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了清除種族主義遺留,美國海軍陸軍要封殺這面旗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綜合

▲美國海軍陸戰隊官網發佈禁令。網站截圖。
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引發的抗議示威活動,給美國各界帶來了壓力。不過,現在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共同的泄壓閥:150多年前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邦聯。
當地時間6月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率先宣佈“封殺”象徵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的邦聯旗幟,命令陸戰隊員禁止在任何場合、以任何形式展示邦聯旗,包括貼紙和馬克杯在內。
9日,禁令擴大到美國海軍。美媒報道,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海軍上將邁克·吉爾迪將起草命令,在美國海軍中全面禁止出現邦聯旗。
與此同時,美國多地發生了破壞南方邦聯軍將領雕像和紀念碑的事件。
實際上早在4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衞·伯格將軍就曾發佈命令,禁止在軍事設施上展示邦聯旗。當時他表示,“美國奴隸制文化記憶的繼承者們對其感到痛苦和排斥。”
他的話有道理。但問題是,美國奴隸制的印記實在太多了。
美國陸軍也要去除南方邦聯印記
除了美國海軍,現在美國陸軍也在考慮動手去除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邦聯印記。
美國媒體8日消息稱,美國陸軍方面發佈聲明證實:美國陸軍部長瑞安·麥卡錫和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正考慮舉行“兩黨會議”,討論給十多處以美國內戰時期南方邦聯將領命名的軍事基地和設施改名。
麥卡錫認為,與海軍一樣,他自己有權單方面為軍事設施重新命名,但是相關事宜還是打算和白宮、國會以及各州和地方政府談一談。
被列為改名的軍事基地包括北卡羅來納州的布拉格堡基地、得克薩斯州的胡德堡基地等。
布拉格堡基地是根據南北戰爭時南方邦聯軍七上將之一的布拉克斯頓·布拉格的名字起的。
這裏是美國陸軍部隊司令部和陸軍預備役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第82空降師的永久駐紮地。這一基地最近動靜不小。
第82空降師的700名士兵前一陣子一度在特朗普動用軍隊的威脅下被派駐到華盛頓特區附近,在軍方反彈後,又撤回到了布拉格堡基地,空折騰了一回。
胡德堡基地是根據南方邦聯軍羅伯特·李將軍麾下被認為最勇敢的師長之一胡德的名字起的。這裏是美國最大的陸軍基地,也是美軍中性騷擾、性侵犯申訴最多的基地,還曾多次發生槍擊事件。
許多奴隸制印記去不掉
封殺帶有奴隸制印記的“邦聯旗”、抹掉曾捍衞奴隸制的南方邦聯將軍的名字固然是對的,但也是形式主義的,事實上,許多奴隸制印記想去也去不掉。
我正好剛看完一本2016年出版的書,叫《被掩蓋的原罪:奴隸制與美國資本主義的崛起》。
作者發現,從1619年第一批黑奴登陸英國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個永久居留地門羅堡算起,到南北戰爭時止,美國的奴隸制實施了250年。
這比美國立國至今244年的時間都長。如果把今天的種族主義當作奴隸制的延續,那麼就是401年。
難怪奧巴馬6月5日時曾表示:“我們沒有能力一舉根除長達400年的種族主義。”
確實如此。種族主義不僅表現在街頭過度使用警力上,還表現在更深層面。
美國自開國以來,前5位總統,有4位是弗吉尼亞的大奴隸主;前12位總統,8位擁有奴隸。
著名的費城制憲會議確定眾議院實行比例原則,眾議院按人口比例選舉議員。美國至今都施行這一原則。對於各州奴隸,一個奴隸算五分之三個人口,即“五分之三協議”,記入這個州的總人口數。
美國曆史上的幾次外掛式擴張,也和奴隸制有關。美墨戰爭起因是墨西哥獨立後廢止蓄奴,遭到得克薩斯奴隸主反對,他們獨立成為“孤星共和國”後來併入美國,美國又藉機對墨宣戰,獲得了今天的內華達等7大州。
美國從法國手裏用1500萬美元獲得相當於今天15州的法屬路易斯安那殖民地,也是為了保證由黑奴勞工營在密西西比谷地建立的棉花生產基地的航運。
順便説一句,胡德堡基地的胡德,戰敗後就是跑到密西西比谷地的新奧爾良當棉花中間商去了。
美國剝削奴隸所得的棉花、土地還能還回去嗎?從這個角度看封殺“邦聯旗”,正確歸正確,但多少有些矯情了。
▲南卡羅萊納州議會外升起的邦聯“國旗” 。《華爾街日報》2015年報道視頻截圖。
把社會憤怒情緒導向歷史
美國軍方封殺“邦聯旗”、改軍事基地的名字,這固然反映了軍方對特朗普強硬態度的某種抵抗、與白宮的某種裂痕,但也無需過度解讀。
仔細想想,美國目前掛起的去除奴隸制印記的風潮,對特朗普政府也是有利的。當社會憤怒情緒被導向150多年前的舊事的時候,特朗普的現實壓力或多或少就減輕了。其含義是:種族主義固然存在,但那是早已有之的事情。
所以,無怪乎除軍方外,特朗普政府的商人國防部長埃斯珀也積極參與此事。
把社會憤怒情緒導向歷史,既有利於平息憤怒情緒傳導到軍方,又能替特朗普減輕壓力,何樂而不為。
而對於民主黨人來説,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是民主黨的傳統票倉,他們肯定不會阻撓這種政治正確的事。相反,需要的是在去除奴隸制印記的風潮中,想方設法顯示領導力。
這麼一看,封殺“邦聯旗”也好,改軍事基地的名字也好,拆除羅伯特·李將軍等南方邦聯將領的雕像也好,就帶有了相互比賽顯示政治正確的味道。
至於能不能對根除種族主義起點作用,別樂觀。
真要給種族主義去根的話,同樣是150年前,建設美國大鐵路的30萬華裔勞工,付出的巨大犧牲怎麼沒人問?正在實行的若干新歧視政策怎麼沒有提出糾正?
都是戲。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狄宣亞 校對: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