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產階級是如何買保險的?這3套方案值得收藏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中生存,壓力和焦慮總是不期而至。

即便是年收入 50 萬的中產也是一樣,許多人表面看似光鮮亮麗,背後卻過的精疲力盡。

以我在的深圳為例,除去房貸和生活、教育開支後所剩無幾,如果突發意外需要錢應急,只能去借錢或者變賣房產。

為了應對未來的風險,即使是中產家庭,我建議也一定要配置一套完整的保險方案。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年收入50萬的家庭,如何配置保險?

主要內容如下:

1)中產家庭,焦慮從何而來?

2)3 個典型案例,手把手教你搭配

3)哪種方案更合適?教你對號入座

深藍君以前在騰訊上班時,身邊有不少中產朋友,表面看似風光,實則苦澀,聊天內容總是離不開焦慮二字。

焦慮 1:職場壓力和高強度工作

很多中產在公司的職位都已接近天花板,不能升職或者被迫離職的焦慮一直都在。

高收入的同時還意味着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雖然月入幾萬,但加班也是家常便飯。

以深圳的 CBD 周邊為例,晚上 10 點打車仍然要排隊,經常要一個多小時才能打到。

長期的壓力和高強度工作下,體檢查出的問題越來越多,難怪有人説,成年人打開體檢報告的勇氣,絕對比讀書時打開成績單的勇氣要大。

焦慮 2 :經濟壓力的焦慮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説, 50 萬家庭年收入已經很多了,怎麼還會焦慮呢?我給大家算一筆賬:

每年扣税 6 萬多、房貸一年近 20 萬、孩子教育花費 10 萬、父母 5 萬多的養老錢,再扣除必要的生活開支,剩下的其實也不多了。

而且沒人能保證生活總是一帆風順,萬一遭遇大病或意外,孩子和老人又能指望誰?去一次 ICU,就足以讓中產脱層皮。

對大多數人來説,保險仍然是轉移風險最好的工具,至少要有以下 4 類保障:

重疾險:如果罹患重疾,能直接賠一筆錢,用來治療和彌補無法工作帶來的收入損失。

醫療險:用來報銷大額的醫療費,社保外的費用也能報銷。

意外險:意外殘疾或者身故,同樣能獲賠一筆錢作為彌補。

定期壽險:防止人不在了,家人依然能靠理賠金繼續生活,比如支付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父母養老等。

接下來,深藍君會以年收入 50 萬家庭為例,從 3 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保險配置思路。

即使同樣年收入 50 萬,但每個家庭的消費觀念都不同,保險的配置也自然不一樣。

下面我通過 3 個典型的案例,看看不同配置思路的保險方案有何不同?

案例 1:保守型 50 萬家庭

A先生和太太生活在家鄉的小城市,兩個人均任國企高管,各項福利都很好,每年的收入穩定在 50 萬左右。

由於孩子才 6 個月大,家裏老人身體也很一般,就專門請了保姆來照看,每個月還有近一萬的房貸要供。

家庭風險分析:夫妻二人的收入看起來很穩定,實際上承擔了所有的家庭責任。如果發生意外或疾病,那家庭經濟將無法正常運轉。

家庭投保偏好:夫妻倆比較保守,更青睞大保險公司的產品,由於擔心癌症的高額花費,A 先生希望重疾保額儘量要高,最好保一輩子。

根據 A 先生的需求,我設計的方案如下:

上述方案:每年交保費 43710 元,佔家庭年收入約 8.7%,可以獲得的保障如下

A 先生和太太:

重疾保障:80 萬(保至終身)

疾病身故:180 萬

意外身故:380 萬

醫療:200 萬(重疾 400 萬)

0 歲孩子:

重疾保障:80 萬(保至終身)

意外身故:20 萬

醫療:200 萬(重疾 400 萬)

父母:

癌症醫療:400 萬

意外身故:20 萬

投保思路分析:

考慮到 A 先生一家偏好大公司,所以這套方案選擇了 太平洋、 陽光、華夏、平安、人保 等大品牌,大人的重疾保額做到了 80 萬並保終身。

其實也容易理解,很多三四線城市裏,到處都是這些公司的分支機構,更容易產生信任感。

雖然 A 先生夫妻倆都有職工醫保,但還是配置了一份百萬醫療險,既能保證 6 年續保,還能報銷社保外的花費。

由於父母都有糖尿病,只能選擇健康告知寬鬆的防癌醫療險,保障最高發的癌症相關醫療費。

雖然 A 家庭生活很滋潤,但萬一有一方不幸早逝,贍養老人、養孩子、償還房貸等責任都會壓在另一半身上,所以還給兩人配置了 100 萬的定期壽險。

方案的不足:

