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那英通過那英工作室發表聲明,正式退出《中國新歌聲》,以後不再參與節目錄制。在這個“六年二班”正式畢業的時候,那英這個導師宣佈正式嚮導師這個身份告別。
《中國新歌聲》是一期大型的原創專業音樂選秀節目,節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選出一些胸懷音樂夢想、具有音樂天賦才華的音樂人。節目一共有四位導師,形式為四位導師通過盲選選出自己喜歡的學員組成自己的戰隊,並由導師帶領自己的戰隊進行戰隊間之間關於音樂的對抗。
節目從2016年開始第一季,目前為止,正在進行第二季。節目因為有名師坐鎮,參與選手能夠獲得著名歌星的指導,又能圓自己的歌手夢,於是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與。參與節目的歌手也很多,自然而然的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節目自播出以來,反響一直不錯。
但是,隨着節目《中國新歌聲》的越來越火,那英這名著名導師,從開始一直坐到現在的導師也一次次的被推到風口浪尖。關於那英的每一次消息傳出來,都有很多人説背後“有黑幕”,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那英作為《中國新歌聲》的導師身份都受到質疑。而對於這種情況,那英表示很受傷,因為這樣不僅是對她作為一個音樂人水平的質疑,也是對於她人品、職業道德的污衊。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那英才決定的離開《中國新歌聲》,在聲明裏,那英還強調了“這次是真的”,看來,此前有多次傳出那英要離開《中國新歌聲》。但是,從聲明中,也可以看到那英對於節目和學員的戀戀不捨,那英表示自己每次都要對於比賽做出抉擇感到很煎熬和無奈,似乎每個學員都很優秀,淘汰掉任何一個自己都是不忍心的。而那英也表現出來自己對於音樂,是很執着的。不過,最後那英還是做出了覺得,正式推出《中國新歌聲》,同時表達了對於六年二班的學員正式畢業感到欣慰。對於自己的離開,那英也感嘆一聲:是時候休息一下了。
最後那英還説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江湖再會”,看來那英對於《中國新歌聲》以及未來更多的擁有音樂夢想的學員的支持,正如那句話説的“離開並不是終點,身在江湖,大家都是朋友”。
對於那英的離開,也有網友表示很理解這種做法,支持那英的這種決定,並表示要那英繼續加油,做好自己就行了。也有網友質疑那英是因為自己的自大和黑幕才不得不走的。對於此,大家怎麼認為呢?
兩岸首次破冰之旅領頭人,近現代世界十二大畫家,中國首次世界詩人大會主席,兩岸首次破冰之旅領頭人,東方文藝復興運動領頭人 範光陵院士 Dr. Fan Kuanling 從意大利, 瑞士畫展成功返國後,又應法國邀清,即將前往舉行21世紀世界藝術革命畫展 (範光陵世界首創把 “中國詩畫合一哲學” 以中英文直接畫在油畫上. 名為:詩意油畫 Poetic Oil Painting . 法國第一大報費加羅譽為偉大藝術家)。
2017年10月5日起,範光陵院士與美國電子計算機多機連動操作觀念創始人之一,名作家範一陵博士 Dr. Yi-ling F. Chiang,美國工程專家姜達觀教授 Takuan Chiang,沙特王國紅海區建築工程設計人範誠 Albert Fan等一行到達安徽省安慶市潛山之天柱山地區。
野中校長徐漢夫、副校長徐富貴、朱太平、林鬥宏、徐枝生及方立平主任等陪同至創校校長,孫中山先生特助, 國際名經濟學家 範苑聲博士,範夫人- 與巴金同為世界七大百歲作家的李國彝博士之紀念園區,由範校長子女三叩首拜祭父母。並由徐漢夫校長帶領大家朗誦範光陵等實行兩岸首次破冰之旅,父母 “忠孝愛國” 遺訓,與野中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之 “孝經碑” 碑文. 野寨中學又是以 “忠孝為先” 作為誓言。
野中舉行的座談會上,範一陵、範光陵、範誠姐弟親切勉勵野中 “範苑聲杯” 獲獎青年教師積極工作,健康成長。他們對復建 “南嶽書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殷切期望,希望 “南嶽書院” 以野寨中學為依託,設立公共圖書館等項目,為豐富家鄉民眾精神生活,提升學生文明素養做出積極貢獻。縣委常委、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塗高生、縣教育局局長餘雲霖充分肯定了範老校長家族對家鄉建設的關心,表示要積極支持並推進南嶽書院的復建工作,力爭使之成為潛山一大文化亮點。
1988年曾任 蔣介石先生英文翻譯,文化委員;且曾為 蔣經國先生経濟文化寫文章代言的 範光陵院士又秉承父母 “為了民族大義,死也要去” 的指示,而冒死,秉承兩蔣當年當面遺訓,帶領兩岸破冰經濟文化第一團從台灣到大陸共三十年。短短三十年間範光陵親眼目睹中國從貧窮,走上了富裕:從落後走向領先。大家感動之餘,做了 “一箇中國”,“兩岸一家親” 的呼籲。並宣佈東方文藝復興三十二位金獎名單。
追贈東方文藝復興金獎三十二位名單:
梁啓超,思想家。(排名不分名次)
康有為,思想家。
孫中山,推翻專制。
印度甘地,不抵抗主義。
胡適,白話文運動。
魯迅,思想家。
泰國原國王普密蓬,開明創新。
柬埔寨國王施哈努克,開明創新。
陳立夫,孔學大師。
蔣緯國,梅花運動及中道哲思掌舵人。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
吳清文,台灣為社會服務之 “誠品書店” 創辦人。
冰心,大作家。
臧克家,大作家。
艾青,大詩人。
張大千,大畫家。
徐悲鴻,大畫家。
菲律賓 Benjamin Yuzon,國際桂冠詩人聯盟主席。
日本 柴崎宗佐博士,世界詩人大會主席。
新加坡原總理李光耀,開創新政。
印度泰戈爾,大詩人。
俄國托爾斯泰,大作家。
齊白石,人民大畫家。
吳冠中,中國當代十大畫家之首。
傅斯年,北京大學校長,台灣大學校長。
鄧麗君,大歌唱家。
黎巴嫩詩人畫家 紀·哈·紀伯倫。
韓國現代詩人先驅—金洙暎。
蔣復璁,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
錢偉長,中國力學之父。
林雲大師。
林二大音樂家。
範光陵主席贊同上述人士中的一些看法。如西方從十四世紀初到十七世紀初在幾百年間誕生了文藝復興,其文明一直強盛至今。為什麼東方沒有出現如此之大時代精神?直到今日,在一帶一路,全面振興文化,核心價值觀十二條之下,大時代的中國偉大機會來了。
大家與縣委書記張勁松,常委塗高生,付縣長蔡婷婷,教育局長餘雲霖等相會。範一陵,範光陵,範誠等對張書記帶領幹部為人民服務精神表示敬佩。共議在全面振興中華傳統文化大旗下,提升人民文化教育素質,留下歷史文化記錄。與黨政及野寨中學,天柱山管理局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10月8日範光陵博士,範一陵博士,姜達觀工程專家,範誠建築專家,世界大會執行主席徐強院長,海燈法師大弟子張悦明大師,王猛,毛吉卓瑪,郭文,肖海,倪明等多人在上海市聚會振興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兩岸交流,發展東方文藝復興及賀生,指導學生等以推動教育文化,堅守一箇中國,走上世界。
中國首次世界詩人大會主席範光陵為振興中華文化,走上世界,在天柱山上便邊行邊以手機作詩。共作了他世界首創的新古體詩十五首。
