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藥業IPO疑雲:供應商與客户高度重合

本文轉自【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伍月明廣州報道

儘管共同藥業聲明客户與其供應商高度重合有其合理性,但其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仍引起多方質疑。4月30日,湖北共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共同藥業”)發佈了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説明書。

據招股書顯示,天津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天藥集團”)、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溢多利”,300381.SZ)、湖北丹澳藥業有限公司(簡稱“湖北丹澳”)、天津華津製藥有限公司(簡稱“華津製藥”)和浙江仙居君業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仙居君業”)既是公司IPO期間的前五大客户,又是前五大供應商。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情況以外,共同藥業還出現了要向同一對象既採購又銷售同樣產品的現象。

採購和銷售業務重合,共同藥業如何維持其業務的獨立性?向同一對象採銷同一產品是否具有合理性? 針對這一疑問,記者致電致函共同藥業,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此外,儘管共同藥業業績在報告期內穩定上升,然而,其應收賬款與短期借款數額卻大幅增加,2019年末應收賬款餘額較2018年末增加73.62%。

採銷“同一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共同藥業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專業從事甾體藥物原料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甾體藥物生產所需的起始物料和中間體。

甾體藥物主要包括皮質激素、性激素和孕激素以及其他類,它們是在研究哺乳動物內分泌系統時發現的內源性物質,在維持生命、調解性功能、機體發育、免疫調解、皮膚疾病治療及生育控制方面具有明確的作用。

記者注意到,共同藥業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應商高度重合。在共同藥業2017年~2019年的前五大客户榜單中,天藥集團兩次居為首位,溢多利、仙居君業、華津製藥、湖北丹澳也均為“常客”。與之相較的是同時期的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溢多利、仙居君業、華津製藥以及湖北丹澳也均榜上有名。

對於這一商業模式,共同藥業表示,主要是三大原因導致,其一,主要與發行人所處的甾體藥物行業產業鏈較長,專業化分工有關,具有行業普遍性;其二,利用自身渠道資源進行部分非自產產品的銷售業務所導;其三,集團型客户或供應商的各交易主體實際處於產業鏈不同環節,但因同一控制下合併披露口徑所導致。

對此,對比共同藥業所提到的同行業可比公司賽託生物,儘管賽託生物在2019年報中隱去了客户以及供應商的名稱,但在其情況説明中提及仙琚製藥為其第二大供應商,同時也為其第一大客户。除此以外,並未發現其他供應商與客户重合以及採銷同一產品的事宜。

此外,記者梳理發現,共同藥業存在向同一對象既採購又銷售同一產品的現象。例如,2017年,共同藥業向天藥集團銷售雄烯二酮、9-羥基-雄烯二酮等產品,銷售額為9021.79萬元,佔營收的27.04%,然而,2018年,共同藥業又向其採購產品植物甾醇、9-羥基-雄烯二酮,採購金額為2319.67萬元,佔營收的6.41%。

據招股書披露,9-羥基-雄烯二酮屬於共同藥業的非自產的產品,而這在業內看來,通過轉手倒賣非自產產品,有着賺差價的意味。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由自產產品與上述非自產產品構成,其中,非自產產品2017年~2019年的收入佔比呈現上升趨勢。

彼此數據“打架”

值得注意的是,共同藥業在對前五大客户與供應商重合的合理性分析中,着重提到了溢多利。

資料顯示,溢多利成立於1991年,位於廣東省珠海市。目前主要在生物醫藥和生物農牧領域從事生物酶製劑、甾體激素原料藥、功能性飼料添加劑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並向客户提供整體生物技術解決方案。

據共同藥業招股書披露,溢多利為湖南新合新、湖南龍騰、湖南成大和河南利華的最終控制方,溢多利控股子公司與公司在產業鏈不同產品的供需上存在互相需求。由此,溢多利2017年、2019年分別為共同藥業的第二、第一大客户,銷售額分別為3055.66萬元、6657.65萬元,同時也是共同藥業2019年第二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7562.83萬元。

與之相較的是,2017年,溢多利向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共同生物”)採購額為4769.07萬元,由此,共同生物成為溢多利的第三大供應商。據天眼查顯示,共同生物成立於2011年,為共同藥業的全資子公司。

此外,據溢多利2019年年報的前五大供應商明細情況來看,“供應商三”的採購金額為7913.97萬元,“供應商四”的採購金額為6190.45萬元。共同藥業所披露的採購金額7562.83萬元處於兩者之間,數據並未完全一致。

上述供應商是否所指共同藥業,為何數據出現偏差?對此疑惑,共同藥業證券部方面向記者表示,將於5月14日回應,溢多利也表示已將採訪需求轉達給相關負責人。

應收賬款激增

事實上,應收賬款往往作為公司營收變動的先行指標。

據共同藥業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3369.22萬元、43730.17萬元和46480.19萬元。具體來看,共同藥業84%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於自產產品的銷售收入。其中,2017年度和2018年度起始物料雄烯二酮和雙降醇為公司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19年度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後,中間體的收入比重有所上升。公司非自產產品銷售收入逐年增長,主要系17◇-羥基黃體酮、11◇,17◇-羥基黃體酮、9-羥基-雄烯二酮等產品銷售收入增加。

儘管在報告期內共同藥業營收發展較為平緩,但應收賬款於2019年迅速激增。

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9年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10284.75萬元、10538.65萬元、18296.79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0.82%、24.10%、39.36%。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客户相比之前出現了一些新面孔。以2019年為例,除了天津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外,其他企業分別為浙江東暉藥業有限公司、江西百思康瑞藥業有限公司、河北達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保定市隆元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對此,共同藥業方面解釋,2018年末應收賬款餘額增長較少,同期營業收入增長31.05%,應收賬款餘額增速慢於營業收入增速;

2019年末應收賬款餘額較2018年末增加73.62%。一方面公司銷售規模有所擴大,部分2019年前長期合作的客户加大了向公司採購的力度;另一方面公司持續開拓新客户,該部分客户的銷售增加且尚在信用期內,故2019年末應收賬款餘額增加較多。

從應收賬款的賬齡及壞賬準備計提來看,2017~2019年,賬齡主要為1年以內,佔比分別為93.61%、98.09%和88.16%。壞賬準備分別為481.71萬元、516.87萬元、806.55萬元。與此同時,共同藥業的短期借款大幅增長。2017年~2019年,公司短期借款分別為5595萬元、7258萬元和10595萬元,主要由保證借款及抵押借款構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5 字。

轉載請註明: 共同藥業IPO疑雲:供應商與客户高度重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