因為要選擇大公司的產品,又要保證保額夠高,所以預算用了接近收入的 10%,這個佔比對家庭還是有一定的壓力。

案例 2:激進型 50 萬家庭

B 先生一家生活在一線城市, B先生年收入 50 萬,由於孩子不到 1 歲,B 太太辭職在家做全職媽媽。

家庭風險分析:B 先生是家裏唯一的收入來源,要重點保障,萬一發生不幸,全家就失去了收入。

家庭投保偏好:B 先生希望節約預算,儘量做高前期保額,B 先生擅長理財,覺得省下來的錢拿去投資會更好。

根據 B 先生的需求,我設計了一套方案:

上述方案:每年交保費 31902 元,佔家庭年收入約 6.4 %,可以獲得的保障如下:

B 先生:

重疾保障:225 萬(60 歲前)、 100 萬(70 歲前)

疾病身故:400 萬

意外身故:700 萬

醫療:200 萬(重疾 400 萬)

B 太太:

重疾保障:175 萬(60 歲前)、50 萬(70 歲前)

疾病身故:100 萬

意外身故:300 萬

醫療:200 萬(重疾 400 萬)

0 歲孩子:

重疾保障:130 萬(30 年)

意外身故:20 萬

醫療:200 萬(重疾 400 萬)

父母:

醫療:200 萬

意外身故:100 萬

投保思路分析:

B 先生希望前期有高保額,所以壽險和重疾險都是保定期,這樣前期的槓桿非常高,花的錢也少很多。

全家的醫療險都選擇了含特需部報銷的超越保,一年只需要一千出頭,萬一發生重疾,能選擇環境更好的特需病房治療。

父母雖然 60 歲,但身體健康,所以配置了能保證 6 年續保的人保好醫保。

孩子重疾險選了媽咪保貝和嘉貝保,不幸發生白血病等少兒特定疾病,可以一次性獲得 285 萬。

方案的不足:

為了追求高性價比,都只保到 60 或 70 歲,而這之後的風險則沒有覆蓋。

由於 B 先生擅長理財,把省下來的錢拿去投資理財,這也是沒什麼不對,總之是因人而異的。

案例3:均衡型 50 萬家庭

C 太太一家人在武漢生活,父母身體不錯幫忙在家帶孩子,夫妻倆的年收入 50 萬,每個月孩子教育和房貸是支出大頭。

家庭投保偏好:

C 太太從事的是互聯網行業,自己常常在網上了解保險,不追求大品牌。希望方案價格適中,保障最好能兼顧定期和終身。

於是我設計瞭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每年交保費 37962,佔家庭年收入的 7.6%,可以獲得的保障如下:

C 先生和太太:

重疾保障:200 萬(60 歲前)、50萬(70 歲後)

疾病身故:200 萬

意外身故:400 萬

醫療:200 萬(重疾 400 萬)

0 歲孩子:

重疾保障:50 萬(保至終身)

意外身故:20 萬

醫療:200 萬(重疾 400 萬)

父母:

醫療:200 萬

意外身故:50 萬

投保思路分析:

通過定期和終身重疾的組合,大人 60 歲前最多有 200 萬 的重疾保障。70 歲後也還有 50 萬保障。

此外,孩子和大人的醫療險選擇了超越保,如果是需要住院治療,就能選擇治療環境更好的特需部。

夫妻倆還配置了 200 萬的意外險和 200 萬的定壽,萬一發生不幸,理賠金可以用來保障家人的生活。

上面 3 個方案只是給大家參考,重要的還是投保思路,思路對了你也可以搭配出適合的方案。

上述 3 種方案都很有代表性,為了讓大家直觀瞭解其中差異,我也做了對比表:

可以發現,同樣是年收入 50 萬家庭,由於偏好和家庭情況的不同,方案的差別也很大。

保守型家庭:由於追求大品牌和終身保障,預算最多但保額卻不高。

激進型家庭:追求性價比,只保障未來幾十年,錢花的最少保障最高,不過只能保幾十年。

均衡型家庭:介於兩者之間,價格和保障也相對平均。

其實三個方案沒有對錯,每套方案也都會有不足的地方,只要適合自己就好。

有人戲稱:中產變中慘,只差一場疾病和意外的距離。

看似玩笑的話,背後的真相卻令人深思。

在疾病和意外面前,每個家庭都顯得格外脆弱,而保險無疑是最好的風險轉移工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24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中產階級是如何買保險的?這3套方案值得收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