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户端9月21日電(羅琨)9月20日,美聯儲宣佈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同時於10月正式啓動資產負債表縮減計劃。市場分析普遍認為,美聯儲的“縮表”計劃符合市場普遍預期,預計對市場衝擊較為有限。
圖為美聯儲主席耶倫。中新社記者張蔚然攝
對美元指數提振效果有限
9月20日,美聯儲在議息會議後宣佈,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同時於10月正式啓動資產負債表縮減計劃:起步為每月最多縮減100億美元,在12個月內,每3個月多縮減100億美元,直到最終達到每月最多縮減500億美元。市場反應相對温和,當日美元指數微幅上行。截至發稿,美元指數報92.51點,漲幅為0.06%。
評級機構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向中新經緯客户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美聯儲漸進式“縮表”意在降低對市場的衝擊,對美元指數的提振效果較為有限,現階段美元指數表現仍主要受制於特朗普政治風險,或將繼續走弱。
王青分析稱,與加息直接提高短期利率不同,“縮表”啓動後美國短期利率仍會維持在1.0-1.25%的美聯儲政策目標區間之內,難以直接推高美元。
本次議息會議結束後美元指數短期衝高,更多是因為會上有更多委員預測年內可能再加息一次,較為出乎市場預料。但王青預計這一趨勢或難以持續,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當前驅動美元指數的核心動力已由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特朗普政治風險。2017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下跌逾10%,其間美聯儲曾兩次加息並提前宣佈“縮表”計劃,均未能扭轉美元頹勢。在美元大幅走軟的背後,是特朗普就任後推出的醫改、税改等核心政策議程頻遭頓挫,政府人事持續動盪。
“短期內,美國税改、醫改政策落地仍存較大不確定性,債務上限問題亟待解決,圍繞特朗普本人的政治陰霾難現消散跡象,美元指數缺乏趨勢性上行動能。”王青稱。
短期內人民幣匯價仍將保持強勢
今年以來,人民幣兑美元匯價累計升值6%左右。王青指出,這一方面是得美元走軟的“天時”之利,更主要還是國內宏觀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市場對中國宏觀經濟硬着陸和金融風險的擔憂明顯減退。
“總體來看,人民幣貶值壓力取決於中國國內經濟增長動力與國際金融市場緊縮節奏的博弈。伴隨國內宏觀經濟持續回穩向好,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回報預期趨於改善,人民幣匯價在年內或仍將強勢運行。”王青總結稱,美聯儲“縮表”在難以提振美元的同時,亦不會對人民幣形成明顯的外部壓力。
此前,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在中新經緯客户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採訪時也表示,近期人民幣穩中有升的態勢是由中國基本面、國際基本面及央行政策等因素疊加下形成,之後雙向波動的可能性仍比較大,但他贊成長期來看“人無貶基”。
王青指出,考慮到美聯儲公佈的“縮表”進度,最終抵達2-2.5萬億美元的正常規模將需要4到5年時間。其漸進性特徵意味着,“縮表”在短期內對美國長期利率的提升效果亦較為有限,難以吸引資金大規模迴流美國。具體到中國而言,在金融去槓桿政策主導下,我國未來長期利率走勢易上難下,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有望保持在120-150BP左右,利差保護較為充分,資金大規模外流壓力可控。
東南亞金融危機重演概率低
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在市場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提及“可能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引發全球市場劇烈震盪,美元跳升、黃金重挫,受資金持續流出影響,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兑美元匯率、股市和債市紛紛大跌。
市場此前也存在一種擔憂認為,美聯儲啓動“縮表”,會不會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再次迴流美國,再次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不過,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並不認同這一觀點。他認為原因在於:第一,近些年並沒有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新興市場國家,而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禍根;第二,美國沒有類似於90年代末“新經濟”的故事可講,新興市場國家仍有吸引力,這意味着難以吸引資金大量回流美國;第三,目前美聯儲的12月加息與縮表的持續性都面臨着一定的不確定性,對市場的衝擊力度難免要大打折扣,引發金融危機有些杞人憂天。
王青也指出,在本次啓動“縮表”之前,美聯儲已與市場充分溝通:3月份美聯儲官員已經開始討論縮減其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擴張的資產負債表;6月份美聯儲公佈了未來“縮表”的具體路徑。由此,全球市場對美聯儲“縮表”已有充分準備和提前調整,“政策宣示效應”不會對相對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帶來強烈衝擊,再度引發“金融事故”的概率很低。(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