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黑天鵝一隻接一隻飛,世界就快變成養鵝廠了。富豪破產、公司倒閉,油價都能跌到負數,下一步是不是該輪到主權國家破產了?
前幾天,資本市場的“違約之王”就開始了它的表演。
4月17日,阿根廷政府向國際債權人提出了一個似曾相識的重組方案:本金只能借新還舊,還厚顏無恥的提出了折扣要求,附加條件是2023年之前不計利息,三年之後的利息還得減半。
那些借錢給阿根廷的國際財團一算,虧大了!先不説三年 三年的時間成本,光本金就縮水了36億美元,還要少收整整379億美元的利息,唬誰玩呢?於是大家一商量,這個重組方案就沒通過。
在國際債務市場上,展期、免息不是沒有過先例。為了避免新興市場的債務危機,G20就曾經探討過凍結主權債務還款期六個月或九個月,來幫助低收入國家減輕壓力。
有時候債主們也會適當做一些讓步,只要能不血本無歸,利潤少一點也不是不行。
但這次的情況不太一樣:嚴重依賴出口的阿根廷經濟極其不樂觀。在採取犧牲經濟發展的“休克式”抗疫政策下,阿根廷的就業、出口、債務等一系列問題已經逐漸凸顯,經濟比前總統借債的時候還要差,債權人根本看不到希望、更不能鬆口。
投資者更看不到希望,今年一季度,阿根廷股市大跌了41.48%,全球倒數第一。
這種狀況下,欠債的都是爺。
按照阿根廷經濟部長的説法,他們早就處在“事實違約”的狀態了,實在是無力償還債務。既然好心好意提出的重組方案沒人同意,那就只能違約了。
這絕對不是一句氣話,要説欠債不還這種事,阿根廷還真沒少幹過,有史可查的就有8次,再多一次又會怎樣呢?
02
與靠石油和礦產發家的南美老大巴西類似,阿根廷也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
在19世紀下半葉,當時的中國還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裏艱難掙扎,南美人民就已經開啓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當阿根廷從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中掙脱出來之後,關於未來的規劃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支持中央集權的沿海發達省份,另一派是支持搞聯邦制的內陸省份。誰也説服不了誰,集權派上台就鎮壓聯邦派、聯邦派掌權則鎮壓集權派,一直沒怎麼消停。
1853年,在大地主和資本寡頭的支持下,以聯邦制和自由主義為主的新憲法頒佈,靠政變上台的烏爾基薩也成了制憲後的第一任阿根廷總統。
靠着自由主義政策的支持,阿根廷的經濟很快就發展了起來。
1855年,阿根廷就建成了第一條鐵路;1866年,連接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德維地亞的第一條電報線接通。便捷的鐵路把阿根廷的礦區、牧場和港口鏈接在一起,為出口貿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內憂外患剛剛平息,第二次工業革命就來了。
隨着歐美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優質紡織品和農產品的需求逐漸增長。憑藉着帕納斯高原上豐美的水草和充足的礦產,農牧業發達的阿根廷開始把控全世界的肉製品和原材料市場。
作為一個新興的經濟體,剛剛擺脱了殖民地身份經濟就開始騰飛,這樣的國家在世界史上也很少見,以至於“阿根廷人”一度成為闊佬的代名詞,妥妥的成了發達國家中的一員。
03
雖然經濟發展的很快,但過度奉行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還是有不少BUG。
考慮到起家的過程,政府很給資本家和大地主面子,一直拒絕對市場做出宏觀調控。税收系統也非常客氣,所以寡頭們逐漸包攬了國家經濟的各種命脈,農場、牧場、工廠和鐵路等等無一例外。
在這種情況下,為數眾多的勞工階層卻幾乎無法改變命運,貧富差距也讓工人和中產無法得到與國家經濟增速匹配的生活條件改善,仇富心理正在積聚。
如果在經濟上升期不能把問題解決,那它一定會在經濟下行期以更慘烈的形式爆發。
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大貿易體紛紛陷入戰火中。在那場堪稱絞肉機的戰爭中,人命遠不如炮彈值錢,高檔羊毛和優質牛肉根本就賣不出去,阿根廷的好日子戛然而止。
