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上交所科創板發審委將審核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皖儀科技”)的上市申請。資料顯示,皖儀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環保在線監測儀器、檢漏儀器、實驗室分析儀器、電子測量儀器等分析檢測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提供相關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根據行業分類,公司屬於儀器儀表製造業。
在上市標準上,皖儀科技選擇第一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皖儀科技於今年3月18日恢復發行上市審核,並於3月24日回覆了首輪問詢。根據安排,皖儀科技將於4月28日上會審核。以此來看,皖儀科技的上市之路僅差“臨門一腳”。如果公司成功過會,或將成為繼國盾量子(已過會、待註冊)之後,安徽地區第二家科創板公司。
近半利潤靠政府補助
從皖儀科技4月19日更新的招股説明書(上會稿)來看,皖儀科技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下稱“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分別為2.84億元、3.26億元和4.09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5.05%和25.29%;同期淨利潤分別為4974.66萬元、5363.27萬元、6792.39萬元,淨利潤增長率為7.81%和26.65%。
但值得關注的是,皖儀科技的利潤總額中,政府補助一直維持在較高比例。報告期內,皖儀科技收到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2711.53萬元、2806.42萬元和3761.42 萬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7.96%、47.05%和50.61%。
“如果政府補助用在了正確的地方,用來提升企業自身造血能力,那麼政府補助可以理解。”知名財經評論員宋清輝表示,“但無論是哪一類型的政府補助,長此以往,企業都不可避免成為只會靠政府‘輸血’的‘懶人’。”
皖儀科技同時也在招股書中坦言,國家政策的變化和產業導向將對相關產業投資產生重大影響,隨着相關產業領域的發展成熟,公司未來獲得的政府補貼可能會逐步減少,從而會對公司的利潤規模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此外,皖儀科技的存貨跌價風險也不容忽視。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15億元、1.19億元和1.28億元,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3.32%、28.66%和 25.48%。其中,庫存商品的賬面餘額分別為2882.32萬元、2789.28萬元和3418.83萬元,皆佔到存貨金額的兩成以上。
買賣合同糾紛未披露 申報不實漏繳税款
大眾證券報記者通過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皖儀科技曾因產品質量問題多次被起訴。
2015年,浙江宏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宏電環保”)從皖儀科技購買皖儀CEMS1000煙氣排放監控軟件V1.0。宏電環保稱,由於皖儀科技交付的產品不符合驗收標準,經過多次協商、修理,該系統仍不能達到驗證標準。宏電環保無奈之下將皖儀科技訴至法院。2017年底,法院判決皖儀科技敗訴,雙方《買賣合同》取消,皖儀科技需向宏電環保返還貨款45萬餘元並支付利息損失。
2013年,北京國信恆潤能源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國信”)從皖儀科技購買皖儀CEMS1000煙氣排放監控軟件V1.0,北京國信稱供貨質量存在嚴重問題導致一直未通過環保驗收,故一直沒有支付全額貨款。後一審法院在2017年認為北京國信舉證不利,且產品已過質保期,判皖儀科技勝訴。
2013年,浙江德創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創環保”)從皖儀科技採購煙氣連續監測系統(CEMS),設備存在因故障監測數據不準確的情形,但全套更換後仍有故障,德創環保只得從其他公司重新採購CEMS設備。一審法院判決皖儀科技敗訴,向德創環保返還全部已付貨款。
上述三起案件,皖儀科技的招股説明書中並未提及。
此外,2019年12月18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出具《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關於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不實行政處罰決定書》。
根據該處罰決定書,皖儀科技委託上海丹田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於2018年12月6日向海關申報進口一般貿易項下貨物一票,其中,第 1 項申報品名為不鏽鋼管,申報商品編號 73065000.00(關税率 13%)。經海關查驗及審核發現,上述進口貨物實際應為不鏽鋼絲,商品編號應為72230000.00(關税率 16%),與申報不符。經海關核定,皖儀科技漏繳税款共計人民幣6034.14 元。根據《海關法》和處罰條例,皖儀科技被處以罰款人民幣4800元的行政處罰。
此外,2019年11月18日,合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方網站發佈了《關於2019年合肥市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名單的公示》,皖儀科技也在名單之列。
隨後,合肥市人社局工作人員稱“領導認為公示標題不嚴謹”,因此目前上述公示標題已經改為《關於2019年合肥市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企業名單的公示》,而具體的企業名單並無變化,“就是按照人頭補貼,這個錢不能作為經營收入,而是要直接補貼給員工,其實主要目的是穩崗,總盤子在5億至6億元。”上述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