2017年10月登南嶽天柱山 (2015年25屆世界詩人大會及13屆世界文化大會在中國及潛山舉行。通過恢復漢武帝封禪之 南嶽天柱山). 範光陵邊行邊以手機作詩十五首
中國首次世界詩人大會主席 (2005年泰山),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及主席,近現代世界十二大畫家,
東方文藝復興人,中國電腦之父 範光陵院士邊行邊作他首創之新古體詩15首:
2017. 10. 6. 開始作詩:
1. 範光陵1988年兩岸破冰之旅三十年
三十年前窮淚情,太平盛世今日新。
是非人生人易老,一箇中國萬年青。
2. 三祖寺
千峯長水白雲飛,寬容説禪悟心扉。
天柱山下三祖寺,佛牙舍利新緣會。
3. 七言三祖寺
南朝北宋五百寺,三祖寺古地宮現。
寬容法師翻新頁,佛祖舍利天外天。
4. 五言三祖寺
山高奈何天,日月看不厭。
天柱三祖寺,寬容悟人間。
5. 天柱山
天柱多奇峯,絕壁千株松。
欲飲上善水,須來此山中。
6. 書生行
書生不知愁,看遍天下樓。
富貴非我願,誠信人品留。
7. 大道行
大道不見底,常鎖雲霧中。
一心如水月,頓悟真與空。
8. 天柱山迎大姐範一陵博士
七日煙雨一時開。直上天柱雲徘徊
野中才俊含笑扶,七仙女今回鄉來。
9. 纜車登天柱山
千山夾雲海, 絕壁畫地圖
不覺天柱高, 一般高低同
10. 天柱山拜父母,習吾父 苑聲公書法
萬嶽歸宗碑,雲抱天柱峯。
父母忠孝心,不朽在野中。
11. 漢武帝拜月台
拜月台前不見月,一片空靈雲滿懷。
我欲歸去不忍去,漢武雄風天柱來。
12. 夜寫
洗頭髮半落,欲倦人不睡。
雞鳴天欲明,再寫也不醉。
13. 漢武帝封禪南嶽天柱山
漢武封南嶽,隋文改新山。
世界文化會,迴歸武帝禪。
14. 騰雲吟
南嶽天柱山,千峯又百川。
我欲騰雲去,萬里一日還。
15. 天柱山詠東方文藝復興
天柱山高百千峯,插破雲海迎東風。
文藝復興今日事,古今中外一時紅。
(2017-10-11)
近日,中國足協在北京召開職業聯賽賽事管理工作會議,中國足協領導對全面做好各級職業聯賽最後階段的賽事組織和賽風賽紀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再要求。
為規範職業聯賽賽場秩序,淨化職業聯賽競賽環境,樹立中國足球良好形象,傳播積極健康的足球正能量,保證本賽季各級職業聯賽賽事順利進行,特對各賽區、俱樂部提出嚴厲要求,全文如下:
(2017-10-12)
10月9日,理查德·塞勒(Richard H.Thaler)因為其在“行為經濟學”方面的貢獻而被授予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該領域的著名經濟學家還有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家卡內曼等。
理查德·塞勒通過研究影響經濟決策的三種心理特徵:有限理性,對公平的認知和缺乏自我控制,為行為經濟學作出了貢獻。
理查德·塞勒生於1945年。1974年畢業於羅切斯特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現在執教於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任金融和行為科學教授,行為決策研究中心主任。
當經濟學遇到心理學
塞勒主要致力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的研究。
經濟學涉及到在經濟決策中理解人的行為,而人的行為非常複雜,如果要建立有用的模型,就必須簡化假設。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假定人們很容易獲取信息,並能夠很好地處理信息,且只關心個人利益最大化。這種簡化模型有助於經濟學家設計理論,為複雜的經濟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然而,理論與現實之間有一定差異。
縱觀理查德·塞勒的職業生涯,他的研究始終圍繞着一個激進的觀點開展: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人。人並非總是理性的。人是容易犯錯的個體,而且有時候人的行為是可以預測的。
這一點與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有本質不同。
心理賬户
塞勒80年代曾進行過一項有關個人心理價值的研究,並提出一個心理賬户(Mental Accounting)的重要概念。
心理賬户是一個區別於傳統經濟學的概念。傳統經濟理論中,貨幣的效用是相等的,無論是用來吃飯的一塊錢還是用來看電影的一塊錢都是一塊錢。
但心理賬户提出這樣一種可能性:人們心中開設了兩個不同的賬户,比如其中一個賬户叫“付房租”,此帳户的每一塊錢都經過精打細算,能省則省;另一個賬户叫“旅遊度假”,其中的錢是旅行度假時的專款。人們對於這筆錢會大手大腳得多,更加“不把錢當錢花”。
塞勒的研究認為,處於“付房租”和“旅遊度假”兩個不同心理賬户中的錢,對於人的效用是不同等的,而且不會輕易互相替代。
利他主義:經濟行為中也有好人
塞勒認為,在做決定時,人們不僅考慮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也會考慮什麼是公平,他們可以積極地考慮別人的福利(通過合作或團結),也可以通過消極的方式(比如嫉妒或惡意)。塞勒和其他行為經濟學家進行的大規模實驗表明,關於公平的概念在決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們會放棄物質利益從而維持自認為的公平分配方案。他們寧可承擔個人成本,也會懲罰違反基本公平規則的人,不僅當自己受到影響時,在看到別人受到不公正的影響時也會這樣。
例如,在突然下雨的情況下,對雨傘的需求提升了。商家可以通過提高雨傘的售價,來獲得更多利潤;但是採用這種策略的商家必然會不受歡迎。此時,他們更可能的做法是維持價格。
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短期誘惑和長期福祉之間的抉擇,比如美食與塑身、吸煙問題、消費與儲蓄,未來退休金計劃等等。理查德·塞勒與赫斯·謝芬(Hersh Shefrin)一起建立了一組替代模型,用於描述規劃自我(Planner)和行動自我(Doer)的差距問題。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眼前的利益總是大於未來的利益。現在的錢總是比未來的錢更值錢,並且可以按照某一種類似“利率”的東西折算。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可以發現人們在很多情況下能自主抵擋眼前的誘惑,為了遠期利益而控制住自己。
在奧德賽的第十二首曲中,塞壬女妖用迷人的歌聲吸引船員。奧德修斯用蜂蠟塞住船員的耳朵,然後把自己綁在桅杆上,嚴格責令船員控制自己,直到他們遠離危險。這種決策就是規劃自我避免眼前誘惑。
重要代表著作
在理論研究中,塞勒對反常行為、經濟人假設、稟賦效應、跨期選擇、心理賬户和股票市場等方面研究做出重大貢獻;在實際應用上,他分析和解釋了消費者行為、社會福利政策、儲蓄投資政策等行為經濟案例。
其代表作有《贏者的詛咒》(1991)《準理性經濟學》(1991)和《助推》(2008)等。同時,他還是論文集《行為金融學新進展》(Advances in Behavioral Finance)的編者。
大部分的國內出版物中,Richard H.Thaler 也被譯為理查德·泰勒。
