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淼傑:製造業完全迴流歐美是不可能的

餘淼傑:製造業完全迴流歐美是不可能的

中國二季度的出口並不會面臨很大困難

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中國一季度的貨物進出口總額為65742億元,比去年同比下降了6.4%,總體上貨物進出口總額呈現下降態勢,但是對一季度的三個月逐月進行分析,其實就可以發現三月份外貿的進出口與去年同比只下降了0.8%。因此,從這個數據上看,中國的出口已經在復甦。三月份的進口同期上升了2.4%,出口同期下降了3.5%。儘管出口同比去年好像是有所下降,但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出口同比下降3.5%其實並不代表中國三月份的出口情況太差。

當然,中國的進口也在回暖,比如三月份進口上升了2.4%,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國進口的回暖是難以持續的,這主要是因為國外特別是一些工業國家目前的疫情比較嚴重,正處在封國封城階段,所以進口的回暖是難以持續的。

我並不贊同有些聲音稱中國第二季度的出口會面臨很大的困難。全年的出口相較於去年會有所下降,根據IMF的估算,全球的出口應該會下降一成左右。作為出口的火車頭,中國的出口可能也會下降一成左右,甚至下降一成到兩成,不排除兩成的可能性。

但是,出口也不會下降特別多。這是因為從出口產品的結構來看,出口產品可以劃分成資本品中間品和最終消費品兩大類,我預期中國資本品中間品的出口會下降,相關外貿企業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這類產品主要是因為外國目前應對疫情采取了封國封城措施,使得他們的生產活動大幅度下降,由此一來,外國從中國的進口也隨之下降,中國的出口相應的也隨之下降。但是中國最終消費品的出口並不會有明顯的下降,因為疫情的因素,外國將會更加的依賴中國在這些消費品方面的生產。他們必須靠進口中國消費品來保證他們本國對這些消費品的消費,所以最終消費品的出口,我預測會跟去年同期持平或者下降不多。

從外貿平衡的角度看,一季度已經實現順差將近900多億元,儘管這個總額不大,但得來不易。因為中國在一二月份有將近500億元的貿易逆差,這相當於中國在三月份實現了大量貿易順差的轉變,這也是我判斷出口已經在復甦的另外一點原因。從去年的順差來看,去年的貿易順差是2.92萬億人民幣,我認為今年的貿易順差可能相比去年,進出口總量可能下降,也可能今年貿易順差的金額可以跟去年持平。

外貿企業可創新貿易方式來應對出口困難

在中國出口總量大約會下降一成到兩成的情況下,外貿企業應如何應對未來出口的困難?我認為有三個方法,第一,外貿企業應該繼續在發達國家的市場生根,比如歐美這些發達國家,儘管他們對資本品中間品的需求在下降,但他們對最終消費品的需求其實沒有太明顯的下降,還是有一定的需求量,因此外貿企業應該保證這一方面的需求。第二,我們要進行出口市場多元化,這也就是説外貿企業除了在發達國家的市場生根以外,還應該向金磚國家或者其他新興工業國家市場的出口發力,特別在最終消費品這一方面滿足這些國家的需要。第三,我建議在出口方面應該創新的貿易業態、新興的貿易方式。比如線上貿易或者數字貿易,通過數字貿易、電子商務打造出口的新途徑。我們可以看到京東、淘寶這些商家在一季度中的出口並沒有下降,反而上升,這可以給我們一些啓發。

積極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強外部合作

目前中國在應對疫情的情況下,仍應該積極地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構建工作,這主要可以通過幾點來實現,第一,繼續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工作。目前中國已經有18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但是像北京這樣的城市應該繼續在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方面深度發力,挖掘自身城市特色,特別是可以在數字貿易服務貿易方面建設具有獨特優勢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第二,推進負面清單的建設,在推進貿易全球化、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方面繼續發力,繼續推進金融改革試點,在繼續做好政府的放管服以及減税降費的工作的同時,做好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的工作。第二,全力推進自由貿易試驗港的工作。將海南全省打造為自由貿易試驗港的舉措,將有利於中國繼續構建全面貿易開放新格局。第三,重視一帶一路國家,注重打造中歐、中亞集裝箱班列,加強與歐洲海路上一帶一路國家的聯繫。

另外,積極推進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經濟合作,深度推進與東盟十國的經貿合作,構建更高水平的東盟“十加一”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將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的舉措同國內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緊密相連。通過深度推進五個城市羣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游以及成渝城市羣的建設,並做好推進城鎮化以及工業化方面的工作,來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發展。

