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鉅變!A股長牛正式開啓?!

昨天是父親節,感恩

想當年,老爸送我上小學時,大盤2000多點;送我上大學時,還是2000多點;如今我都在社會摸爬滾打四五年了,大盤還在2000多點晃悠......

希望天下父親,都像A股點位一樣,永遠年輕!

港真,上證指數從1991年7月15日發佈起,到現在已經29年了,即將步入而立之年,卻一點長進都沒有。

指數長期走平,大夥對它充滿怨氣,甚至懷疑,上證指數是不是“失真”了?

失真了,那就改,必須改!

6月19日上交所官宣,將於7月22日修訂上證綜指的編制方案。

難道,A股長牛要來了?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

這話在A股似乎並不適用,還是“指數僅供參考,切莫當真”更加貼切。

如果把名義GDP當做一種可投資的指數,從2000年開始至今,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2.43%。

而上證指數在2000年底的收盤點位是2073點,到今年5月底,收盤點位為2852點。

近20年過去了,累計漲幅只有區區的37.6%,年化收益率只有3.75%,在A股各個主要股指和一級行業指數里,排名倒數第六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作為高風險的權益類投資,連通脹都跑不贏,股民要罵你,你就受着吧。

指數太菜,是時候修理一下了。

這次對上證指數的修訂內容主要是“剔除風險警示股票、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並納入科創板上市證券”。

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這個改法能不能讓指數從菜鳥變成大牛?

先來看看目前上證指數的計算方法。

上證指數的樣本股,是在上交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也包括有退市風險的ST系列股。

“剔除風險警示股票”,就是要一腳踢開那些連續虧損、業績太爛的股票,讓好學生和中等生的成績都留在指數里。

這樣指數就能撇開累贅,一飛沖天了?

小柒覺得,這頂多就是隔靴撓癢,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對推高指數沒啥實質作用。

截至6月12日,上證指數中有89只ST系列股票,權重只有 0.622%;

而且,ST股還有5%的漲跌幅限制,哪怕全部漲停或跌停,對上證指數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這個修訂的最大意義,頂多是給了上市公司一個警示:優勝劣汰,你再不好好做業績,指數就不帶你玩了!

説實在的,這還不如加強退市制度、加大造假處罰力度來得實在呢。

所以,至少在短期內,這個修訂方法拉昇不了指數。

上證指數失真的另一個“背鍋俠”則是,新股計入指數時間。

目前,上證指數的新股上市後,第11個交易日就開始計入指數。

很多小夥伴就來氣了,新股上市後一般都是先漲聲連連,之後開始大幅下跌,從11個交易日開始納入指數,不就等於讓指數高位接盤嘛。

修訂編制方案之後,會在新股上市滿1年後才計入指數;而大市值新股,上市後股價穩定快,可以在上市滿3個月後就計入指數。

聽着好像還蠻有道理的,一般人都不敢在新股開板後追進去,你卻讓指數去高位“接盤”,難怪指數上不去。

但深證綜指、中小板綜、創業板綜,也是在新股上市後11個交易日後計入指數,人家的年化收益率咋就那麼靠前呢(看上圖用綠框框出來的),中小板綜指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超過15%,位居榜首。

所以,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也不見得能把指數推向長牛。

那上證指數為什麼一直上不去?

其實,在2007年之前,上證指數整體是緩慢上行的趨勢;2007年之後,指數就尷尬了,長期走平。

2007年到底發生了什麼?—IPO。

在2006年—2007年大瘋牛期間,一大批大市值的公司,在高位、高估值上市了。

2005年時,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總市值約2.9萬億;

到2006年,總市值提升到約8.3萬億,其中有3.8萬億市值是2006年新上市的,佔比高達46%;

2007年,總市值達到31萬億,其中有13.5萬億市值是2007年新上市的,佔比43%。

國信證券統計了39只在2006年-—2007年上市的股票,上市1個月後,總市值近15萬億,PE中位數是59倍!

而到今年5月底,總市值只剩下9.4萬億,PE中位數也只剩下可憐的8.6倍......

説簡單點就是,當初在大牛市高位時玩命似的IPO,給的估值太高了,往後的十幾年裏,就一直在消化估值,指數想上都上不去。

好在,經過十幾年的消化,上證指數的估值從2007年的50倍,調整到現在的不到13倍。

目前指數處在低估的區間,長牛行情是值得期待的(雖然我也不知道啥時候會來)

但你不能指望修改指數編制方法後,指數就能一飛沖天。股市要牛,最主要的是錢要到位。

錢能不能到位,還不是得看經濟好不好、貨(上市公司)好不好。一天天淨整些垃圾股、造假股,誰還會去買?

別透支了股民的信任吶!

《女俠來了》已更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23 字。

轉載請註明: 30年鉅變!A股長牛正式開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