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安倍卸任後的日本,是否會加速在安全上一邊倒地站在美國身後?
安倍晉三卸任後,日本會如何走?
對於這個問題不僅日本民眾關注,其他國家也很關注。畢竟,安倍自2012年上任後,成為日本二戰後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在外交方面長袖善舞,能屈能伸,為日本拓展外交空間費了不少心思,也可以説是絞盡了腦汁。
但是,有一種説法稱,安倍這種“走鋼絲”技巧在面臨美國不斷逼日本站隊、遏制打壓中國的情況下,空間越來越小,也越來越難以奏效。所以,在“拒絕部署”美國陸基宙斯盾系統後,安倍再也扛不住美國的壓力了。
接下來,安倍卸任後的日本,是否會加速在安全上一邊倒地站在美國身後?
01
8月31日上午,安倍晉三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電話會談。在安倍之前宣佈辭職後,外界就比較關注他如何向美國領導人闡述他這個“突然的決定”,以及他對未來日美關係的安排。
據稱,在這次會談中,安倍向特朗普説明了自己因病辭職一事,雙方還就多個話題交換了意見。其中關於安保問題,日媒稱安倍向特朗普較為詳細地講述了日本正在探討的新的導彈防禦體系。
日本《每日新聞》當天上午報道稱,安倍在電話中就下任首相一事,向特朗普表示稱“(下任首相)繼續強化日美同盟的方針不變,希望美方放心”。這顯然是想給美國打個“保票”。
而美國白宮在電話會談之後公佈稱,特朗普在電話裏讚揚安倍晉三是“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日美關係前所未有的良好”等。
上一次日美首腦電話會談是在今年的5月8日。
這次會談,美日雙方領導人談到了很多話題。從新冠病毒的防治對策,到對中國在東海-南海日益活躍的行動的應對策略,再到放棄陸基宙斯盾部署計劃之後日本新的替代計劃等。
其中,安倍表示,日本正在討論部署新的導彈防禦體系的可行性,而且他還較為詳細地向特朗普進行了這方面內容説明。
另外,關於最新的日美間的軍事合作,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日本有意加入美國組織的“衞星星陣圖”計劃。
支撐新的導彈防禦構想的關鍵是“衞星星陣圖”,具體是指構建一個小型衞星羣來捕捉中國、俄羅斯、朝鮮推進開發的新型導彈,並加以應對和攔截。目前日本防衞省正朝着將該構想的調查研究費用納入明年防衞預算的方向,進行相關調整。
按照美國的構想,通常各國應對導彈都是在高度約3.6萬公里的靜止軌道上,投放早期預警衞星,但是今後“衞星星陣圖”計劃會在距離地面300至1000公里的低軌道上,投放1000顆以上小型人工衞星。
美國人宣稱,中俄正在開發5馬赫以上高超音速的導彈,並且是低空飛行、進入打擊圈後升入高空,這是與以往不同的複雜飛行軌跡。
在低軌道配置大量小型衞星,則可以在低空捕捉到複雜變軌的導彈,也可以保護受到攻擊的衞星。但目前美國對此計劃沒有公佈詳細內情,在技術上有很多不明之處。
02
除了新的導彈防禦體系外,關於更加敏感的“美國在日本部署中程導彈”問題,這次通話據稱也有所涉及。美國先前在退出“中導條約”之後,曾表示稱將會恢復中程導彈的部署,而美軍想到的第一個海外地點是日本。
此前,日本對中導部署計劃態度曖昧。但是,8月31日韓國《中央日報》日文版稱,安倍在當天同特朗普的電話交談在言及新的防禦體系中,很有可能同意美國在日本部署中程導彈。
這種可能性猜測並非空穴來風。
不久前,美國總統軍控問題特使馬歇爾·比林斯利亞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正在研發中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正是日本等盟友未來所期望且必要的防衞能力”,他還稱日本將成為考慮部署的地點。
自去年退出“中導條約”以來,美方就恢復了原本被該條約禁止發展的陸基中導項目。去年8月,美軍先是把海基戰斧巡航導彈系統放在陸地進行發射試驗,突破了“中導條約”禁止的500公里射程下限。
之後,美國不僅先後提出發展射程分別為900公里、1600公里,以及5000公里的陸基中導計劃,它還提出財政撥款要求,以便為其海軍陸戰隊採購48枚戰斧陸基巡航導彈。
但關鍵的問題是:如果它在亞太部署,可能部署在哪裏?部署之後將會產生什麼後果?
