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引導“連環擊”攔住違規過馬路

柔性引導“連環擊”攔住違規過馬路

昌平區政府街路口,文明引導員示意騎車人在斑馬線後等候。

柔性引導“連環擊”攔住違規過馬路

8月14日,朝陽區首都機場輔路路口,文明引導員在綠燈亮起時用規範的手勢引導騎行者通過。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已逾兩月,這是自2017年北京全面啓動“禮讓斑馬線”專項行動後,為促進市民形成文明好習慣的又一重要舉措。條例中,有不少條規與“禮讓斑馬線”中倡導的文明行為相呼應。如市民需按照道路標誌、標線、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駕駛機動車行經斑馬線需禮讓行人等。

如今,斑馬線上,行人和車輛是否“守禮”?近日,新京報記者來到北京多個繁忙路口,進行了現場探訪。

探訪 1

朝陽區機場輔路和大山子路口

不規則的五岔口行人車輛都規矩了許多

“人生五大過不去:生老病死大山子”,演員徐崢曾爆出的這句“金句”,將大家對大山子一帶交通狀況的無奈,展現得淋漓盡致,也讓大山子路口一度成為“網紅路口”,網友們更是戲謔稱“走這條路需自備乾糧”。

14日上午7時半,記者來到這條被吐槽無數的路口。該路口為不規則的五岔口,其中一條路為首都機場高速的出口,酒仙橋路、酒仙橋北路及首都機場輔路幾條岔路周邊,則分佈着798園區、電子城、諸多大型上市公司和多所學校。

記者看到,正值上班高峯,每個路口的人流量和車流量都多得難以估算。但在公共文明引導員的引導下,行人和車輛基本都能按照交通信號燈通行。紅燈時,非機動車主大多會自覺地在斑馬線外等候;機動車拐彎時,也多會主動降速避讓行人。

高峯時段遇擁堵相互禮讓還有“空間”

在維護交通安全秩序方面,《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確規定,在擁堵緩行路段,應互相禮讓、有序通行。

14日上午8時許,在酒仙橋路與機場出口道路交叉口附近,記者現場看到,一名騎電動車的女子和另一名騎自行車的女子撞到一起,騎自行車的女子被帶倒後,膝蓋和手掌不停流血。原來,兩人同往酒仙橋北路方向騎行,眼看路口信號燈變綠了,彼此都急着趕路,沒注意到兩車的車把纏到了一起,才引發事故。

酒仙橋街道公共文明引導員中隊隊長陳強介紹,類似的小事故,早晚高峯時段,發生得並不少,多是因為趕時間、相互搶行所致。“這裏的路口,人流呈潮汐式流動,道路寬度有限,行人和車輛只有相互禮讓,才能實現安全地通行。”

記者在各個路口也觀察到,在綠燈即將變紅的最後數秒,確有部分行人和車輛搶行。

探訪 2

昌平區政府街和鼓樓南街路口

柔性引導“連環擊”過馬路違規行為提前治

“現在是紅燈,請大家在斑馬線外稍等”“快紅燈了,過不去了,彆着急”“您好,那位穿黑衣服的師傅,您退後一點等,在路中間多危險啊”“小寶貝牽牢媽媽的手,過馬路別撒手啊,真乖”……

14日下午5時許,在昌平區政府街和鼓樓南街路口,半個小時裏,公共文明引導員張豔清就一直沒停下過各種温馨提醒。她説,隨身攜帶的1.3L的大水壺,值勤的2個小時,有時都不夠喝。

據介紹,該十字路口的3個方向均設有公交站台,且靠近地鐵口、汽車站,附近又有批發市場、大型商超,雙向車道數也是該區最多,加之毗鄰十三陵景區,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也頗多,當之無愧為昌平區最繁忙的路口。記者看到,在張豔清和同事們的柔性引導“連環擊”下,許多違規行為都被提前阻止。絕大部分行人和車輛都能習慣性地遵守交通規則。

少數電動車主太任性不僅騎行斑馬線還逆行

在《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中,駕駛非機動車不按照交通信號通行,不在非機動車道行駛,逆行,亂穿馬路,被列為交通出行方面重點治理的不文明行為之一。

從下午5時20分至5時50分,記者在路口觀察發現,大部分非機動車主過馬路時,均是直接騎行通過斑馬線,不過絕大多數都會靠右騎行。其中,也有極少數電動車主不僅在斑馬線上騎行,甚至逆行向着迎面而來的人羣直接騎過去,行人紛紛避讓。

昌平區城北街道公共文明引導員中隊隊長王建華告訴記者,“禮讓斑馬線”還未推行時,斑馬線上,車輛和行人搶行很嚴重;3年多過去,絕大部分市民的文明習慣都有所進步,但依舊會遇到一些不聽勸的。其中,三輪電動車是最喜歡逆行的。

【聲音】

所有市民都應看一次交通事故警示展

在大山子路口服務3年多的公共文明引導員王玉文介紹,他們的值勤方式不是站在馬路牙子上,而是紅燈亮時,兩人走到馬路中間,一邊言語提醒一邊用手上的小旗子拼起一條虛擬的線,避免行人或非機動車亂闖。待綠燈亮起,他們又走迴路邊。這是他們3年來摸索出的最有效的引導方法。“我們曾經計算過,就這麼10多米的距離,高峯2個小時裏,一名引導員能走近萬步。”

王玉文回憶,雖然值勤很辛苦,但也發生了很多暖心事。疫情期間,大家約半年沒上路值勤。上個月到崗後,不少附近上班的市民都特意給他們送酸梅湯、水果等。每次聽到他們説“大姐,你們可上班了,你們在,我們才覺得安心。”感覺再累也值得。

王玉文説,對大部分違規者,柔性引導效果最好;但對屢教不改者,應由相關部門進行處罰。“其實懲罰不是目的,讓行人和機動車真正形成文明習慣最重要。”她認為所有市民都應看一次交通事故警示展,從心底形成安全意識。

昌平區公共文明引導員張豔清也時常收到陌生路人的致謝,她同樣認為,讓對方形成文明習慣,有時可能比懲罰等措施更行之有效。

【大眾打分】

打分人:劉女士 分數:100分

“滿分送給路口這抹檸檬黃”

記者在以上兩個探訪點隨機採訪了10多名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請他們給北京斑馬線上的“守禮”狀況打分,統計得出平均分約85分。

新疆來京務工的李先生説,他來昌平半年多了,感覺大部分行人和車輛都比較遵守交通規則,他認為這和文明引導員的引導和宣傳有很大關係。“我們老家沒有這樣的引導員,在一些繁忙的路口,難免不守規則。”

朝陽區酒仙橋一家上市公司的劉女士説,大山子路口路況很複雜,但只要有公共文明引導員在,秩序就會有很大不同。“早晚高峯他們都站在馬路上,守望着這座城市,這個滿分,我想送給這抹最亮的檸檬黃。”

新京報記者 揭明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8 字。

轉載請註明: 柔性引導“連環擊”攔住違規過馬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