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四字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裏主人公的身份及事件經過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綜合

  胸有成竹盜用來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其主人公指的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畫家及詩人文同。

  文同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會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竹子的各種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説:“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樂不思蜀用來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其主人公指的是蜀漢後主劉禪。

  蜀國被魏國打敗後,蜀漢後主劉禪自願投降,帶着一些舊大臣到魏國當了安樂公,繼續過着吃喝玩樂的日子,完全忘記自己的國家已經滅亡了。一日,司馬昭為了試探劉禪是否還有異心,便宴請劉禪吃飯,宴席上司馬昭故意叫人表演蜀國的雜耍,以此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舊大臣看到這些蜀國雜耍都非常難過,唯有劉禪一人滿面笑容地欣賞着,一點也沒有不開心的樣子。司馬昭見此,故意諷刺劉禪説:“怎麼樣!怎麼樣!在這裏過得開心嗎?想不想蜀國呀?”沒想到,劉禪居然開心地説:“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聽了以後,在心裏竊笑:“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呀!難怪會讓自己的國家給亡掉!”


  圍魏救趙用來比喻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其主人公指的是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

  公元前三百五十四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領八萬大軍前往救援。田忌本來打算帶領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但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空虛,主張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


  初出茅廬用來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其主人公指的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蜀國丞相諸葛亮。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説:“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後,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裏,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幹什麼?”諸葛亮説:“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説:“我們都去拼命,先生好逍遙!”諸葛亮説:“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着走了。在戰鬥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圖窮匕見用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其主人公指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刺客荊軻。

  戰國末期,秦國消滅了趙國後,打到北部的燕國,燕國岌岌可危。燕國的太子丹請荊軻去刺殺秦王,讓荊軻帶着秦王的仇人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作禮物,將一把毒藥熬過的匕首藏在地圖裏。荊軻和秦舞陽二人到了秦國,買通了秦王左右為他們引見,秦王非常高興,就在咸陽宮接見他們。在登上宮殿的台階時,秦舞陽緊張得發抖,荊軻就把他留在外面。秦王看過仇人樊於期的人頭後,又要看地圖。荊軻捧着地圖來到秦王面前,獻上去。秦王慢慢展開地圖來仔細看,當地圖展到盡頭時,藏在裏邊的匕首露了出來。荊軻迅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扯斷了衣袖,轉身逃走,荊軻就在後邊緊追。這時,秦王的衞士們趕來了,荊軻受了傷,就把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但沒有擊中。最後荊軻被衞士們殺死了。


  程門立雪用來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其主人公指的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學者、官吏楊時。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去世,他自己也有四十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説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三顧茅廬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其主人公指的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蜀國開國皇帝劉備。

  東漢末,劉備聽説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一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劉備才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談論三分天下。劉備聽後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背水一戰用來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其主人公指的是西漢開國功臣,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彭越、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的韓信。

  漢高祖三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餘不聽,仗着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韓信瞭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了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雞鳴狗盜用來比喻沒有大才,只會旁門左道、投機取巧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領或偷偷摸摸的行為。其主人公指的戰國時期齊國貴族,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並送給秦昭襄王一件名貴的純白狐裘,作為見面禮。秦王十分敬佩孟嘗君的才華,想拜他為宰相,這引起了秦國大臣的嫉妒,在秦王面前進讒言詆譭孟嘗君,將他軟禁起來。孟嘗君遭到軟禁後,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寵妾燕妃幫忙。燕妃傳話説要有一件和秦王一樣的白狐裘才可幫忙。孟嘗君的一位門客便在晚上偷入皇宮,學狗叫把侍衞引開,偷回上次獻給秦王的白狐裘。孟嘗君利用白狐裘收買燕妃得以脱身,擔心秦王反悔,孟嘗君一行人快速趕到函谷關,可到函谷關時還是深夜,城門已關要等雞鳴才開,這該如何是好?就在這時一位食客學着雞鳴,一時間,全城的雞都跟着鳴叫。守城的將士一聽,以為天亮了便打開城門,孟嘗君一行人便這樣平安回到齊國。


  懸樑刺股用來表示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穫。其主人公指的是東漢著名的政治家、縱橫家孫敬和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蘇秦。

  孫敬年輕時勤奮好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一個特別的辦法。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另一頭系在頭髮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蘇秦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便想出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