓錢為自己服務。
小編碎碎念:
孩子伸手要錢的時候,金錢支配意識已經萌芽,不當的處理方法對孩子的日後的格局也會有所影響。
對於金錢的去向,父母應該知道,這樣可以正確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另外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但也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哭窮,讓孩子知道金錢正確的處理方式更重要
若喜歡,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