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獵聘發佈《2020新基建中高端人才市場就業吸引力報告》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財經

今年以來,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當之無愧的社會流行熱詞。在疫情期間,新基建對於疫情防控、促進經濟和帶動就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後疫情時期,隨着各地復產復工、復市復學,新基建已成為鞏固當前成果的重要利器,也是當前發展經濟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

在此背景下,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推出《2020新基建中高端人才市場就業吸引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點刻畫新基建領域的中高端人才畫像,多維度分析新基建領域的工作機會及薪資狀況,為致力於新基建領域建設的企業以及有志於在該領域發展的人才提供決策參考,同時也為研究該領域就業情況的各類機構提供一手資料,以更好地推動該領域的發展,使其釋放出更多的潛能。

今年3月初,中央提出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自此新基建在全社會備受關注。根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領域——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特高壓和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報告》數據統計時間主要為2020年1-4月,在涉及新基建總體的人才與就業機會部分,《報告》主要研究對象為七大領域的總體情況;在新基建細分領域的研究中,獵聘大數據研究院重點針對其中大眾認知度較廣的五大領域,即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進行研究和分析。

新基建中高端人才基本畫像

1、新基建中高端人才的年齡分佈

1)新基建領域總體中高端人才年齡分佈

後浪領風騷,90後佔比位居第一

新基建總體領域的中高端人才分佈最多的年齡段是25-30歲,佔比為36.24%。30歲以下的中高端人才佔比為41.76%,這部分人對應的正是90後羣體,這表明年輕人在這個領域佔據主要地位。

此外,中年人才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獵聘大數據顯示,新基建領域30-35歲的中高端人才以微小的差距次於25-30歲的人才,佔比為34.76%。35-40歲的中高端人才佔比位列第三,為17.21%。

新基建作為科技含量較高的領域,既需要人才經驗的沉澱,也需要補充新的血液,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才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利於更好地推動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

2)新基建細分領域中高端人才年齡分佈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90後最多,佔比超4成

從細分領域來看,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這五個領域的中高端人才大體和新基建總體中高端人才的年齡結構類似,都是25-35歲的羣體佔比最多,在更細的年齡結構層面,各領域存在一些差別。

在5G、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領域,30-35歲的中高端人才佔比最多,分別為33.53%、35.58%、36.07%,比各自領域25-30歲的中高端人才分別高出0.97、0.58、7.34個百分點。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 先進製造”的合體,為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賦能,兼具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特徵,因而需要更有經驗的人才。

在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25-30歲的人佔比最多,前者為35.91%、後者為39.02,比各自領域30-35歲的中高端人才分別高出1.42、2.87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30歲以下的人才佔比為43.83%,而這個年齡段所對應的人才業主要是90後。

新能源汽車近年來的保有量不斷上升,而相應的公共充電樁數量較少,與之嚴重不匹配。隨着新基建概念的提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迎來新的政策利好和投資利好。近日天眼查發佈《新基建系列報告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篇》顯示,充電樁企業融資事件累計約有460次,輪次較多集中在天使輪和A輪,約佔融資總次數的30%。資本進入有利於這個領域進一步擴張,進而吸引更多的人才。

2、新基建領域中高端人才學歷分佈

1)新基建領域總體中高端人才學歷分佈

本碩學歷的人才總和超9成,人才教育背景過硬

從新基建總體中高端人才的學歷分佈來看,本科學歷的人才佔比為64.58%,碩士學歷的人才佔比為25.08%,兩者合計為89.66%;博士學歷的人才佔比為084%。這表明新基建人才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基礎素質過硬。

2)新基建細分領域中高端人才學歷分佈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本科學歷佔比最高,5G領域碩士學歷佔比最多

在新基建細分領域中,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均為本科學歷的人才佔比最多,均超50%。其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本科學歷的人才佔比最高,為67.50%。碩士學歷的人才佔比在各個領域都位居第二,均超21%,其中佔比最高的是5G,為43.31%。博士學歷的人才在各大領域中佔比最低,不足2%。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博士學歷人才佔比最高,為1.23%。

新基建中高端人才城市分佈

北京深圳上海包攬前三,新基建中高端人才佔比均超12%

從新基建中高端人才的城市分佈來看,排名前20的城市以一線城市、部分新一線城市及較為發達的二線城市為主。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佔比分別為20.49%、13.13%、12.95%,屬於第一梯隊。杭州、廣州、成都、南京、重慶、西安、武漢七個城市屬於第二梯隊,佔比區間為2.09%-6.03%。其他10個城市為第三梯隊,各市佔比均低於2%。值得注意的是,杭州作為非一線城市,新基建中高端人才佔比超過廣州,比後者高出1.76個百分點。杭州近年來以成為國內數字經濟第一城為目標,在互聯網、數字經濟和信息產業方面發展迅速,實力不容小覷。

