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經濟復甦之路:製造業重啓,但消費者仍捂緊錢包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財經

從國外視角看中國經濟重啓之路:製造業在重啓,但消費者仍捂緊錢包。

美國中文網報道,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關鍵推動力量。在這個問題得到解決之前,中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增長將難以恢復。

隨着中國冠狀病毒疫情的消退,中國在重啓經濟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今年1月,當冠狀病毒暴發席捲全國時,中國的工廠陷入了停滯狀態,如今它們又開始忙碌起來,甚至連空氣污染也回來了。

為消費者賦能可能是更艱鉅的任務。許多人失去了工作或薪水被削減。還有一些人因為連續幾周的無所事事和禁足在家而受到衝擊,因為在這期間,許多人不得不靠積蓄吃飯。對於以美國式瘋狂購物而聞名的一代中國年輕人來説,儲蓄和節儉突然有了新的吸引力。

北京的克洛伊·曹(Chloe Cao,音)是法國舞台劇翻譯,她曾每月在餐館消費200多美元,在咖啡店裏消費70美元,購買高達170美元一管的進口面霜。現在她失業了,開始自己做飯,自己煮咖啡,買28美元的國產面霜。

“我的消費水平簡直是斷崖式下跌,”克洛伊·曹説。“一旦我找到工作,我就會開始存錢,我再也不能過以前那種浪費的生活了。”

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問題為剛剛才開始計劃經濟復甦的美國和歐洲提供了潛在的教訓。即使企業重新開業,真正的挑戰可能在於如何激活或説服受到打擊和創傷的消費者重新開始花錢。

從某些方面來看,中國經濟正在重回正軌。各種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該國大多數工廠和礦山已經重新開工,從鋼鐵到手機,3月份所有產品的生產速度都非常快。工業產出反彈至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其他指標顯示,中國經濟依然步履蹣跚。經歷過去的危機依然保持強勁的零售銷售,在3月份較上年同期下降了近六分之一。

衞星圖像顯示,與一年前相比,中國工業地區今年春季發出的光明顯減少,這一跡象表明,24小時施工的泛光照明建築工地可能減少了,24小時開工的工廠可能也減少了。

甚至已復工工廠的工作在長遠上可能也是靠不住的。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同樣不再像以前那樣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例如,美國的百貨公司已經在取消或推遲訂單。

曾經揮金如土的一代中國年輕人正在節儉起來。

中國的失業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城鎮失業率為5.9%。澳大利亞投資銀行麥格理證券的經濟學家胡俊偉(Larry Hu)估計,中國的城市失業率今年將翻一番。根據中國證券商中泰證券(Zhongtai Securities)的一項估計,如果把來自農村地區的民工計算在內,真實失業率可能高達20%。

3月份,傢俱、服裝、家用電器和珠寶的總銷量均較上年同期下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街上和商場裏,許多商店內有很多店員和一些逛街的人,但真正的購買者很少。

40歲的梁同輝來自中國中部的河南省,前不久,他在北京一個幾乎空無一人的水果攤上賣桃子和蘋果。他認識的幾乎所有民工都在努力找工作。因為沒有肯出全價的買主,他每天晚上都以六折出售蘋果。

“上班的人減一半,”梁同輝説,“你説來的人怎麼樣呢?”

中國的零售業在過去的危機中一直保持強勁,但今年3月卻較上年同期暴跌近六分之一。

中國需要刺激消費,因為刺激其經濟的老辦法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奏效了。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了修建新的高鐵線路、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中國積累了鉅額債務。如今,中國試圖更多地依賴消費者。在一個連續增長了近半個世紀而沒有出現一次衰退的經濟體中,年輕人尤其變得願意像美國人那樣借貸和消費。

許多經濟學家呼籲中國做更多的事來幫助消費者。儘管美國和其他國家已經發布了包括直接發錢給家庭的項目,但是中國至今沒有這樣做,部分是因為債務上的擔憂。

沒有購物的人,中國就業最多的產業之一零售業將繼續受到影響。

彭飛失去了他在一家服裝店的兼職工作,這家中國中南部的服裝店在疫情期間關閉了。他因此不再去健身房,並減少和朋友出去喝酒的次數。他擱置了從父母家搬出去的計劃。

他説:“之前就是有多少花多少咯。”

病毒的衝擊以及隨之而來的封鎖也促使許多人重新考慮支出的優先次序。

22歲的上海調酒師哈里·郭(Harry Guo,音)説,他曾經用多出來的錢去中國其他城市休假,但疫情期間許多人甚至連菜都買不起的事讓他感到震驚。現在,他不擔心出門時的形象,很少購買新運動鞋或其他奢侈消費。

“這個錢只要你放在錢包裏,這個安全感就很強,”哈里·郭説。“就在那躺着,你也不用花,每天打開來看看就很舒服。”

為了獲得銀行的額外貸款或房東的租金減免資格,企業通常被要求避免裁員。許多公司以減少工作時間取而代之。

陳可(音)在一家策劃上海體育賽事的公司工作,由於賽事取消,上個月他的薪水下降了五分之四。他已開始兼職做送餐員,並不再去餐廳吃飯,而是在家裏煮方便麪和意大利麪。現在,他喝速溶咖啡,而不是在當地的便利店購買現煮咖啡。

“以前的工資是打在卡里的,就是一個數字,”陳可説。但是送一次餐的酬勞不到一美元,“我真的體會到了錢多難掙的感覺。”

中國面臨消費者支出過於謹慎的風險。該國花費了數年時間擴大其社會安全保障,以向更多人提供醫療保健和其他服務,促使他們把錢花出去,而不是為緊急情況而儲蓄起來。

29歲的北京翻譯克洛伊·曹一直能找到工作,從來不發愁下一份薪水從何而來。她積攢了一個衣櫥的昂貴手袋。

疫情期間的一天,她拿出了所有手袋,將它們擺在牀上,不滿地審視着它們。“我花了那麼多錢買包,”她對自己説。“現在這些包能幫我什麼呢?”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新出現的節儉消費的生活方式是否會持續到疫苗的廣泛普及和正常生活恢復之後。但是就目前而言,許多人都在説他們的態度已經徹底改變了。

“如果我以後生了一場大病怎麼辦?如果以後我又失業了怎麼辦?”克洛伊·曹説。“以後我的銀行卡里一定要有一筆存款,才會讓我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