《贏者的詛咒》
The Winner's Curse: Paradoxes and Anomalies of Economic Life
《贏者的詛咒·經濟生活中的悖論與反常現象》是一本關於經濟學悖論和反常現象的傑作。
在拍賣市場中,經常會出現“贏者的詛咒”現象,即拍賣的奪標者往往並不能實現預期的收益,甚至會遭受損失。本書深入探討了經濟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各種反常現象:表現為經濟主體的實際選擇與基於“自利經濟人”和“效用最大化假設”的一般經濟學理論所作預測的不一致,而先前出現的主流經濟學理論對這些系統性不一致現象的解釋力卻非常有限。
書中對博弈論、勞動力市場的行業工資差異、拍賣市場、人類的偏好和選擇、金融市場、博彩市場等領域表現出的合作現象和人性中的利他主義、人類在儲存和加工信息方面的侷限性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
這一系列研究從另一個視角開拓了現代經濟學研究的新領域,成為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的經典著作之一,使得傳統的標準經濟學向現實經濟的真實世界邁出了一大步。
《助推》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on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做出大大小小的決策是我們一生中耗時很多、很費心力的事。
我們往往深陷難以計數的偏見和非理性中,做出荒謬的判斷。
事實上,不需要強制性手段,也不需要硬性的規定,助推便能保證你同時收穫“很大利益”和“自由選擇權”。
例如,政府頒佈法令禁止人們食用垃圾食品不算助推,把低價的新鮮水果便捷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讓人們主動地選擇健康食品,這才是真正的助推。
政府需要用行為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對政策進行優化設計,引導人們在教育、投資、衞生保健、抵押貸款及環境保護等領域做出讓人們更健康、更富有、更快樂的決策,對社會乃至全球很有助益的選擇。
《 “錯誤”的行為》
Misbehaving: The Story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在《“錯誤”的行為》一書中,主要描述的是理查德·塞勒本人的學術發展歷程,同時也是行為經濟學的發展軌跡。
不管是購買鬧鐘、轉售籃球門票,還是申請抵押貸款,我們都會存在某種偏見,所做出的決定與經濟學家假設的標準理性模型相去甚遠。
我們的行為並不理性,甚至在傳統經濟學家看來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這種“錯誤”的行為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起初,經濟學家並不屑於研究人們的錯誤判斷及其對市場的影響,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引人發笑的“雜耍”,無足輕重。不過,如今這些關於人類行為的研究卻幫助我們在工作和生活做出了更好的決定,也促使政府制定出更出色的政策。
從家庭理財到學院分辦公室,從電視競猜類節目到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選秀,再到優步(Uber)這樣的公司,塞勒向我們展示瞭如何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錯誤”的行為》一書中點綴着塞勒與傳統經濟學思想激烈鬥爭的有趣故事,以獨特的方式探索了人類深層次的弱點。當經濟學遇到心理學,碰撞出的火花將對個人、管理者和決策者產生深遠和啓發性的影響。
(2017-10-10)
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道美媒稱,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近日公佈了一項融合各自能力的新戰略,以應對一系列因素帶來的新挑戰。這些因素包括羣島和沿海地理環境、先進傳感器的擴散以及機動式遠程岸艦導彈系統。這一被稱為《在有爭議環境中的近岸作戰行動》(LOCE)的概念提出了一個框架,用以爭奪和維持近海環境下的制海權。海基與岸基的海軍陸戰隊力量將在爭奪制海權時被同時使用。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0月2日報道,自從2015年以來,LOCE戰略一直在發展和測試之中,該概念完整內容仍然保密。概念非保密版本的公佈表明新理念正在發展之中,此後將通過演習檢驗、採購或者改裝武器系統等方式令該作戰概念得以落實。
報道稱,根據舊有看法,美國兩棲作戰的“硬仗”是海軍陸戰隊在岸上的戰鬥,但是對手從內陸地區或遙遠海島基地上發射的遠程反艦導彈威脅着美國海軍的行動自由。LOCE概念承認這些導彈系統現在使得海軍作戰具有“岸向特徵”,關於兩棲作戰的舊看法得到了改變,兩棲作戰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與之前海軍奪取制海權後,由海軍陸戰隊登陸達成作戰目標的模式不同,根據這一戰略,海軍陸戰隊先在敵對條件下進行登陸,然後幫助海軍奪取制海權。
報道稱,在這一新戰略下,海軍陸戰隊的作用將是壓制敵方威脅美國軍艦的岸基傳感器和反艦武器,然後利用自己的空中火力和機動式火炮及導彈系統剝奪敵方艦隊在海上的行動自由。
對於海軍陸戰隊來説,這並非僅意味着搶灘登陸,然後掉轉頭從岸上幫助海軍,還包括強化他們搭載的兩棲艦隻的防禦,甚至賦予其進攻性的反艦和防空能力。
這一戰略並不針對具體的國家,而且文件強調它不涵蓋與競爭者的“主要作戰行動”。儘管如此,LOCE概念是向中國發出的一個不那麼露骨的信號。
報道稱,這一戰略關注的是來自具有“強大海上拒止能力”國家的威脅,而且這些國家在精確武器、岸基傳感器、空基和海基平台上具有能力優勢,這些能力綜合起來可能壓制美國海軍更先進但是相對有限的能力,只有中國擁有所有這些特點。LOCE概念中關於壓制反艦彈道導彈威脅的內容可以回應對該戰略針對目標的疑問。因為只有中國正在開發這種系統,並將其投入使用。
報道稱,此外,這一戰略中的圖表演示了部署在一個普通羣島上的一體化網絡是如何對敵方進行海空拒止,並控制對手海上通道的。這套網絡由傳感器、武器平台和後勤補給點構成。圖示地形與環繞中國東海岸的日本西南島鏈有着極大的相似性。得到全面資源支持和徹底執行的LOCE概念可以有效地將中國空軍和海軍封鎖在第一島鏈之內。
但是,報道稱,LOCE概念的修改與執行並不一定會導致美中之間出現軍備競賽或者衝突升級。它甚至可能為美國提供更多的談判籌碼,以與中國達成一項心照不宣的協議,在中國向南海基地部署遠程力量投放系統前,凍結其南海軍事化進程。
[延伸閲讀]日媒稱美日印強化海上合作 欲增加港口“戰略性停靠”
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道日媒稱,正在紐約訪問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9月18日上午與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和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傑舉行會談。三方確認向9月3日進行核試驗的朝鮮聯合施加壓力。念及在印度洋增強影響力的中國軍隊,三方就日本自衞隊和美印兩軍增加在地區國家港口的戰略性停靠達成一致。