美國要在亞太部署陸基中導,只能考慮本國在亞太的國土或屬地,或與盟國協商部署在它們的土地上。
美國在亞太,尤其是西太與中太的選擇並不多,只有澳大利亞、日本、夏威夷、關島、韓國和菲律賓等。像印度、越南和新加坡等國與美國尚無同盟關係,在不具備同盟聯防的前提下,美國的陸基中導是無法登陸這些國家的。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沈丁立教授對刀哥表示,韓國曾因允許美國在其國土上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而與中國關係嚴重緊張。中韓雙方如今已經通過韓方調整相關政策得以改善關係。
“薩德”反導系統雖是防禦工具,但由於它兼具美國地區與全球軍事系統的前端偵察與攔截功能,在韓部署必然影響到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對於在韓國國土上部署一個表面上只起防禦作用的反導體系,中韓關係尚且為此一度相當緊張,那麼,在韓國已經承諾不再允許部署更多“薩德”系統的情況下,首爾大概很難同意美國在其國土上部署進攻性陸基中導了。
沈丁立教授認為,日本、澳大利亞和菲律賓對於美國可能在自己國土上部署進攻性陸基中導也會相應謹慎。中國發展中導已有多年,菲律賓和日本都知道中國的目的是為了在涉及國家主權與國家安全等大是大非時,保持對超級大國的可信威懾。
所以,之前即使它們不贊同中國的一些做法,但在利益權衡時並不會完全倒向美方。至於美國考慮在澳大利亞部署陸基中導,鑑於澳的地理位置,這一選擇不具備很大價值。
如果美國強行在亞太,譬如在關島或夏威夷部署中導系統,那麼很可能進一步引發在亞太甚至印太更大範圍的地域與次區域的中導競賽,以至於惡化整個地區的安全形勢,而這在冷戰結束以來還沒有發生過。
03
從目前看,如果日本真的部署美國的進攻性中程導彈,那帶來的後果將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中日關係基本上將“地動山搖”。對這麼重大的後果,日本肯定要三思而後行。
所以,安倍如果真的在與特朗普的電話中談到部署中導的問題,很有可能是為了穩住日美安保,對美國打了一番“太極拳”。
現在,誰來接任日本首相一職變得很關鍵。安倍晉三宣佈將辭去首相職務後,自民黨已經着手考慮在9月中旬舉行總裁選舉。當地時間8月30日傍晚,日本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與現任副首相麻生太郎在東京舉行會談。
會後,岸田對記者表示,他已向麻生表明,將參選下一任自民黨總裁。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8月30日也決定競選自民黨總裁。
目前首相的熱門人選除了岸田文雄、菅義偉,還有防衞大臣河野太郎、前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河野太郎在安倍還未宣佈辭職之前的2020年6月末和8月初,多次公開表達過要競選首相的意願。
有分析認為,石破茂和河野太郎在日美安保問題上,趨向於比安倍更進一步,與美國形成更緊密的軍事和安全同盟關係。所以,他們可能會在日本的新導彈防禦體系以及部署美國陸基中導等問題上,走得更遠。
而菅義偉和岸田文雄兩人都屬於“安倍外交”的堅定支持者。有研究日本問題的專家對刀哥表示,若岸田文雄繼任首相,作為一個較為成熟、理性且具有豐富外交經驗的政治家,其對華立場更會服務於日本國家外交利益的大局,中日關係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若岸田文雄當選,或將繼續執行安倍晉三的既定路線。而石破茂則存在不確定性,因為他歷來是日本的主流右翼之一。
當然,即便安倍辭職,但未來他對日本政治決策的影響力仍不能低估。尤其是如果岸田文雄或菅義偉當選的情況下。
安倍的背後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確立的一系列政治家族的傳承。日本的高層政治長期以來被安倍家族、麻生家族、小泉家族、福田家族、鳩山家族等有影響力的勢力把控。
安倍希望康復後以議員身份繼續工作,這是保全其政治影響力不丟的做法。而且安倍還要考慮提升家族下一代的影響力。
安倍執政以來日本參眾兩院過去三次的選舉,自民黨一家獨大、政黨政治格局一強多弱局面已經非常穩固。執政長達8年時間,本身也體現了安倍超強的政治影響力。
所以,在關於部署美國中程導彈的問題上,安倍未來雖然卸任首相,但是其態度對日本下一任政府還是重要的參考因素。
來源:補壹刀/胡一刀 六脈神刀/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