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迎來邁瑞之後又一IVD龍頭背後VC大賺或超百倍
文 | 陶輝東
來源 | 投中網
繼邁瑞醫療之後,又一IVD龍頭公司上市了。5月12日,新產業生物正式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開盤上漲44%。
新產業生物主業是生產、銷售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及配套試劑,是國內該領域的領先者。McEvoy & Farmer2015 年的統計顯示,在整個IVD領域,新產業生物市場佔有率1.8%,排名第四,超過A股上現在炙手可熱的另一家IVD龍頭安圖生物的1.5%。
從財務指標上看,新產業生物的市場競爭優勢非常明顯。2019年新產業生物營業收入達16.8億元,淨利潤7.7億元,增速分別高達21.42%、11.2%,表明是一家仍在快速成長的行業龍頭。此外,新產業生物擁有80%的超高毛利率,遠超安圖生物等主要競品公司,盈利能力超強。
從一家創業公司到化學發光這一細分市場的絕對龍頭,新產業生物這條路已經走了二十五年時間。在發展的關鍵時刻,新產業生物也得到了澳銀等VC的投資支持,完成了從技術積累到市場化的跨越。新產業生物成功上市則給這些VC們帶來了極為豐厚的回報。
首輪投資者澳銀回報或將超百倍
新產業生物成立於1995年,直到2010年下半年才首次對外融資。澳銀資本旗下基金深圳市華澳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參與了該輪融資。該輪融資中新產業生物總估值4.8億元,該年度其營收尚不到5000萬元,淨利潤約600萬元。
2011年2月,紅杉資本以 9600 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認購新產業生物新增的 250 萬股本,佔新產業生物20%的股份,新產業生物的總估值依然為4.8億元。
2014年,新產業生物在新三板掛牌,按掛牌價市值6.36億,但掛牌當日股價就暴漲了6154%。在新三板上,新產業生物是一隻明星股,交易活躍,股東進進出出,不過澳銀、紅杉等老股東們幾乎沒有減持。
2017年8月,新產業生物在新三板終止掛牌,計劃轉道創業板上市。2017年12月,新產業生物創業板上市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但好事多磨,因為一些變故,新產業生物直到2020年才拿到註冊許可,終於圓了上市夢想。
在A股上,新產業生物是一隻市場優勢明顯的行業龍頭。目前A股同行業平均市盈率約為45倍,新產業生物2019年淨利潤達7.7億元,由此計市值可達350億元。A股上現有上市公司中,安圖生物與新產業生物業務結構高度類似,規模上與新產業生物旗鼓相當,而目前安圖生物市盈率高達76倍,市值達587億元。
若新產業生物市值超過500億元,它背後的VC們將獲得了數十倍的投資回報。以首批投資者澳銀資本為例,澳銀資本目前持有新產業生物約1.5%的股份,賬面價值超過7.5億元,是十年前投資額的80倍。若考慮新產業生物上市後的成長,超百倍回報也並非不可能。如此高的回報倍數,在硬科技領域實屬罕見。
黃金十年造就新巨頭
在高回報背後,是業績的的高爆發:從2010年到2019年,新產業生物營收增長了50餘倍,利潤增長了150多倍。高爆發的另一面是時勢造英雄。
在2010年前後,澳銀資本注意到了醫療器械產業的機會,其中一個重要子行業是IVD。大致按產業發展的先後次序排列,IVD的幾個主要子賽道有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等。新產業生物專攻免疫診斷中的化學發光技術,這是目前免疫診斷的主流技術。但因為技術門檻較高,在十年前該領域被羅氏等跨國公司壟斷。
澳銀資本看到,在IVD賽道上,無論是整體市場容量的快速增長,還是國產替代,中國公司都有巨大的機會,其中免疫診斷正好站在爆發的起點上。
澳銀資本醫學投資總監羅振聲向投中網表示,隨着精準醫療概念的深化,醫學檢驗的地位在不斷提高,“我們能觀察到檢驗科樣本量數據跟門診量是同步高速增長的,IVD的市場體量持續擴容,而免疫平台又在近年來成長為檢驗科最豐富的細分,覆蓋檢測項目最多,包含甲功、腫瘤、心標、傳染、炎症等等,標誌着傳統醫學檢驗主戰場從生化切換到免疫。”