據日本《產經新聞》9月19日報道,這是自前年9月以來第二次舉行美日印外長會談。三方在會談中確認了“航行自由”的重要性。日本自衞隊7月首次正式參加美日印海上聯合演習,三方就進一步強化安保合作達成一致。
報道稱,河野提及了巴基斯坦在中國的合作下建設瓜德爾港,中國參與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的港口建設,在印度洋周邊地區的相關動向。對此,河野稱,美日印應該加強對主要港口的戰略性停靠。這一主張得到了美印的贊同。三方還就美國加入日印兩國合作推進的港口建設項目達成一致。
另據共同社9月18日報道,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當地時間18日上午與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印度外長斯瓦拉傑在美國紐約的會談中,就在海洋安全領域強化合作達成了一致。
報道稱,三位外長確認了力爭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實現所謂“航行自由”並普及、深化法治的方針。同時,為實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印度總理莫迪9月14日在聯合聲明中提出的“自由、開放、繁榮的印度洋太平洋”,美日印三國商定將展開緊密合作。
報道稱,會談對美印兩國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衞隊進行的聯合軍演“馬拉巴爾”給予肯定,還就深化與東盟各國的安保合作達成共識。為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美日印對三國合作以滿足港口等基建需求的重要性進行了確認。
報道稱,上次美日印外長會談是2015年9月於紐約舉行的。
(2017-09-20 10:53:01)
[延伸閲讀]中俄潛艇能“擊沉”美國海軍?美刊稱美軍反潛戰力嚴重退化
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12日發表戴夫·馬宗達的文章《俄羅斯或中國潛艇能在戰爭中“擊沉”美國海軍嗎?》稱,問題不僅僅是美國海軍在反潛作戰能力所必需的硬件方面沒有什麼投入——訓練方面實際上也存在不足。亨德里克斯説:“航母不再裝備S-3‘北歐海盜’反潛機,而且配備吊放聲吶的直升機的作戰能力,也沒能在近些年的演習中得到足夠鍛鍊,這讓身處爭議水域的航母戰鬥羣作戰指揮人員,為部隊的安全感到擔憂。裝備艦首聲吶並且艦尾裝備有被動式聲吶的水面艦艇也是一樣——沒有得到足夠的鍛鍊,無法做到得心應手,尤其是在和一些難纏的目標對抗時,比如先進的核潛艇或某些最頂級的常規潛艇。”
儘管美國海軍一直在發出警告,提醒人們注意正在復甦的俄羅斯潛艇作戰能力,以及中國潛艇所造成的不斷加劇的威脅,但是主要問題還是海軍自身已經變得弱得多的反潛作戰能力。就算當今的俄羅斯和中國潛艇加在一起,也難與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海軍相提並論,造成的威脅也不可同日而語——1991年解體前,蘇聯擁有約240艘潛艇。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在最近發佈的一份名為《北歐水下戰》的報告中説,冷戰後期,有些蘇聯設計人員和西方分析人士認為,蘇聯在聲學隱形性能的設計上已經開始領先美國。但是俄羅斯的技術進步在蘇聯解體後顯然陷入了停滯,對俄羅斯潛艇部隊來説,20世紀90年代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動盪以及嚴重的資金不足,基本上是失去的十年。
美國海軍退役上校、新美國安全中心國防戰略和評估項目負責人傑裏·亨德里克斯説:“俄羅斯已經在繼續利用蘇聯時代末期出現的一系列技術進步——之前由於預算有限,俄羅斯無法利用這些技術。然而,美國及其盟友卻由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牽扯,任由自身的反潛作戰能力越變越弱。”
CSIS在報告中指出,俄羅斯聯邦海軍艦隊現在總共擁有約56艘潛艇,大約是蘇聯潛艇艦隊規模的五分之一。此外,美國CNA公司研究員邁克·科夫曼指出,俄羅斯潛艇編隊中最多隻有一半潛艇能夠隨時投入使用。CSIS在研究報告中舉了一個例子:俄羅斯北方艦隊名義上有42艘潛艇處於服役狀態,但是大概只有22到31艘潛艇能夠投入使用。科夫曼對《國家利益》説:“有人説,俄羅斯現役潛艇的活動水平與冷戰時期相當,這是所能聽到的最令人迷惑不解的事情之一。這顯然不可能!在潛艇部隊規模只有蘇聯五分之一,並且其中只有50%——我認為這已經是非常慷慨的推測了——能夠投入使用的情況下,現役潛艇的活動水平怎麼可能與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潛艇編隊相當呢?”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擁有70多艘潛艇,並且規模還在迅速擴大。然而,中國潛艇的質量比不上美國或俄羅斯潛艇——儘管亨德里克斯認為,中國最新的093B型和即將問世的095型核潛艇在聲學隱形性能方面,可以與美國海軍改進後的洛杉磯級核潛艇一較高下。美國海軍中將、海軍能力和資源整合作戰部副部長約瑟夫·馬洛伊2月25日對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海權與武力投射小組委員會説,中國擁有“至少70艘(潛艇),並且還在建造”。他説:“又回到了質量對數量這個問題上,但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建造……並且俄羅斯造的是高端得多的潛艇。”
(2017-09-15 09:45:32)
[延伸閲讀]劍指彈道導彈威脅 美國海軍導彈防禦系統大升級
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道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10日報道,美國海軍成功測試了雷神公司性能強大的新型AN/SPY-6(V)防空和導彈防禦雷達系統,可同時應對空中威脅和彈道導彈威脅。
這種基於氮化鎵技術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將取代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AN/SPY-1D相控陣雷達,將裝備在未來的Block III“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作為“宙斯盾”作戰系統的核心組件。
據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稱,這種防空和導彈防禦雷達在本月7日的性能測試中達到了預期。測試期間,海軍從夏威夷西海岸同時發射了一枚短程彈道導彈和數枚空對艦巡航導彈,以考察新雷達的能力。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説,AN/SPY-6(V)雷達成功偵測並跟蹤到所有目標的飛行軌跡。這是新雷達經歷的第三次彈道導彈防禦試驗。
