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健康險保費收入 同比增長21.58%

新快報訊 記者劉威魁報道 近日,銀保監會公佈了保險業今年前3個月經營情況。數據顯示,保險業今年一季度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7萬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健康險依然保持較快增速,保費收入2640.76億元,同比增長21.58%。有券商人士分析指出,隨着社會公眾活動量逐步恢復正常,保險需求有望迎來前期抑制後的迅速增長,預計未來健康險仍會是保險行業保費增長的最重要的推動點。

受疫情影響,很多保險代理人無法進行線下展業,但健康險卻在疫情期間逆勢增長。數據顯示,產險業務保費收入2961.72億元,同比增長0.30%,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08萬億元,同比下降0.60%;健康險業務逆勢而上,實現保費收入2640.76億元,同比大增21.58%。今年3月份,健康險業務保費快速增長,以20.83%的同比增速實現1098.38億元保費收入。新快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也是健康險首次單月突破1000億元大關。

近年來,健康險保費增速一向是高於行業保費增速的。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累計原保費收入4.26萬億元,同比增12.17%;而健康險原保費收入7066億元,同比增長29.7%。今年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力爭到2025年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可見未來5年健康險複合增速將達到20%左右。多家券商機構研報指出,健康險仍會是未來保費增長最重要的推動點。

不過,健康險保費的高速增長並不意味着形勢一片大好,從產品端來看,存在因創新不足導致的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嚴重以及“跌跌不休”價格戰等問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問題研究及政策建議課題報告》顯示,雖然目前市場上的商業健康險產品已經有4000多個,但產品之間雷同程度較高,主要是重大疾病保險、住院醫療費用補償性保險和住院津貼等幾類。

如今,疫情增強了大眾對疾病的自我防範意識和對健康的風險保障意識,健康險公司的註冊量又見增加。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國新增的健康險、醫療險相關企業數量達694家,比2019年同期的393家公司增長了76.6%。

基於健康險背後的問題,我國商業健康險未來將如何走?此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曾建議,健康險需要重新定義,健康險和健康管理融合發展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必要路徑。而最新發布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也首次將健康管理以專門章節寫入,並提及“保險公司可以將健康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

商敬國認為,重新定義健康險,保險公司不再是僅僅為醫療和健康服務消費買單,而是藉助其支付方的功能,成為消費者健康管理方案的締造者和託管人,在提供傳統風險管控的同時,承擔整合健康服務資源,管理健康發展曲線的職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5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季度健康險保費收入 同比增長21.58%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