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家乳企年報觀察:“百億俱樂部”5成員拿下8成營收

截至5月18日,國內共有28家上市、掛牌乳企披露了2019年財報數據。據新京報記者統計,這28家乳企合計營收約為2682.46億元。其中,以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中國飛鶴、健合集團為代表的“百億俱樂部”成員,營收佔比達8成以上;而奶粉企業則成為上市乳企中名副其實的利潤收割機。

   

在這28家乳企中,有5家公司虧損,佔比約為17.9%。其中,貝因美、西部牧業在2018年實現扭虧“摘帽”後,於2019年再度虧損,分別為成為年度“虧損王”和淨利降幅最大乳企;麥趣爾年報數據則在經歷5次“變臉”後最終確認虧損,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科迪乳業則因資金鍊緊張及拖欠奶款、工資等問題導致業績雙降,正接受證監會立案調查。

 

“百億”乳企拿下8成營收

 

2019年,28家上市、掛牌乳企共營收2682.46億元,其中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中國飛鶴、健合集團等5家企業進入“百億俱樂部”,合計營收佔比達80.7%,呈現出“強者恆強”局面。

   

就營收體量而言,伊利股份(902.23億元)、蒙牛乳業(790.3億元)、光明乳業(225.63億元)繼續穩坐乳業三強位置,中國飛鶴(137.22億元)、健合集團(109.25)緊隨其後。

   

不過就淨利潤排名來看,3-5名排序略有變動。其中,中國飛鶴憑藉39.35億元的淨利潤直升28家乳企中的第三位,僅落後於伊利、蒙牛倆巨頭;健合集團淨利潤為10.05億元,位列第四;營收排名第七位的澳優,憑藉8.78億元的淨利潤位列第五;營收排名第三的光明乳業,淨利潤為4.98億元,排名下行至第六位。

   

值得關注的是,加強海外產業鏈佈局已成為頭部乳企的共同策略。2019年,伊利收購新西蘭第二大乳企Westland,旗下高端常温酸奶安慕希正式在東南亞上市;蒙牛完成了對澳大利亞有機乳粉品牌貝拉米的收購,對澳洲第二大乳品企業Lion Dairy & Drinks的收購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完成;2019年,新西蘭子公司新萊特也為光明乳業貢獻了更多收入。此外,飛鶴、澳優、合生元、雅士利、三元股份、貝因美等上市乳企也在海外有所佈局。

   

此外,部分特色乳企如“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區域乳企如新疆天潤乳業、廣西水牛奶企業百強股份的業績也是可圈可點。2019年,百強股份營收為2.83億元,同比增長254.92%,增幅位列28家乳企之首,且連續三年保持淨利高增;妙可藍多營收增幅為42.32%,位列第二;天潤乳業則憑藉其新疆奶源優勢,在華東及部分一線城市打開了低温高端酸奶市場,並連續多年保持業績穩增。

   

相較於低温巴氏乳企、奶牛養殖行業,奶粉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容小覷。2019年11月13日,我國首家營收破百億的奶粉企業中國飛鶴在港交所掛牌交易。2019年受高端奶粉銷售佔比增加影響,飛鶴毛利率由2018年的67.5%增長至70%。此外,健合集團、澳優毛利也分別高達66.2%、52.5%。

 

違規行為拖累部分乳企

在28家上市、掛牌乳企中,有5家企業虧損,佔比17.9%;8家乳企淨利潤下降,佔比為28.6%。

    

由於2016年、2017年連續虧損,“奶粉第一股”貝因美股票曾一度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為扭轉業績,貝因美實施了一系列措施,於2018年扭虧“摘帽”。 不過,受新生兒出生數量減少、市場滯脹、乳鐵蛋白漲價、公司非經常性收益大幅減少等因素影響,貝因美2019年淨利潤為-1.03億元,同比減少350.73%,再度迴歸乳企“虧損王”。

   

與貝因美經歷相似,2018年7月,連虧兩年的西部牧業向關聯方出售了16家奶牛、肉牛養殖公司股權,一舉實現扭虧。由於2019年未發生類似股權、資產出售業務,西部牧業再次虧損5716.8萬元,淨利同比下降390.04%,為28家乳企中降幅最大企業。

   

另一值得關注的虧損乳企是新疆乳製品與烘焙連鎖品牌麥趣爾。從2019年三季報中的業績預告到最終的年報發佈,麥趣爾業績數據歷經5次“變臉”。由於子公司浙江新美心商譽減值,麥趣爾最終確定2019年虧損6946.49萬元。由於連續兩年虧損,麥趣爾股票自今年5月6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為*ST麥趣。

   

從虧損原因來看,違規違法行為是拖累部分乳企業績的另一大因素。受證監會立案調查的科迪乳業4月27日晚發佈公告稱,因受疫情影響無法配合審計機構開展相關工作,加上公司資金鍊出現問題等,導致2019年經審計年報擬延期披露。未經審計數據顯示,科迪乳業2019年淨利為-4962.45萬元,同比下降138.43%。