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負責水上傳感器項目的一名軍官在一份聲明中説:“新雷達經過特殊設計,可同時應對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其性能達到預期。”
“在一系列難度逐漸升級的測試中,防空和導彈防禦雷達表現突出,有望提升海軍首艘Flight III型驅逐艦的能力。”
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表示,海軍的測試成功達到“最初目標”,即基於初始數據同時應對一枚“先進的短程彈道導彈”和“多枚空對艦巡航導彈”目標。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將進一步研究測試中獲得的遙測數據和其他數據,從而全面評估SPY-6雷達的性能。
採用氮化鎵技術的SPY-6雷達的天線直徑為14英尺(約合4.27米),但性能卻比目前天線直徑為12英尺的SPY-1相控陣雷達強大30倍左右。新雷達的動態範圍也比SPY-1雷達大許多——尤其是在有許多其他信號干擾源的區域。SPY-6還具有數字波束形成能力,可在快速對空中目標進行全幅視線範圍偵察的同時,留有很大餘力防禦彈道導彈。
(2017-09-12 10:20:42)
[延伸閲讀]美海軍構建多機型協同反潛能力 對抗俄核潛艇
參考消息網9月11日報道據美國“偵察勇士”網站9月9日報道,重新崛起的俄羅斯核潛艇艦隊和不斷擴大的中國核潛艇艦隊對美國海軍構成挑戰之際,美國海軍的航母和海軍航空部隊已做好準備,以應對這些威脅。
儘管S-3“北歐海盜”艦載反潛機已從美國海軍退役,但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陸基P-8A“海神”海上巡邏機與MQ-4C“人魚海神”無人偵察機相結合,為海軍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反潛作戰能力。
美國海軍空戰負責人德沃夫·米勒少將8月23日在五角大樓接受美國《國家利益》期刊採訪時説:“MH-60R‘海鷹’直升機的作戰能力在反潛戰領域非常出色。還有一事我想告訴你,我們的巡邏機已從P-3升級至P-8,我們還利用‘人魚海神’無人機以增強巡邏機的持久性,該無人機將在2018年具備初步作戰能力。”
美國海軍飛行員必須學會如何使用所有新的作戰武器,而且新平台提供的作戰能力肯定會大幅提升美國海軍的反潛戰能力。此外,與以往不同的是,單一的反潛作戰平台將無法獨立運轉。當MH-60R直升機、P-8A巡邏機和“人魚海神”無人機協同行動以獵捕敵方潛艇時,它們的戰鬥力將大幅提升。
米勒説:“我認為MH-60R與‘人魚海神’無人機以及P-8巡邏機相配合,已在作戰力方面有所提升,但反潛戰肯定是我們的主要任務領域。我們會非常認真對待這一問題。”
美國海軍不考慮研發固定翼艦載反潛作戰平台的一大原因在於,儘管存在着對近來俄羅斯核潛艇活動增多的擔憂,但這種威脅遠不如冷戰的最後階段。1991年,就在垮台前不久,蘇聯還擁有着由大約250艘潛艇組成的核潛艇艦隊,但現在俄羅斯和中國海下作戰力量的總數大約僅相當於這一數字的一半。此外,俄羅斯和中國僅有少部分核潛艇是可與美國海軍核潛艇相抗衡的尖端武器。
(2017-09-11 10:15:51)
[延伸閲讀]港媒:中美正在南海上演“文明衝突”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5日刊發中國南海研究院兼職教授馬克·瓦倫西亞的文章《美中文明衝突正在南海上演》稱,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南海控制權爭奪是一種深刻得多的“文明衝突”的體現。
文章稱,這一理論的提出者塞繆爾·亨廷頓説,人類衝突已經過渡到一個新階段:非西方世界中先前被統治、虐待和剝削的文化以及國家已經日益成為塑造國際秩序的重要力量。以中國為首的中華文明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它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正在南海展開可能關乎存亡的競爭。
文章稱,美中在南海上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對抗是由一種根本分歧驅動的:它們都把自己視為有着引領人類的“天賦”使命的“卓越”國家。它們都把主宰並塑造符合自身需求的國際秩序當做自己的權力和宿命。
這樣一來,它們都對國際規範和規則比如海洋法進行大膽解讀,以便推進自身的國家利益。
文章稱,中國領導人承認這種文化身份和世界觀的根本分歧,並曾向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議就一種新型大國關係展開磋商。
一些美國決策者一直持有“接觸但防範”這種“存在根本缺陷”的戰略以及如下孤注一擲的希望,即“中國接受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居於從屬地位”。但是,這一點不大可能成真。正如李光耀昔日所言,中國希望“作為中國、而不是作為西方的一個榮譽成員被認可”。
文章稱,對美國而言,除磋商一種新型關係外,其他選項都是前景暗淡的。華盛頓沒有表現出想要在中國後院與中國進行對抗的意願,因為它在那裏可能會損失慘重,而且不會迅速取勝。
美國希望東盟國家和它團結起來,但事實正在證明美國對亞洲的軟實力影響比預想中脆弱。
文章稱,當前,正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休·懷特所指出的,美國領導層似乎認為中美爭奪是零和博弈,也就是説,是“美國將統治還是撤離該地區的問題”。
文章稱,一種總是存在的可能性是,這兩個體系的衝突能夠催生出一種混合體系,它對兩者——以及其他體系——都奏效。確實,懷特提出了一種可能出現並且極其令人滿意的場景:那就是美國在亞洲繼續扮演主要的戰略角色,而這樣做的基礎是中國願意接受,如此一來就避免了戰略對抗升級並減少了戰爭風險。
文章稱,但是,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極低。美國沒有分享權力的歷史或先例,它也不大可能從現在開始這麼做。
(2017-09-07 11:08:14)
[延伸閲讀]美媒:海軍水面艦艇尚未過時 但戰場生存性已堪憂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5日發表了邁克爾·佩克的題為《全世界的海軍(水面軍艦)就要過時了嗎?》的文章。
時間是1982年5月4日早晨,英國42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正在福克蘭羣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羣島,簡稱馬島——本網注)東南部海域巡邏。艦上水兵的任務是預防有阿根廷潛艇攻擊英國的兩棲登陸艦隊,保護準備重新從阿根廷佔領者手中奪取島嶼控制權的英國兩棲部隊。當時他們處於二級戒備狀態,即保持警惕但不認為有任何近在眼前的威脅。
他們不知道,自己即將遭遇的不幸命運將寫進海軍史。
與此同時,阿根廷海軍的兩架法國造“超軍旗”戰鬥機從某個基地升空。每架戰鬥機攜帶一枚“飛魚”雷達制導空艦導彈。
兩架飛機在波濤洶湧的南大西洋上方低空飛行,以躲避英軍雷達探測,然後爬升並啓動機載雷達。它們發現了“謝菲爾德”號和其他幾艘執行危險的巡邏任務的英國軍艦。