在2010年之後,中國IVD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間,免疫診斷成長為整個IVD中市場份額最大的子版塊,數據顯示2018年免疫診斷市場規模221億元,佔據IVD的四成江山。具體在免疫診斷領域的趨勢又是,更先進的化學發光技術替代了傳統的酶聯免疫、放射免疫等技術成為主流。從2011年起,化學發光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30%。
這樣的機會,就像是給專攻化學發光的新產業生物量身定製的。憑藉長達15年的技術積累,新產業生物在這一波浪潮中乘風而起,2011年新產業生物率先推出了國產全自動磁微粒化學發光儀,上市後迅速佔領市場,並在此後始終保持着國產化學發光儀和試劑的領跑優勢。三方統計顯示,2018年新產業生物在免疫診斷市場佔有率5.43%,為國內企業的第一名。
羅振聲向投中網表示,中國的化學發光市場過去長期由羅氏、雅培、西門子等跨國公司壟斷,新產業生物為打破這一已高度固化的市場格局,找到了精準的市場切入點。新產業以特殊項目(比如一些特殊的腫瘤標誌物)作為切入點,進入檢驗科作為備用機型,之後逐步實現試劑上量。另外,跨國企業定價高,過去只有三甲醫院能夠負擔。但下沉市場、中端醫院也有開展發光項目的強烈需求,新產業針對這一市場推出了更加全面的儀器品類,覆蓋不通的樣本通量、檢測速度,滿足這部分醫院的需求。
目前免疫診斷的大部分市場仍由跨國公司佔據,但自2016年之後,以新產業生物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在增速上已經大幅超越了外企。2019年跨國公司的中國區收入增速普遍下滑至個位數,而新產業生物的增速仍高達22%。接下來,國內企業從中低端到中高端仍有巨大的國產替代機會。
堅守十年等來價值釋放
看準賽道之後,“選馬”也很關鍵。回望2010年,當時的新產業生物還十分弱小,正處於從產品研發到市場驗證的關鍵節點,投資這樣的企業是需要一定魄力的。澳銀資本董事長熊鋼向投中網坦言,2010年投資的時候,新產業生物已經創立了15年時間,不能算是一家創業型的公司,因此是有些糾結的。
但新產業生物的創始人饒微給熊鋼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饒微對技術有一股執着,對商業高度敏感,而且有很強的管理能力,熊鋼認為是一位難得一遇的企業家。
“按當時的收入還沒有可能上市,所以不是作為Pre-IPO項目投的,投了就做好準備長期持有。”熊鋼向投中網表示。新產業生物也沒有讓投資方失望,從2011年開始,每年的業績增長連續超過預定目標。當時澳銀資本也看過其他一些標的,但回過頭來看新產業生物跑的最快、最穩,這樣的公司非常難得。
“打鐵還需自身硬,過硬的產品實力是新產業得以在大量國產發光產品中脱穎而出的基礎。”羅振生向投中網表示。
澳銀資本近年來調研越來越多的醫院,調研過程中發現甚至其他IVD產品線的從業人員,都對新產業的產品性能表示讚賞,在檢測速度、通量、穩定性方面新產業都是當之無疑的國產龍頭。發光大型儀器的複雜程度很高,最新的MAGLUMI X8有高達26000個零部件,依然維持了非常低的故障率。
投到這樣的企業之後,最難事情反倒變成了如何堅守。在2014年在新三板掛牌之後,新產業生物市值達到過180億元以上,而且交易活躍。澳銀資本這樣的早期投資者已經有40多倍的回報。2017年IPO過會,但之後遲遲拿不到註冊批文的兩年間,也有很多投資者找上門買老股。熊鋼坦言:“守起來很煎熬。”而之所以能等到最後,還是基於對新產業生物的長期觀察,判斷業績增長仍然處在爆發期,公司發展也沒有受外部波折的干擾。
熊鋼表示:“我們作為股東的做法是不斷的觀察、幫助、推動,如果它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我們的退出的方式就可能會有調整。投中它可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堅守的偶然性就降低了,考驗的是對它的理解。”
轉載、合作、加入粉絲羣請聯繫小助理(微信號:ChinaVentureWeixin)
文章來源:投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