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打擊,廣大欠發達國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創,消極影響波及政治、經濟、社會輿論等方方面面,給中國與這些國家的政治互信和發展合作伙伴關係造成了新的挑戰。
在政治領域,疫情暴露了欠發達國家公共治理能力的脆弱性。在公共衞生治理領域,疫情使得非洲國家原本有限的醫療資源響應能力更加不堪一擊,在深陷新冠疫情期間有些國家還接連暴發了埃博拉等其他感染性疾病;在公共安全領域,一些國家由於疫情導致了失業和物價上漲,反政府抗議活動持續不斷,而在馬格里布國家,如阿爾及利亞,這些抗議活動還受到該地區的極端主義發展推波助瀾,一旦演變為恐怖主義,那麼地區安全就岌岌可危。
在經濟領域,疫情進一步增加了欠發達國家獲得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難度,導致大批欠發達國家的債務和財政可持續性遭到衝擊,許多國家觸及償債警戒線、經濟增長預期為負,財政的不穩定使得國際投資者望而卻步。生產要素的欠缺使欠發達國家不得不依靠更多援助性質的資金支持,而在西方國家民粹主義泛化的情況下,一些國家對中國有很高的期待。
在社會輿論領域,疫情期間,國際社會一些別有用心之士開始藉機抹黑和唱衰“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對中國進行污名化的攻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與廣大欠發達國家的合作關係。他們利用其在沿線欠發達國家控制的當地媒體大肆渲染,企圖把疫情蔓延的責任推卸給中國,煽動民意對中國搞“有罪推定”。
針對疫情帶來的發展挑戰和可能給中國與這些國家關係帶來的變化,中國應積極創新思路,採取綜合措施應對:
首先,用更具戰略性和務實性的發展理念推進雙邊合作。儘管一些欠發達國家面臨的政治風險有增加趨勢,但無論如何,從國家發展道路上來講,都把工業化、出口導向型經濟等作為國家經濟轉型的重要目標,高度重視基礎設施、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一些國家也正在把以數字經濟、智慧城市、5G等新業態為核心的技術革命視為本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跳板,注重雙方在發展理念上的溝通和合作,有助於增強雙邊關係的穩定性。
其次,創新發展籌資方式,充分發揮援助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和引領更多的商業資金投入到欠發達國家。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保持公共衞生應急援助資金的可持續注入,幫助構建公共衞生應急管理網絡;另一方面,面對欠發達國家對中國發展資金預期上升的情況,可考慮創新籌資方式,以開放、包容的態度與各主要發達國家、國際組織、私營企業等加強協調與合作,通過聯合發行抗疫特別債券等多種方式,共同注資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沿線國家貿易和產業的深度聯動,為沿線欠發達國家的“復工復產”奠定基礎。
最後,加強話語體系建設,促進中國與廣大欠發達國家民眾情感交流與溝通,主動塑造國家形象。一要積極建立代表新興國家的話語框架,主動打破西方惡意塑造既有成見;二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與欠發達國家的民間交往,特別是加強與當地非政府組織和社區層面的交流;三是針對一些欠發達國家的誤解,中國應保持定力,展現出自信、開放和包容的姿態,避免對施污國的污名化行動表現出應激化和報復式的自我防禦,不僅要提高國際傳播的實力,而且要掌握國際傳播的技巧。(作者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