這兩架“超軍旗”戰鬥機發射完“飛魚”導彈後轉身離開。
“飛魚”導彈在擊中軍艦前45秒被發現煙跡,而艦載雷達在被擊中前五秒才探測到導彈本身。此時已經來不及躲避,甚至向船員發警告的時間都沒有。一枚“飛魚”扎進距離軍艦半英里的海面,但另一枚擊中驅逐艦的艦體中部、吃水線上方2.4米的位置。熾烈的導彈燃料讓“謝菲爾德”號陷入火海,而導彈撞擊癱瘓了艦上大部分電子和消防系統。
儘管做了很多拯救努力,但“謝菲爾德”號還是在6天后沉入海底,20名船員遇難。
然而,此次事件造成的傷害實際上更深,嚴重損害了水面軍艦作為“海上之王”的形象。在1982年那個血色夏天,當一艘價值2億美元的驅逐艦被一枚價值20萬美元的反艦導彈摧毀的電視畫面傳開後,整個世界都震驚了。如果一枚導彈就能擊沉一艘驅逐艦,那麼一大波導彈攻擊會產生什麼後果?能擊沉一艘巨大的美國航空母艦嗎?
事實上,導彈的攻擊力不應該讓人感到意外。德國人和美國人在二戰期間就使用過滑翔制導炸彈。1967年,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被一枚從一艘埃及海軍小型導彈快艇發射的蘇聯制“冥河”導彈擊沉;到1982年,如“魚叉”導彈等反艦導彈已經成為冷戰時期各國海軍的標配。甚至在導彈問世前,一個多世紀前陸續出現的潛艇、飛機和水雷就終結了水面艦隊的絕對優勢。
“飛魚”導彈和“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這個插曲宣告,一個新的海洋時代已經到來。二戰期間,日本會派出數百架飛機意圖擊沉美國軍艦,但大部分時候無功而返。在福克蘭羣島事件後,例如伊朗或者朝鮮這樣的小國顯然至少有機會通過使用少數相對廉價的飛機和導彈,在海戰中給入侵的艦隊造成損失——而本來它們是沒有什麼辦法在海戰中驅逐入侵艦隊的。
然而事情並不是單方面的。如今的海軍已經變得更加聰明,部署了反導導彈和核心防禦系統。此外還有電子干擾和誘導裝置。對於美軍而言,航母艦載機在預警機的支持下,可在導彈到達其射程範圍前就摧毀它們——除了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六艘在福克蘭羣島海域沉沒的軍艦中,有四艘是被老式的機載航空炸彈摧毀的,只有兩艘是“飛魚”導彈擊沉的。
在21世紀的今天,美國海軍正努力應對水面軍艦面臨的危機。在這個時代,反艦導彈種類繁多,而且目前反導系統無法擊落的高超音速導彈也嶄露頭角。
但儘管如此,水面軍艦仍未過時。至少導彈還不能把海軍陸戰隊員投送到敵方海岸、發動空襲或者運輸物資。但是“謝菲爾德”號的命運顯示,對於水面艦隊來説,海洋正變得越來越危險。
(2017-09-07 11:03:02)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廣州用户03xxxx359”:不作死不會死,作死死得更早,更臭。
網友“奧爾特一一(英格蘭)”:是和平還是戰爭時的近海控制權,戰時難説。誰也不能保證。
網友“高育良”:你們怎麼不先想想怎麼應付槍擊?
(2017-10-03)
麗江台 麗江新聞訊(作者 高 浚)
10月10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於紀念《實踐論》《矛盾論》發表80週年之際,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在此前一週時間自學的基礎上開展了2017年第16次集中學習。
市委書記崔茂虎主持集中學習,從認真研讀原著、帶着問題學、帶着責任學三個方面提出學習要求。市委副書記、市長鄭藝,市委副書記劉佳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和炳壽,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江勇,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馮玉祥,市委常委、副市長趙立地領學有關內容,並作交流發言。
崔茂虎在作總結講話時指出,這次學習準備充分,學得紮實,既有理論思考又有經驗總結,既堅持問題導向又提出方法措施,達到了預期效果。理論學習,要常抓不懈,常學常新,結合實踐,常用常新。在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奮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節點上,需要在理論上有提升,在實踐上促跨越。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下工夫提升哲學修養和理論水平。
崔茂虎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全市上下要迅速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新高潮,切實增強政治意識,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切實增強大局意識,鍛造過硬的政治定力;切實增強核心意識,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增強看齊意識,更好地肩負政治擔當。
崔茂虎要求,要結合學習省委書記陳豪9月20日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時的講話精神,把這次學習的成果,轉化為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實際行動,瞄一流標準、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樹一流形象,做到幹部提神、水平提高、工作提速、成效提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迎接十九大、學習十九大、貫徹十九大作為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紮實抓好信訪安保維穩和安全生產等工作;以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為抓手,加快產業發展步伐;以脱貧攻堅為重點任務,全面做好各項民生工作;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振幹部精氣神,以良好的狀態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
(2017-10-11)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美國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延續了近年來強調理論實際應用和重視交叉學科研究的風格。
強調實際可操作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瑞典央行於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在所有獎項中最為年輕,但評獎標準與其他諾貝爾獎項一樣,即獎勵那些“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者”。
每年,各大學術機構會推薦眾多傑出人選,怎麼才算貢獻最大呢?