中國應該繼續允許大規模的引進外資,目前中國的外商對華投資大概1400億美元,只佔了中國GDP的1%,因此,這其中還有發力的空間。儘管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對外投資引進國,隨着中美經貿協議第一階段的落地,實現對外投資特別是銀行保險證券業的開放,實現外資內資一視同仁,實現在公平公開公正的規則下自由競爭,這也是對外開放新格局的一個發展方向。

製造業完全迴流歐美是不可能的

疫情是否會導致逆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疫情過後,發達國家可能會更加以鄰為壑,採取更高的關税及非關税壁壘,並且鼓勵部分的製造業迴流,這是發達國家的政府可能會做的事情,有逆全球化的態勢。但是,全球化的趨勢並不由這些措施的落地而發生根本變化。

我認為,製造業沒有辦法從中國或其他發展中國家迴流到歐美等發達國家,儘管一些國家的政府例如美國提出給這些企業“搬家費”,但是這些製造業是沒有辦法迴流的。之所以沒有辦法迴流,核心原因是美國等國家的企業也不會同意,因為這不符合這些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核心訴求。因為美國、日本等國家國內的生產成本、物流成本都非常高,所以這些製造業哪怕暫時可以回頭,但長期來看,他們沒有辦法繼續在美國等國家的經濟結構中生存下去。最後依然還得回到發展中國家,而中國必然是首選,因為中國擁有巨大市場規模的優勢,還有龐大的高質量勞動力人口優勢,都會成為美國等國家企業投資的首選地方,所以我不認為製造業迴流是一個長期的現象。

發放消費券比發現金更符合中國經濟的現實

關於消費券對拉動經濟的作用,首先,提升消費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因此對於消費的提升要強調長期培育消費的能力,這也就是説要重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因為只有居民的收入持久上升,居民才有可能擴大消費。如何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一個辦法就是要繼續降税減費,對居民來講,降低收入所得税。中國目前徵收的個人所得税,其實在國際上還相對偏高,所以還有下降的空間。

對企業來講,可以繼續下降企業的所得税,為企業繼續解困紓憂,具體有兩個做法,發消費券和發現金。我不贊同發現金,我傾向於發消費券,因為簡單的對老百姓撒錢,老百姓拿到錢之後,特別是收入比較低的居民,他並不會把錢拿去消費,他更可能用於儲蓄。所以這樣其實對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不起作用。

所以,相比之下,發放消費券更加有利。這是因為消費券規定定點消費、定時消費,如果不消費,那它就是一張廢紙,所以老百姓會直接把它消費掉。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發放消費券比發放現金更好,更加符合中國經濟的現實。

今年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有所減弱

今年出口、消費、投資這三駕馬車拉動經濟的作用,我認為,消費的貢獻會相對的減弱,投資以及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作用會更加明顯。儘管今年總貿易額會下降,但不等於説貿易順差會下降,換言之,進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今年依然明顯好,我估計在10%以上。另外,由於今年中國加大了投資力度,特別是在新基建以及傳統基建上,雙向發力,特別是在新基建上又加以傾斜,在特高壓、5G、AI、充電樁等產業,都將會有比較大的發展。所以投資對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的作用將相對更為明顯。而今年經濟因為受到疫情的衝擊,所以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將有所減弱。

五一消費黃金週,會相應地帶動消費的發展,這點也是比較明顯的。之前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大家都宅在家裏,這次五一小長假的到來,會看到一部分比較明顯的反彈性消費增長,但長期來看,從衞生健康的角度,畢竟目前還存在一定的防疫措施,所以今年五一旅遊、餐飲這些方面的發展肯定沒有往年那麼好,這也就是説,從長期看,我們不能今年的消費抱太大期望。

關於企業復工復產的問題,企業的復工並不代表企業的復產,仍有一些企業復工但不能復產。這有三個原因,第一,沒有那麼多訂單,所以復工不能夠趕上去年同比的復產。第二,全球的價值鏈和供應鏈受到衝擊,如果上游的產品沒有得到很好的供應,那麼企業的復工是沒有辦法真正實現百分百復產的。第三,之前疫情期間照付工資並不等於復產,隨着中國防疫工作取得了比較積極的成效之後,這點的負面影響也在逐漸消除。

對於疫情過後全球產業鏈的問題,我們沒有辦法做太多。因為其他國家受到疫情影響,目前沒有辦法提供上游的產品,但我們可以出口轉內銷,依靠國內的市場。另外,對一些核心零部件或者是中間品,如果沒有辦法從國外進口,那麼應該促進國內的產業儘快地接手這一塊的生產。這一部分的市場來到中國是有可能的,因為中國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59 字。

轉載請註明: 餘淼傑:製造業完全迴流歐美是不可能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