一邊是嚴峻的就業形勢,一邊是飛昇的物價,工人和中產階級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1919年的時候,全國還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力罷工,基本上宣告了自由主義經濟的壽終正寢。
一戰結束之後,阿根廷民族主義盛行,國家開始對市場和外企進行干預。在戰後的短暫復甦中,出口回升、經濟也開始恢復,但一顆混亂的種子卻開始發芽。
當時,阿根廷國內矛盾還是比較複雜的。
資本主義競爭導致一大批工人失業,土地兼併又讓不少牧民無家可歸,中產階級收入常年萎縮,反倒是國企員工的日子越過越好,這都給與政府對着幹的激進黨派提供了力量。
為了奪取政治話語權,激進黨派沒少搗亂。在他們的慫恿下,光1924和1927就有兩次油田罷工,結果把本可以用來推進國家工業化的時機耽誤了,剛復甦沒多久的阿根廷一頭撞上了大蕭條的冰山。
那幾年裏,阿根廷工業的生產和投資都嚴重下降,輸入資本和進口商品度大幅減少,出口價格暴跌,國內大幅裁員,這下輪到不懂經濟的激進黨派傻眼了。
04
眼看着激進黨派不堪大用,阿根廷軍政派在1930年發動了一場政變,成立了接管國家的軍政府。
不過這也開了一個壞頭,以至於後來阿根廷軍隊政變成了稀鬆平常的事情。上一任軍政府的位子還沒坐穩,新一任的軍政府就又靠政變上台了。
這次上台的庇隆將軍影響了阿根廷後面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背靠勞工階級的他也兑現了自己的承諾,走上一條提高工資、放棄裁員的對勞工階級有利的道路。
但隨着福利開支越來越多,後期的庇隆不得不靠提高赤字和借債來滿足勞工和中產階級的胃口。等到連債都借不到的時候,無可奈何的他又被新的軍政府推翻了……
在之後的幾十年裏,阿根廷再也沒有過一任政府能夠挑起恢復經濟的大梁。
不是民粹政府手撕軍政派,就是軍政派推翻民粹政府,中間連勢力不小的游擊隊也時不時進來摻合一腳,還出現了世界第一位女總統伊薩貝爾·庇隆,留下了“阿根廷,不要為我哭泣”的名句,不過兩年後她就被推翻了。總之,那些年阿根廷的場面十分混亂。
1982年的4月,無力應對國內經濟、政治雙重壓力的軍政府還對英國發動了馬島戰爭。
在本來的計劃裏,阿根廷打算藉着大英帝國沒落的時間點,靠一場勝利轉移國內矛盾、提升軍政府聲望。但在英國的反擊下,阿根廷兩個月後就宣佈投降,僅剩的臉面全輸光了。
05
1983年,阿根廷終於舉行了一次像樣的大選,終結了軍人蔘政的傳統。
但政治體制的簡單變化還是沒能改良這個國家的現狀。1985年6月,新上台的阿方辛政府實行以反通貨膨脹為主的新經濟政策,但卻仍未能控制通貨膨脹的慣性發展。
更奇葩的是新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天馬行空和異想天開。
考慮到舊比索已經行將就木,阿方辛在“南部計劃”中創造了一種新的貨幣單位,一方面縮減開支、加強税收,一方面開發南部資源來緩解壓力、減少赤字,好不容易把通脹率從360%降到了24%。
結果沒過幾年,習慣了高福利的玩脱了的阿根廷就迎來了新一波的貨幣嚴重貶值,通貨膨脹率最高的時候甚至突破了3000%。
等新政府把上任的爛攤子收拾好,騷操作又來了。受到欣欣向榮的經濟鼓舞,當時的經濟部長卡瓦略直接放開了外匯管制,搞起了一比一兑換美元的政策。
沒有日本的命卻得了日元的命,後果可想而知。在97年和99年金融危機中,脆弱的阿根廷徹底玩脱,出口崩潰、外資撤出、全民擠兑,還欠下了幾輩子都還不清的外債,那就乾脆不想還了。
在這種反反覆覆走走停停的模式下,阿根廷的GDP也走出了心電圖一樣的神奇走勢,今年12%,過兩年可能是-12%,不是處在蕭條之中,就是處在走向蕭條的路上。
而考慮到經濟下滑和政權更迭都在同步發生,你甚至分不清到底是因為經濟下滑造成了政府的垮台,還是政府倒台導致經濟失敗。
去年10月,阿根廷換了一個以民粹言論著稱的總統,叫費爾南德斯。在當選之前的公開採訪中,他不止一次得表示不應該“屈從”國際債主的壓力:“阿根廷與IMF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互相尊重的”。
反正對現在的阿根廷來説,還錢是不可能的了,你能拿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