研究經濟個體是貢獻,為決策者服務是貢獻,造福普通大眾也是貢獻。近年來微觀經濟領域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引起重視,有一些已不侷限於學術研究範疇,可以為平民百姓所理解、接受、採用。
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審委員會成員彼得·加登福斯在評價今年得主塞勒時説,他使經濟分析變得更“符合人性”,他的理論能夠“幫助人們作出更好的經濟決策”。比如,“有限理性”概念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繳納俱樂部會員費後,即便傷了手肘也要繼續打網球,而當朋友邀請你免費打球時卻會拒絕;每年新年制定的宏偉目標往往會落空,而利用“助推”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去實現長遠目標。
加登福斯告訴新華社記者,儘管評委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是都有一種傾向性,那就是希望獲獎者既有理論論述,又能提供實操工具。“當然,有時候也頒獎給純理論派,不過如果有實踐方法總是好的。”
像塞勒這麼接地氣的獲獎者,近年來並不罕見。如2016年獲獎者奧利弗·哈特和本特·霍爾姆斯特倫關於現代契約論的最新發展,可以指導人們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下籤訂最優合同。2013年的獲獎成果提醒人們,不要試圖預測短期內的股票波動,要把眼光放長遠,因為只有長期的資產價格才是可以預知的。2012年獲獎者建立和發展的“市場設計理論”在實踐應用中可以幫助高中生解決擇校難題,還能提高器官捐贈匹配系統的效率。
要經得起時間檢驗
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引發的爭論頗多。門派之爭,新老之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風靡一時的理論,換了個時代就被推翻。比如,197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倡導自由市場、限制政府權力的弗裏德曼,在當時飽受異議。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哈利·馬科維茨等三名經濟學家後,《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的作者納齊姆·尼古拉斯·塔利布認為,這些學者的理論鼓勵了過度的冒險行為。
為儘量避免陷入學術爭議,或是“看走眼”把獎頒給理論尚不成熟的學者,評審委員有時會把考察期拉長至數十年,這也是經濟學獎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67歲、遠高於自然科學獲獎者平均年齡的一個主要原因。迄今,經濟學獎最年輕得主是51歲,年齡最大的達到90歲。
今年的得主塞勒,其研究領域從一開始就處於爭議的漩渦中。經過30多年的潛心鑽研,塞勒引領的行為經濟學如今已在學界站穩腳跟。塞勒在實踐中摸索出的控制非理性行為的方法在美國被採納後,已被100多個國家的政府參考借鑑。這些都成為他最終獲獎的重要依據。
加登福斯對新華社記者説,不能保證所有評選結果都絕對正確,但願每一次都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交叉學科成為趨勢
何為經濟學?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審委員會前任秘書彼得·恩隆德説:“我們將之廣泛定義為,經濟學家所感興趣的任何事都可以稱之為經濟學,即便是其他學科的研究。”恩隆德在2013年就預料到,未來經濟研究很可能會在相當程度上受其他學科重大影響,如政治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甚至是自然科學。
塞勒被認為是將心理學與經濟學相結合進行研究的先驅。2012年的獲獎者埃爾文·羅斯善於將數學應用於經濟學研究中。2009年獲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則善於將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整合起來,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資源問題。
奧斯特羅姆是迄今唯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在一個學術界歧視女性的時代一步一個腳印,在晚年最終獲得了學術界最高認可。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説,已提醒各個學術機構在推薦人選時要充分考慮優秀的女性代表人物。隨着女性步入經濟學界的人數增多,以及交叉學科研究逐步展開,未來女性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2017-10-11)
天佑剛開播,自稱是天佑對象的女主播就找上門!天佑坦言直播三年從沒見過結婚也能碰瓷的,接着天佑説出自己未來對象需要滿足一項條件!
只見對面的女主播身穿紅色結婚禮服,一上來給大家介紹天佑是自己的未婚夫,問天佑還結不結?把天佑説懵了。接着倆人開始一本正經的胡説八道,妹紙讓天佑拿出眼鏡,自己也拿出一副眼鏡,稱當時天佑59元買一對眼鏡就把她忽悠了!天佑急了!自己的可是金邊框,對面就一塑料框的!
天佑跟妹紙説結婚前必須做婚前證明,得知妹紙已經不是處,天佑馬上説那我的財產一定跟你對此昂沒關係!
“你有車嗎,我有!你有房嗎?我有!你有錢嗎?我有!你不是處?那請離開!”
有人問天佑是不是處男?天佑:我不是處,但是我有錢!原來上億身家的天佑也有着濃厚的處女情結!
(2017-10-10)
今天,韓國新任駐華大使盧英敏正式赴京履新。
中國民眾可能對“盧英敏”這個名字還不太熟悉,但這名新任大使最近在韓國説的一番話卻在中韓民間都激起了不小的反響——
“‘薩德’的探測雷達可以覆蓋中國的大部分領土,中方的憂慮也是理所當然”、“易買得的撤出跟‘薩德’沒有關係”、“樂天其實在‘薩德’風波前問題就不少”……
▲韓國新任駐華大使盧英敏(韓聯社)
上述這些大實話都是盧英敏9月29日在記者懇談會上和盤托出的。在保守勢力仍佔主流的韓國政壇,他的這些涉華言論遭到了猛烈抨擊:數名在野黨代表以及保守輿論嗆聲他“到底是哪國大使”;甚至有在野黨政客要求撤換他的職位。
中秋節(4日)前夕,盧英敏在韓國接受了小鋭的獨家專訪。面對部分韓國人的質疑,這位熱愛漢詩的新任駐華大使索性直言,自己就是“親華派”。不過,在和小鋭談及“薩德”問題時,他説的最多的,還是強調“‘薩德’並非針對中國”……
顯然,對這位新任大使而言,要破解中韓關係的“僵局”,除了“積極的信念”,或許還需要更多實際行動。
▲盧英敏接受鋭參考專訪。
“美國是我們的朋友,中國是我們的鄰居,鄰居就像親人一樣”
鋭參考:祝賀您出任新任駐華大使,聽説您出過詩集,還對漢詩有研究。您最喜歡中國哪首詩?可不可以用一兩句詩來形容您接下來的大使之旅?
盧英敏:我最喜歡的中國詩人是杜甫。在臨赴任之前,我想起了杜甫《春望》的兩句詩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在表達了杜甫憂國憂民愛國情懷的同時,也反映出杜甫在逆境中對未來和平安定生活的嚮往,這恰恰與自己的心情相似。雖然目前中韓關係的確面臨一些困難,但我仍抱有積極的信念,對中韓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
▲盧英敏用漢字寫下《春望》的兩句詩句。
鋭參考:有評論説目前的中韓關係處在最低谷的時期,您可能是遇到挑戰最大的一任駐華大使。您感覺到壓力大嗎?擔任駐華大使是您政治生涯中最具有挑戰的一段經歷嗎?
