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6月19日,19日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衞星,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衞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但運行狀態正常。衞星未入軌將會使得昂貴的投資白白報廢,於是有人腦洞大開,能不能把衞星收回來再重新發射?人類太空史上,這樣的事還真有一出。
這顆衞星叫Westa6,是由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為美國Western Union通信公司設計製造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衞星。衞星本體呈圓柱體,直徑2.2米,高6.5米,有24個C波段轉發器,重1.25噸,設計運行壽命10年。
1984年2月,根據NASA的發射計劃,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攜帶該衞星進入太空。這顆衞星在脱離航天飛機後,衞星上的近地點發動機沒有按預定計劃點火,因而均未能進入預定軌道,衞星發射失敗。按照合同,保險商為此支付了鉅額的衞星發射失敗的保險費。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顆衞星將成為近地軌道一件“太空垃圾”的時候,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菲爾莫爾是的地 面跟蹤站監測傳來好消息。位於那裏的科學家監測並計算出了這顆衞星的具體位置,同時發現了衞星的狀況良好。休斯飛機公司和美國宇航局(NASA)的專家在研究對策的時候,冒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主意:把入軌失敗的衞星弄回地球來。
“發現號”的航天飛機升空
回收的方式是用航天飛機再帶回來,當時美國航天飛機發射一次的費用超過兩千萬美元,不過衞星的價值更貴。此時這顆衞星的所有權已經歸了付出鉅額保險公司的保險商,其在認真核算了相關費用後,認為回收這顆衞星在經濟上是划算的。於是,保險公司委託休斯飛機公司和美國宇航局共同完成衞星的回收任務。
1984年11月8日,“發現號”的航天飛機發射進入太空,這架航天飛機的任務之一就是回收衞星。發現者號進入太空後,經過6天的太空航行終於飛行到距離Westar6衞星9米的範圍內。隨後,兩名宇航員步出機艙,飛到衞星旁。他們引導航天飛機上的機械手將衞星抓回貨艙。11月16日,“發現號”航天飛機攜帶衞星安全返回地面。
美國宇航員太空作業
Westa6衞星迴收後,科學家們發現其情況不錯,完全有修復的可能。這顆衞星後面又經過幾次倒手,被賣給了剛剛在香港成立的“亞洲衞星”公司。當然衞星在地面是發揮不了作用的,還得重新上天才行。此時美國和歐洲航天剛剛遭遇重大挫折,而中國的長征火箭正在嘗試開啓商業發射的計劃。雙方几經接觸後達成一致,終於做出了由中國長征3號火箭將衞星重新發射升空的決定。
1990年4月7日北京時間21時30分,“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這顆衞星。火箭發射升空後,一、二級火箭先後脱落成功,三級火箭相繼兩次點火,將這顆衞星送到了近地點距地球200公里、遠地點距地球36000多公里的大橢圓軌道。整個發射過程相當完美,在當時被國內廣泛報道過。當然這時Westa6也已經換了名字叫——“亞洲一號”通訊衞星,主要功能也改為亞洲地區提供電視轉播。這次發射也作為中國首次航天商業發射,被載入了中國航天發射史。
長征三號火箭將“亞洲一號”衞星發射升空
“亞洲一號”衞星對亞洲各國、各地區的廣播電視和衞星通信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亞洲地區衞星通信發展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當然,對中國來説,依靠這顆衞星步入商業航天發射領域意義更大。發射這顆衞星時,還是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小故事。
比如説,為了迎接第一次商業發射,西昌發射基地當年為這顆衞星專門修建了衞星廠房。當時為了使廠房空氣潔淨度達到美國要求的標準,發射站地面設備營的戰士跪在地上,用白布和綢布蘸着酒精,把近千平方米的地板反覆清洗了6遍。而為了護送衞星從西昌機場安全運抵發射場,一路沿途設置了重重警衞。車隊每到一縣,都由當地公安局長帶隊護送交接,沿途車輛一律禁止超車和會車,可見重視程度。
由於當年中美關係緊張,雖然中美雙方達成了協議,但美國航天部門對中國商業衞星發射依然抱有很大成見的。當時協議規定發射期間美國必須擁有對“亞洲一號”衞星的絕對控制權,中方不得接觸衞星。按照協議,中方甚至向美方轉交了衞星廠房的所有鑰匙。
雖然關於這顆衞星的插曲很多,但最終獲得了成功的發射的大好結局。從此,中國航天正式成為世界市場上重要的衞星發射服務提供商之一。
什麼?你問這次發射失敗的“中星9A”還能按這個辦法回收麼?不好意思,這個世界現在已經沒有航天飛機了。至於這顆衞星的挽救辦法,也許可以通過改變運行軌道來做到,雖然會損失一些衞星性能,但總比完全損失掉要好。人類航天史上的奇蹟阿波羅13號就是在遇到重大故障時通過重新設計軌道才重新返回地球的。當然,這就是另外一種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