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事實,全球公共衞生事件的發生也是事實——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團結一致、共克時艱,顯然才是最應該做的事。不過不可抗力衝擊下,一些國家難免出現不同的聲音和看法;尤其是經濟和實體制造業出現問題之後,日本和一些西方國家開始考慮用“非常規”手段儘快恢復自己——撤離中國,在他們看來就是很管用的一種。
美國
美國的“撤離計劃”由來已久,本次疫情期間更是十分直白:先是2020年3月中旬,外媒爆出“美國計劃召回在華醫療供應鏈”,一時間受到輿論熱議。不過本次醫療產業鏈撤離計劃似乎並不被看好,一方面被看作美國國內疫情發酵下的衝動思維;另一方面,中國供應全球6成原料藥,這一撤離計劃就連美國專家都認為不妥。在此之後,一些美國政客呼籲“美企撤離中國”;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更是表示:政府應該對撤離美企提供“搬遷費”,以此來鼓勵美企行動。
日本
大家都知道,疫情之下,很多國家都紛紛啓動了經濟刺激計劃,日本近期也發佈了高達2200億日元的經濟計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的這一計劃當中,還包括了日企撤離的相關提議;其中表示將拿出大量現金幫助日本製造企業“搬遷”回國,以保證本國經濟儘快復甦。之後,有外媒抓住這一話題,聲稱日本經濟產業省將拿出22億美元,幫助日企產業鏈撤出中國,一度引起中日相關人士的廣泛關注。
歐盟
美日之後,2020年4月下旬,歐盟貿易官員費爾霍根透露:經過本次全球公共衞生事件,歐盟認為有必要“減少對貿易的依賴”。其意思也很明顯:歐盟國家雖然大多發達富裕,但是經此一疫不僅損失慘重,而且連基本的醫療物資都要靠進口;尤其是中國在本次全球醫療中的貢獻,更是令歐盟國家羨慕不已。因此,歐盟官員的這一發言也被一些外媒解讀為“歐盟企業將採取撤離行動”。
真實情況
從當年“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以及中國過去幾十年的飛速發展來看,國外先進生產力確實對欠發達地區帶來了積極影響。因此,很多人擔憂:一旦外國產業鏈撤離,中國製造會不會出現大問題?實際上這一點根本無需擔憂,一方面來説,我國如今的製造業水平日新月異,足以保持在各種狀態下正常運轉;另一方面,即便有少數人“鼓動”,但真正願意離開中國市場的外企少之又少。畢竟很多企業經過多年在華經營已經被緊緊“捆綁”,況且中國市場體量驚人,又充滿高性價比的勞動力、土地等資源紅利,因此,“撤離中國”在專家看來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
正因如此,眾多歐美企業對於“搬遷費”恐怕並不感興趣;而日本被曝出的經濟計劃當中,後來被證明壓根兒就沒有提到過“中國”二字。由此可見,中國製造仍將穩步前行,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麒麟説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