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走進建築工地 建築工地新變遷
(我這五年)通訊:“互聯網+”走進建築工地 建築工地新變遷
廣州10月16日電 題:“互聯網+”走進建築工地 建築工地新變遷
作者 胡陽平 郭軍
雜亂無章、塵土飛揚?對於中建三局的工友來説,這或許已經是建築工地的過去式!記者近日在該局採訪瞭解到,十八大以來的五年裏,祖國大地滄海桑田,中建三局的建築工地也在悄然變遷。
“互聯網+”走進建築工地
坐落於深圳後海中心區核心位置的中國華潤大廈,是一座後現代建築風格十足的摩天大樓,外形與英國倫敦“子彈樓”頗為相似,但高度是後者的兩倍多,達到了392.5米。
記者瞭解到,在大廈施工過程中,項目技術團隊依託“BIM/廣聯雲大數據平台”,將現場質量、安全問題在模型上進行定位與追蹤,實現了各專業及系統的協同工作與信息共享,搭建了集成質量安全、形象進度、模型瀏覽、成本分析、信息平台五大模塊的BIM矩陣,並通過天寶RTS773機器人全站儀與BIM三維模型深化協同應用,引進三維激光掃描新技術,實現現場與模型無縫銜接,提升施工效率約25%。
這並不是“互聯網+”走進工地的孤例,實際上,在過去的五年間,“互聯網+”已深刻改變了傳統建築工地的模樣:建築施工材料的招投標和集中採購由線下轉移到了線上;VR虛擬現實技術輔助安全教育和樣板展示;二維碼技術服務於施工材料和樣板等信息的存儲和提取使用;無人機廣泛運用於現場探勘和安全巡邏等。
中建三局建築工地啓動自動噴淋系統進行降温除塵。 胡陽平 攝
綠色施工蔚然成風
“滴滴滴……滴滴滴……”幾聲警報過後,安裝在廈門中心大廈樓層外牆及走道兩端的噴管隨即呲呲地噴出水來。原來,為踐行綠色文明施工,該項目採用智能監控系統對項目現場的pm2.5、温度、風速等進行了24小時不間斷監控,一旦現場温度或pm2.5超標,系統就會自發報警並啓動噴淋系統進行降温除塵。
廈門中心大廈是福建省最大的公投項目。該項目在採用自動噴淋系統、霧炮、智能洗車槽等綠色環保舉措的同時,還積極推進實施節能降耗。大量採用LED燈帶、太陽能風能路燈、水循環系統等....。。據統計,通過採取各種節能降耗措施,一個大型項目一年可節約用電約8000度,節約用水約40000噸。
中建三局建築工地。 胡陽平 攝
工地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中建三局南方公司華麗高速項目位於大西南的麗江市永勝縣境內。項目周邊山林環繞,不時有蟒蛇等野生動物出沒,離最近的縣城有近30km路程。
曾經,“三塊石頭架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是建設者們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如今,儘管建設者們依舊避免不了在深山大澤之中開山架橋,但工作生活環境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低矮潮濕的帳篷變成了乾淨舒適的板房,簡陋的灶台變成了寬敞明亮的餐廳。
“出行不太方便,其他的條件都挺不錯的”。項目安全員劉志偉這樣告訴記者。劉志偉是2017年剛入職的員工,畢業於鄭州大學。據悉,近三年,每年都有2000餘名211、985高材生加盟中建三局,每年有近30萬工友參與中建三局工程建設。
為改善廣大職工和工友的工作生活條件,2013年,中建三局出台了《關於改善一線員工工作生活條件的指導意見》,推出公寓式板房、星級食堂等建設要求,經過三四年的推進實施,項目臨建不斷升級,各在建項目也基本配備了籃球場、枱球桌、乒乓球室等基本文體設施和器材以及職工書屋等文娛場所。職工和工友在辛苦一天之後可以吃上可口的飯菜,可以和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視頻聊聊天,拉拉家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