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金融機構看好中國資本市場
“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提速,我們接觸到的很多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市場非常看好。”在4月28日證券日報社主辦的“新證券法背景下的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線上研討會”上,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我國的銀行、資管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已經取消外資限制,外資機構對此是持歡迎態度的,而且很願意參與進來。
康勇認為,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一定會加速增長。外資機構像一些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非常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它們現在最大的顧慮不是中國市場夠不夠大,而是能不能有一個真正公平的競爭環境。“其實,今年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法等法律和政策,也都強調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我們要加強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宣傳和溝通,讓它們更好地瞭解我們的政策。”
近幾年,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在新證券法背景下,國內資本市場如何進一步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康勇提出了三個建議:
首先,資本市場的改革,必須要循序漸進。康勇認為,證券法的修訂對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新證券法的全面落地實施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同時要與整個市場發展步伐相一致。
其次,資本市場是一個生態體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盡職盡責。
康勇表示,資本市場生態體系,不僅包括上市公司、董監高、監管機構,也包括券商、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投資者等各個參與主體。註冊制的核心就是高質量的信息監管和信息披露,需要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這是新證券法實施包括整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基礎,需要資本市場生態體系中的各個組成部分來共同維護好。新證券法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對中介機構的責任監管,包括加大對這些中介機構、服務機構的監管力度。
第三,資本市場的發展一定要和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相一致。康勇提出,創新型的新經濟、數字經濟包括像AI、大數據等,一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在這次疫情當中,可以看到AI、移動互聯網等科技力量對整個疫情防控、推動復工、復產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諮詢機構發展最快的一塊業務就是幫助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康勇介紹,國內資本市場正在逐步推進的註冊制改革,對幫助高科技公司融資,促進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創新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