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快遞“最後100米”需加強“源頭治理”
新華社客户端上海5月13日電(記者何欣榮 楊有宗)從宣佈超時收費,到多個小區業委會抵制,再到上海市消保委發聲要求保障消費者公平交易權,豐巢快遞櫃的收費風波還在發酵中。0.5元,看似不多,但其引發的巨大爭議折射出快遞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最後100米”服務還存在快遞櫃鋪設缺乏統籌規劃、快遞員投遞監管缺失、服務設施公共屬性亟待釐清等短板,需要從源頭上提升快遞行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五一假期前夕,快遞櫃市場佔有率第一的豐巢科技宣佈,從4月30日起,快遞包裹免費存放12小時後,按每12小時0.5元標準收取超時費,3元封頂。消息一發布,引來廣大網民熱議。支持者認為,超時付費可以加快包裹流轉、節約格口資源,合情合理;反對者則認為,快遞員已為投放快遞櫃付費、成本不應由消費者承擔、12小時免費時限過短,等等。
假期過後,杭州、上海多個小區宣佈抵制豐巢快遞櫃,部分小區還採取斷電等較為激烈的方式。豐巢方面則堅持收費不鬆口,但表示將藉此機會重新審視加強和用户的溝通工作。
近年來我國的快遞業高速發展,2019年全國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粗略估算,平均每人每年要收45個快遞包裹。
往小了説,快遞行業關乎“剁手族”的“買買買”。往大了説,快遞物流業發展對經濟社會順暢運轉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這次“超時收費”風波,人們發現,已成為基礎性民生行業的快遞業在末端服務環節還存在較為粗放的一面,一些源頭性的問題有待釐清和解決。
比如,在爭論誰該為快遞包裹超時買單時,網友普遍反映:快遞員在投遞時,為提高效率,經常會“默認”將包裹直接放入快遞櫃,並不事先徵得消費者同意。這一做法不符合相關規範要求,按照《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當徵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不同意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的,企業應當按照快遞服務合同約定的名址提供投遞服務。”
超時收費風波發生後,多地監管部門明確,快遞員要事先經過消費者同意才可以投件入櫃。但在現實中,快遞員不打招呼直接投櫃的現象比比皆是,相關行業監管必須跟上,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需要得到保證。
即使是超時收費,按照上海市消保委的説法,對於在居民小區處於獨佔地位的快遞櫃企業,其收費和交易條件應當公平合理,廣泛徵詢所有業主的意見。
這個説法背後的事實是,豐巢加上其收購的速遞易,佔國內快遞櫃市場份額的近70%,在很多小區處於“一家獨大”的地位。如果不徵詢業主意見就單方面決定收費標準和交易條件,難免引起居民不滿。像12小時免費時限的問題,就和很多上班族的生活節奏有衝突,應該予以改進。
一直以來,快遞櫃的定位也令人關注。相關管理辦法提出,支持將智能快件箱納入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和便民服務、民生工程等項目。但在實際運營中,快遞櫃的鋪設缺乏規劃引導,重複投建、搶佔公共資源的現象並不鮮見。如果按公共服務設施的定位,快遞櫃的建設成本分攤、用地保障和服務價格監管等一系列問題,也還沒有真正破題。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方已開始行動起來。上海市最新表示,未來三年將新建1.5萬個以上智能快遞櫃。為進一步引導合理佈局,對於新建住宅和樓宇,上海還將研究制定相關規劃建設導則,將智能配送設施納入公建配套設施建設範圍。
當前,我國快遞包裹箱遞率已達10%,相當於每十個包裹就有一個通過快遞櫃投送。豐巢被“封巢”,帶來的結果只能是雙輸。在傾聽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監管部門應該及時出手,加強源頭治理,讓快遞櫃這一帶有公共屬性的服務設施真正造福民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