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衝擊波!這一險種火了,今年72家A股公司緊急行動,最高限額8000萬美元!能"保"財務不造假嗎?
瑞幸咖啡內部人員偽造22億元業績一事在持續發酵。
據報道,瑞幸咖啡被報正在就會計不正當行為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中國證監會亦已派調查組進駐瑞幸咖啡。瑞幸咖啡事件是否會成為新《證券法》實施後的“長臂管轄”第一案,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瑞幸曾購買了總額2500萬美元保額的董責險,目前理賠尚未有定論。儘管如此,在瑞幸案例和新《證券法》實施的雙重作用下,A股上市公司關注和投保董責險的需求快速上升。
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7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將為公司董監高人員購買責任險,其中4月以來公告擬為公司高管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有58家,超過去年全年。
4月擬投董責險公司近60家
美的集團4月30日公告稱,根據《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的有關規定,擬為公司全體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購買責任保險。賠償限額為8000萬美元,保費支出不超過16萬美元/年,保險期限一年。該議案尚需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這僅是今年上市公司重視董責險的一個案例。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公告為高管購買責任保險的A股上市公司有72家,4月以來公告擬為公司高管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有58家。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些公司購買董責險後會續保,但不會再公告,因此購買董責險的公司會超過公告數量。
這些公司擬購買的董責險全名“董事及高級職員責任保險”,也稱“D&O保險”,屬於一種特殊的職業責任保險。主要保障公司董事與高級管理人員在行使管理職責時,因行為不當或工作疏忽所引起的法律責任而給個人帶來的損失。承保範圍一般包括庭外和解、判決或和解損失、律師費、抗辯費用等。
董責險發源於歐美地區,已經是歐美等國家上市公司高管標配,在我國也有20多年發展歷史。
2002年1月初,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三十九條規定,經股東大會批准,上市公司可以為董事購買責任保險。不過,由於此前保險業培育市場力度不足,很多客户不知道有相關產品的存在,以及A股上市公司風險意識較低等原因,為高管購買責任保險的上市公司佔比並不高。
“目前美國中概股公司投保董責險的比例在90%左右,而A股上市公司的投保比例約為12%。”平安產險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隨着我國A股新《證券法》的正式施行,A股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關注度明顯上升,今年公司收到的諮詢數量較上年同期成倍數增長。
從4月以來公告購買董責險的58家上市公司方案來看,上市公司擬購買的責任險限額最高為8000萬美元,最低為2000萬元。根據保障額度和保障範圍不同,上市公司擬支出保費最高不超過120萬元,最低不超過10萬元。
從被保險人來看,上市公司方案均涵蓋了公司全部董監高人員。有的公司增加了自然人僱員,有的強調需要涵蓋所有董監高人員。例如,遠大環保提出的董責險保障內容包括,在保險期限內,公司過去、現在及將來的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職務時,因其不當行為而遭受賠償請求所引致的損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董責險能保嗎?
據瞭解,瑞幸咖啡在上市前也購買了董責險。保單共有4層,總限額2500萬美元,涉及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等境內外十幾家保險公司。其中,平安產險承保了基礎層保單主承保份額的30%,並分保100萬美元、自留200萬美元。
瑞幸造假事件曝出後,保險公司很快收到了被保險人提起的理賠申請。平安產險最新回覆券商中國記者稱,在接到理賠申請後,公司高度重視,並就此案件成立專項小組,目前案件尚處於初期階段,理賠工作持續在處理當中。
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鑑於瑞幸案情比較複雜,相關調查還在進行中,有關理賠工作還存在着一定不確定性。
瑞幸案件也折射出董責險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或欺詐,董責險能保嗎?