   

根據商丘市委督查二室在人民網地方留言板上的回覆,2019年以來,科迪方面一直靠抽生產流動資金還貸及補倉,嚴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導致2019年7月以來公司資金鍊出現問題,造成奶農討要奶款、速凍客商討要產品、工人討薪等。

   

另一家因違規行為延遲披露年報的是新三板掛牌乳企上陵牧業。2018年2月起,上陵牧業控股股東上陵集團及其關聯方使用上陵牧業公章違規對外擔保3.292億元,擔保未經上陵牧業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亦未公告披露。目前,上陵牧業已捲入違規擔保相關訴訟。

   

此外,受區域內奶源競爭激烈、奶價上漲、環保支出、市場費用及研發費用增加等影響,新三板掛牌乳企金河科技2019年淨利為-56.97萬元,同比下降103.22%,為2015年來首虧;新三板掛牌水牛奶乳企桂牛乳業,則因各大銀行抽貸、融資費用增加、在建工程轉固、折舊費用上漲等原因,2019年虧損864.64萬元,淨利同比下降202.13%,且已連虧4年。

 

上游養殖業集體復甦

 

在虧損牧場陸續退出、奶牛存欄量下降、奶價明顯回升的背景下,我國奶牛養殖業2019年迎來了全面復甦。據上游乳企年報顯示,現代牧業、中國聖牧、中地乳業、原生態牧業等企業2019年均取得了業績增長,乳業上下游聯動效應逐漸顯現。

   

在已經披露2019年年報的5家上游乳企中,除賽科星逆勢虧損外,其餘4家均取得了營收、淨利雙增。其中,“中國最大的有機乳品公司”中國聖牧與“中國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雙雙實現扭虧,淨利分別為2774.2萬元、3.41億元;中地乳業淨利為1.04億元,同比增長65.11%;原生態牧業淨利為2.23億元,同比增長140.01%,實現扭虧。

   

對於業績增長,多數上游乳企歸因原料奶(生鮮乳)需求向好,價格上漲。中國奶業協會發布的《中國的奶業》白皮書顯示,過去3年,養殖虧損和環保關停導致大量存欄量較低的牧場退出。2018年下半年,上游供給減少,需求向好,奶價出現上升拐點。2019年全年原料奶持續供不應求,奶牛養殖企業利潤彈性顯現。

   

反映在數據上,2019年各上市乳企原料奶生產呈量價齊升態勢,單價普遍可達到4元/公斤以上。其中,原生態牧業原料奶平均售價為4155元/噸,同比上漲6.65%;中地乳業原料奶平均單價為4010元/噸,毛利增長17%;中國聖牧原料奶銷售額同比增長22%,毛利率上升到36.6%;現代牧業原料奶平均單價為4.04元/公斤,同比增長4.9%,毛利率增加了6.6個百分點。

  

即便是虧損的賽科星,其生鮮乳收入也同比增加了15.22%。對於2019年業績逆勢而降,賽科星歸因為對有遺傳缺陷和生產性能低下的牛隻進行銷售,同時對育種值較低且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凍精產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從而對業績產生了影響。財報顯示,2019年賽科星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為-2.68億元,其中資產減值損失5098.92萬元,同比擴大538.68%。

 

乳業上下游整合提速

 

2019年,上下游乳企的協同效應逐漸顯現,成為奶牛養殖效益提升的另一大原因。

   

受進口大包粉衝擊、原奶價格低迷、下游液奶業務虧損等影響,現代牧業2016年-2018年持續虧損。自2017年蒙牛增持現代牧業股票併成為戰略股東,雙方在原奶銷售、品牌奶銷售、財務融資、飼料採購等方面的協同不斷深化,現代牧業得以將精力集中在上游養殖環節。2019年,下游液奶品牌為現代牧業貢獻了約3500萬元的利潤,同比增長近40%。

  

同樣受奶價下降、生物資產減值、自有液奶品牌銷量下降等連續虧損的中國聖牧,於2018年12月將旗下主要從事液奶加工業務的內蒙古聖牧高科奶業51%股權,出售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併成立新的合資公司。作為交易的先決條件,中國聖牧需將其所有下游乳製品業務鏈及相關資產轉讓給目標公司,不再從事下游乳製品業務。

   

2019年7月,新希望乳業合計斥資7.09億元認購現代牧業9.28%的股份,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新希望乳業在今年1月接受投資者調研時預計,2020年公司自有奶源(含現代牧業的供應)佔比將從2019年的20%提升至40%-50%。通過與現代牧業的合作,增加了優質、穩定的奶源供應,降低了奶價波動對成本的影響。

  

同期,賽科星與伊利持股的優然牧業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並於今年1月完成過户。目前,優然牧業合計持有賽科星約58.36%的股權,賽科星創始人楊文俊及其張劍、孫國志等原高管團隊退出。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李世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31 字。

轉載請註明: 28家乳企年報觀察:“百億俱樂部”5成員拿下8成營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