排名前20的城市整體經濟較為發達,新興產業落地較早,招才引智政策比較積極、友好,為新基建產業吸引、匯聚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新基建在線職位同比增長

5G領域在線職位增長位居第一,遠高於新基建整體平均增幅

在疫情期間,社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新基建總體領域的在線職位呈現出較快的逆勢增長態勢。2020年1-4月,新基建總體領域在線職位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35.86%,。從五大細分領域來看,各領域在線職位增長情況多少不一,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的增長均超過39%,高出了新基建整體在線職位增長水平。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在線職位增幅相對較低,為9.90%。在這幾個領域中,5G領域增速最快,2020年1-4月的在線職位同比增長為73.17%,工業互聯網領域也不甘示弱,同比增長為65.04%。

據工信部的數據,截至2020年3月底,全國已建成5G基站19.8萬個,套餐用户規模超過5000萬。5G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引擎和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在穩投資、促銷費、助力產業升級、賦能新業態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隨着5G基站點的進一步增多,未來5G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會出現更多的人才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製造。眾所周知,工業互聯網代表工業未來的方向,在此次疫情期間,該領域在異地協同、優化調度、生產分配、信息共享等方面,貢獻了更多解決方案、拓展了更多智能應用。大數據中心是集中存放計算、存儲以及網絡設備的場所,是承載計算力的關建基礎設施,也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關建。作為近幾年時代的風口,人工智能已滲透到各個領域,深刻影響着這些領域的發展、升級和轉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息息相關,目前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的配比率較低,該領域的建設在未來面臨着千萬量級的缺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量的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的人才需求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新基建領域企業平均薪資

工業互聯網平均企業月薪最高,人工智能位居其次

2020年1-4月,新基建整體的平均企業月薪為1.63萬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5G、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的平均企業月薪分別為1.81萬元、1.68萬元、1.59萬元、1.51萬元、1.31萬元。

其中,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平均企業月薪最高,兩者均高於新基建整體的平均企業月薪,比後者分別高出0.18萬元、0.05萬元。

新基建在線職位城市分佈及薪資優勢

1、北深上杭新基建在線職位領先全國,北京位居第一

從新基建領域在線職位的城市分佈TOP20來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位居全國前四,分別為22.53%、13.61%、12.68%、10.30%, 均高於10%,為第一梯隊;廣州、南京、成都、武漢四個城市新基建在線職位佔比區間為2.37%-5.32%,為第二梯隊;其他12個城市均低於2%,,為第三梯隊。

這二十個城市主要是一線城市、發展勢頭較好的新一線城市和部分發達的二線城市,可見該領域工作機會的城市分佈與這些城市整體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2、北京新基建平均企業月薪居首,比當地整體企業薪資高0.54萬元

從新基建在線職位分佈前二十的城市對應的薪資來看,這20個城市新基建的平均企業月薪均高於當地全行業的整體平均企業月薪。

其中,北京的新基建平均企業月薪最高,為1.98萬元,比當地全行業整體平均企業月薪高0.54萬元。上海、深圳新基建平均企業月薪位居第二、第三,為1.83萬元、1.78萬元,比當地整體平均企業月薪高0.49萬元、0.5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東莞新基建領域平均企業月薪位居第四,為1.68萬元,比當地整體平均企業月薪高0.69萬元。杭州位居第五,新基建平均企業月薪為1.57萬元,比當地整體平均企業月薪高0.38萬元。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在新基建人才的供需方面均領先全國。東莞在廣東具有突出的優勢,它是廣東唯一的新一線城市,一直致力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20年東莞新出爐的近370個重大項目中,華為數據中心項目、華為雲工業互聯項目等多個項目涉及新基建,而東莞雄厚的經濟實力,為企業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提供了有力保證。

在疫情之下,新基建領域發展勢頭喜人,所釋放的就業機會令人矚目。在社會經濟秩序逐漸迴歸常態之後,在當前仍面臨較大的社會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新基建被社會各界寄予厚望。從目前來看,新基建的高科技含量、輕資產、高附加值模式總體符合社會預期,為就業創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未來,在這個潛能無限的領域,還需要全社會創造更友好的營商環境,需要湧現更多的企業,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為疫情防控、提振經濟和就業信心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