一般認為,董責險雖可以保障被保險人因不當行為引發的部分風險,但並不為故意欺詐買單,保險公司對“故意欺詐”的認定也是非常謹慎。
平安產險有關人士分析,保險合同就此有清晰的條款,一般而言,財務造假、欺詐等故意違法行為不應屬於保險合同的承保範圍。根據A股上市公司虛假陳述民事索賠中前置程序的特點,將按照監管處罰決定書中認定的為準,保險公司不該主觀認定,確保公平和公正。
中怡保險經紀金融及專業責任總監申迪中分析,這個問題最核心的點是如何認定所謂的財務造假。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上市公司及董事高管被“指控”、“涉嫌”財務造假時,就認為保單是除外承保的。
他表示,董責險保單對故意行為是除外承保的,但必須是在得到“最終且不可撤銷的判定其為故意行為”時才能啓動該項除外條款。所以確保董責險能夠在被保險人遭到索賠及訴訟時能有效啓動抗辯費用的賠付是非常重要的。
他進一步説,對於美國上市公司來説,在美國證券法體系下,絕大部分以上類型的證券類訴訟都是以和解的形式得到解決,極少出現需要由法院最終判決的情況,所以董責險對和解金的賠付是最為關鍵的。即使上市公司自己認定某些員工造假,也涉及保障的可分性和推定知曉等問題,而不能一概而論保單對所有被保險人是承保還是拒保。
“決定董責險的理賠結果,是可以有多種條件的,除了法院對民事責任的判決可以作為賠付依據,更常見的是用商業和解談判的形式,幫助被保險人儘可能尋找到一個可以解決來自第三方索賠的最好方案,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用。” 申迪中説。
平安產險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簡單來説,針對A股上市公司,董責險的保險責任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部分:
一是承保上市公司以及其董監高為配合和應對監管執法而產生的法律服務費用以及行政和解金。
二是承保上市公司以及其董監高因遭受投資者民事索賠而承擔的民事賠償金和因此所產生的法律服務費用。
三是承保上市公司的董監高因履行其職務時的行為而遭受民事索賠及調查等而承擔的民事賠償金以及因此所產生的法律服務費用。
董責險投保:如何確定保額保費?
總體來説,董責險有利於強化公司治理、適當地轉嫁整體風險,令高管更加安心履職,也有利於投資者保護。公司購買董責險的熱情高漲有現實原因。
那麼,購買董責險需要注意哪些關鍵節點呢?經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董責險投保步驟一般包括如下:選擇經紀公司或保險公司啓動詢價,確定投保名額、確定保額、核保確定保費。如果是A股上市公司,最後還需要提交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審批通過。
假如一家註冊資本金1億元、旗下有兩家子公司的國內創業板上市公司A,打算為可能發生的高管管理責任風險投保。
A公司首先需要確定為哪些公司董事或高管投保。大部分公司採取不記名方式,保單應涵蓋該公司所有管理者,這種為目前絕大多數情況。
事實上,董責險中對“管理者”的定義也有別於一般概念。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保單,對於管理者的認定可能寬泛到履行管理職責即可。
當然,也不是高管所有行為都被認可為管理責任,必須是在代表公司履行管理職責時的行為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一個董事休息時間開車發生擦碰,那就不是管理責任。
確定名額後,A公司需要確定保額。大部分公司投保時會問,“我應該買多少保額?”這並沒有一個量化指標。“我們不會建議具體數額,這需要投保人自己拿主意。”業內人士説,建議是很危險的,如果建議投保1000萬,但最終賠付達到2000萬或者3000萬,怎麼辦?有些説法是按公司市值的20%投保。但這並不完全科學,如果一個公司市值1億元,買2000萬保額的保險很容易;但如市值2000億元,20%的保額就達40億元,這常常會超出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
申迪中説,比較常見的做法是:1)對多個保額進行詢價,根據保費成本及市場的可用額度情況做選擇;2)參考類似行業及市值的公司購買的額度;3)參考目前董責險案件的判決金額或者和解金額的中位數為參考。
在進行詢價時,保險市場一般能夠參考上市公司的公告自行進行初步的風險評估,並給出初步報價方案。有些投保公司可能會被要求對一些保險公司特別關心的風險點進行補充答疑。
據瞭解,董責險並不像車險那樣有具體的費率指標,每單董責險的保費都不一樣。兩個公司投保同樣保額的保單,由於情況不同,保費可能相差很大。
不同類型的董責險業務其費率水平和理賠情況均有較大的不同。同時就費率而言,與被保險人自身的規模、上市地、市值、股價表現、公司治理情況、信息披露質量等息息相關,不同公司之間也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差異。
一般來説,市值越大,需要的保障越高,出現索賠後的損失會越大,風險越高;公司本身所處的行業也會影響評分,例如電商現在都未盈利,盈利模式沒有確定,保險公司會認為其風險較高;高管和董事的任職經驗、背景也是重要考量指標。如公司多次受到處罰,極有可能被拒保。
有業內人士表示,公司會將上述信息儘量轉換為客觀參數,比如5分最好,1分最低,將其輸入定價模型確定出一個基本費率,再根據保額、投保範圍等進行調整。
假如A公司的各項指標評分均為5分最高分,即公司規模中等、股價穩定、高管素質高、屬於傳統產業、沒有在海外設點,也沒有被證監會處罰過,他所支付的保費可能為保額的2-5‰。董責險的保險期間一般為一年,下年繼續需要保障,投保人需進行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