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負增長 為什麼對中國經濟發展仍有信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一季度我國GDP為20650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降6.8%。民生方面,隨着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全國沒有發生大規模裁員的情況。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

客觀地説,疫情期間能達到這樣的數據已經很不容易。儘管經濟增速下來了,但是整個產業體系扛住了衝擊,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疫情發生後,面對糧食安全的複雜形勢,黨中央審時度勢,正確有效應對,連續出台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最大限度地克服疫情對春耕春播生產的影響,確保今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總體穩定、農資供應總體有保障。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目前,全國主要農區氣候條件總體有利,春耕春播進展順利,冬小麥整體長勢好於上年和常年,夏糧豐收有希望。

疫情衝擊之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少企業、行業經營發展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難。目前,隨着各地區各部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國復工復產加快推進。截至4月15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84%。從行業看,第二產業復工率高於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復工率高於生活性服務業。從地區看,各地區的復工復產率呈現齊頭並進的趨勢,25個省份的復工率超過80%,湖北省近日也呈現出快速上升的勢頭。從企業類型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復工率高於中小企業整體水平。

越是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越要高度重視培育壯大新動能。疫情發生後,在線辦公助力復工復產,雲商業雲服務便利社會生活,智能製造加速發展,這些都離不開“新基建”的有力支撐。可以説,加快“新基建”是經濟所需也是大勢所趨。

“新基建”通常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經過連續多年大規模投資,傳統基建領域的存量基數已經很高而“新基建”卻處在起步階段,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機構測算,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1.2萬億元。2020至2025年,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將達10.6萬億元。一端連着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着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新基建”有益於對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為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供重要支撐點。

從企業生產方式來看,數字化轉型可以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疫情期間,依託自身廣泛而深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利用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遠程運維技術,寶鋼將寶山基地的冷軋熱鍍鋅智能車間變成了一座24小時運轉卻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燈工廠”;富士康的“熄燈工廠”則通過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的導入,實現了完全自動化,不需要人工參與也可以完成生產。無論富士康還是寶鋼,能夠在危急時刻逆流而上,都是依靠數字化轉型。據有關機構研究測算,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約25%,遠低於歐洲的46%和美國的54%,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戰勝疫情,信心比黃金珍貴。總體上看,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總會過去。我們相信,風雨過後,中國經濟將會更加茁壯,也必將拓展出新的天地。(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屈曉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1 字。

轉載請註明: GDP負增長 為什麼對中國經濟發展仍有信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