盧英敏:也可以這麼想。但是,我覺得與挑戰這個詞相比,我想用創造性的、建設性的,這兩個詞來形容這段經歷。中韓建交25年來,原本一帆風順,但最近經歷了一些困難。但我們可以開創新的未來,在這個層面上,可以用創造性這個詞來形容。
兩國是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兩國千百年來是鄰居,在對外交往歷史源遠流長。不是想分就能分開的關係。本着這樣的想法,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創造性的努力。
向着未來,重新出發,以兩國的共同利益為基礎,謀求雙方共贏,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用建設性的這個詞。希望通過努力能儘快改善中韓關係,因為這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
鋭參考:前不久,您的涉華言論遭到韓國輿論猛烈攻擊。能説您是“親中派”嗎?
盧英敏:我從大學時,就很喜歡中國。韓國媒體這麼説,我也沒辦法。但是我覺得中韓兩國是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又是鄰居。歷史、地理相近,鄰居是沒得選的。我個人對中國有很深的理解。
現在韓國的保守媒體,醜化了“親中派”的意思。好像只要是“親中派”,就不行。親美,就是好人。親中,就是壞人。輿論有這樣的表述,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是不應該有的認識。所以,有人要説我是“親中派”,我説,好吧,我就是“親中派”,能怎麼樣。美國是我們的朋友,中國是我們的鄰居。韓國有句俗語,鄰居就像親人一樣。親人就是一家人,有血緣的意思。
▲韓國《世界日報》網站截圖。報道稱,盧英敏對韓媒表示,自己是親中派,他認為現在的中國並不追求霸權,中國沒有侵略基因。
解決“薩德”問題,“需要外交政治上的努力和技術上的確認”
鋭參考:“薩德”問題是目前中韓關係面臨的最大障礙。中方理解韓國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但堅決反對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提出此舉超出韓國自身防衞,直接損害中方的戰略安全利益。對“薩德”問題,您個人是怎麼看的?
盧英敏:我們韓國認為,“薩德”不是針對中國的,而是應對朝鮮核導威脅的一種自衞措施。中國認為,“薩德”沒法與中國無關,是影響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的措施。我認為為了縮小兩國之間的認識差異,需要外交政治上的努力和技術上的確認。這是我官方的回應。“技術上的確認”意思是,我們的“薩德”系統不是針對中國的。(10月1日,盧英敏曾特別對外説明稱,“薩德”雷達探測距離800千米也沒有問題,這需要進行技術性的説明,以打消中國擔心“薩德”會探測本國國土的疑慮——編注)
▲9月7日,在韓國慶尚北道星州郡,“薩德”相關裝備被運往部署地。
鋭參考:今年5月,中國領導人在和文在寅總統通電話時曾表示,中韓兩國需要牢記兩國建交初心,尊重彼此重大關切,求同化異,妥善處理分歧。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您認為,中韓關係接下來應該如何突破“薩德”困境?
盧英敏:習主席談到了求同化異,這很重要。作為東北亞地區的近鄰,中韓兩國可以説是命運共同體,有着共同的利益。千百年來,中韓都是近鄰,兩國交往源遠流長,是“想分都分不開”的關係。即使短期內出現了一些困難,但兩國不是因此就變得疏遠的關係。我們會本着求同化異的宗旨努力改善中韓關係。
(如先前所講,)解決“薩德”問題,需要政治外交上的努力和技術上的確認。而對於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兩國應通過首腦會談展現出和解的意願,這樣也有助於疏解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同時,兩國間的媒體、學界人士也應該本着有利於中韓友好的共識,剋制各自的言論。
▲如今的韓國濟州島街頭,難見中國遊客蹤影。
“中韓關係現在最需要的是信任與恢復”
鋭參考:很多韓媒對您出任駐華大使寄予厚望,認為您在中國有廣泛的人脈,是最適合在現階段出任駐華大使的人選。您對此怎麼看?您認為,您的中國人脈對大使工作會有哪些幫助?
盧英敏:我覺得中韓關係現在最需要的是信任與恢復。信任的含義是,一貫性,可以預測的。希望我的人脈,對重建兩國互信有幫助。
我從大學時期開始,就很喜歡中國。而且對中國的歷史、文化一直很關心,很喜歡,做過很多功課。如果有機會學中文的話,我也很想學。
尤其是,我很喜歡漢詩。很想用中文念漢詩,但是中文的聲調太難了。但能用原來的語言朗誦自己喜歡的詩歌,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韓國新任駐華大使盧英敏
鋭參考:外界都評價您是“文總統身邊最親近的人”。文在寅總統此前也曾説過,在遇到一些政治問題時會聽取您的意見。您怎麼看這樣的評價?這對您擔任文在寅政府第一任駐華大使有幫助嗎?
盧英敏:我和文總統的人脈(關係)很久了,參與政府時期(盧武鉉總統時期)就開始了。外界都知道我是文總統身邊最親近的人。駐華大使的任命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更體現了文在寅對中韓關係的重視。
作為大使,赴任後會有很多官方的日程。比如兩國關係、領事業務,等等。對我個人來説,特別是希望更多的學習中國的文化、歷史、哲學,想交更多的朋友。作為新任大使,想多努力,為了兩國的友好親善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消失於幻想的光年”:誰和你是親人,臭不要臉。
網友“都怪我。”:我拿支槍指着你,説你是我親人,你願意嗎?
網友“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不好意思,你是個好人,可以找到更好的親人的,加油!
網友“命裏無名”:你在你親人家門外放顆定時炸彈?我們沒有這樣的親人。
網友“自由的風”:人民幣才是韓國的親人。
網友“晨露”:危險的時候找親人,鬧事的時候找朋友。
網友“落葉歸根”:刀架你脖子上然後説跟你是親人???
網友“空人空心空世界”:天下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網友“浮華亂世”:別鬧了,誰和你宇宙強國大韓帝國是親人啊。
網友“〰 淺 笑”:是親人,怎麼不請我吃飯?逢年過節也不來噓寒問暖,我沒有這樣的親戚。
(2017-10-11)
企業生產過程中決定更換零件的時候有很多可選項,比如:採用仿冒品,有“認證”的複製品,還有最便宜的,但實際上這些菜是造成更大損失的原因,因為這些錯誤的決定,成本更高,甚至影響到其他部分。
這個平面創意展示糟糕的決定是如何結束的:
(2017-10-10)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