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制乘風破浪 存量市場迎考

科創板開板一週年,滬深交易所註冊制改革在這一天實現無縫對接。

一年前的6月13日,科創板開板。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自誕生之日起便與註冊制捆綁在一起,肩負着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承載着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希望。

這一年來,註冊制在中國資本市場生根發芽,110家企業在黃浦江畔漸次敲響登陸科創板的銅鑼聲,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率先破冰,創造了中國A股市場多個歷史“第一”。

“開板一年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開局良好,推進比較順利,主要的制度安排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總體符合預期,各方反應積極。”6月11日,中國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李鋼參加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時表示。

李鋼指出,推進創業板試點存量市場註冊制改革的平穩落地,當前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主要制度規則已經完成公開徵求意見,將盡快向市場發佈。

僅一天的時間,6月12日深夜,證監會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發佈了一系列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關制度規則。從6月15日開始至29日,深交所接收證監會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併購重組在審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6月30日起,開始接收新申報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

A股存量市場註冊制改革的帷幕正式拉開,如何同步推進創業板存量與增量市場實施註冊制改革的考驗也在實操中開啓。

“創業板作為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軍,其實早在科創板推出之前,就在註冊制方面做過制度方面探討,目前註冊制初步在科創板試點成功,在這種情況下,註冊制推廣到創業板,以及在創業板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面做好配套制度改革,對於中國資本市場意義重大。”6月14日,新時代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從4月27日發佈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徵求意見稿至今,創業板指數一路震盪攀升。6月15日,創業板逆市“獨秀”,漲0.58%,報收2219.55點,較4月28日的2030點,漲幅近10%。

制度創新漸次落地

在註冊制之下,科創板在短短一年內相繼吸引了340家企業“趕考”。開板一週年前夕,6月12日,博彙科技(688004.SH)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第110家上市公司。

在這一過程中,科創板亦開創了A股市場多個歷史紀錄。

同樣是在6月12日,證監會同意了華興源創(688001.SH)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註冊申請,這是獲批的首單科創板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項目。

作為“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屢“吃螃蟹”。早在科創板開板之時,華興源創便拿下“科創板第一股”稱號,並在2019年12月7日推出科創板首個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如今在開板一週年的節點上又走完最後的註冊流程。

6月13日,華興源創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作為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華興源創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對研發項目的持續穩定投入,進而提高公司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標的公司歐立通以技術作為戰略基石,十分重視產品技術的研發,並且與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具有協同效應,有利於促進主營業務整合升級,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業務規模和盈利水平,有利於增強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華興源創稱。

華興源創多次“吃螃蟹”正是科創板制度創新落地的縮影。實際上,這一年來,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相關制度創新已卓有成效。

多年來,受限於相關法律及制度規定,A股市場僅接受“同股同權”的企業上市,也不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這些因素也使得中國資本市場錯失了一批科技創新企業,直至科創板橫空出世才打破了這一掣肘。

科創板推出“以市值為核心”的5 2套上市標準體系,在上市門檻中作出重磅改革,除了未彌補虧損、未盈利的企業,科創板還允許存在表決權差異等特殊治理結構的企業上市。

1月23日,澤璟製藥(688266.SH)登陸科創板,成為A股未盈利上市第一股。

同時,科創板也吸引了曾一度擬赴美上市的優刻得(688158.SH)。1月20日,優刻得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A股市場上首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2月27日,華潤微(688396.SH)在科創板上市,科創板由此誕生首家紅籌上市企業。

此外,紅籌股中芯國際也將於6月19日上會,其從受理到上會僅用時18天,刷新最快上會紀錄;6月12日,九號智能過會科創板,有望成為A股歷史上首家發行CDR且具有VIE特殊架構的紅籌企業。

“同股不同權已經是新經濟時代比較普遍的股權結構,紐交所、納斯達克、港交所都認可。如果信息披露到位,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完善,A股允許股權表決權差異公司上市,是對實體經濟發展創新的尊重。”近日,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開板一年來,資本市場制度創新和監管體系完善都在加速推進。制度建設領域,科創板圍繞着重大資產重組、定增、減持、分拆上市的政策及徵求意見稿一一推出。監管領域,管理層也保持高度重視,如嚴控利用資產重組‘講故事’的行為,兼顧發展與質量,科創板進入又快又穩地成長。”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華興源創如是評價,“從實踐情況看,科創板已經支持了一批符合科創定位的企業上市,支持科技創新的效果初步顯現。”

創業板接棒註冊制

在科創板這個增量市場試點一年之後,註冊制改革推廣至存量市場的時機日漸成熟。註冊制改革也由“試驗田”步入深水區。

6月12日,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迎來新進展,完成徵求意見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正式落地。

與科創板不同,創業板將同步推進增量與存量市場改革。經歷10餘年發展,創業板如今已有800多家存量上市公司,以及數千萬存量投資者。在這次改革中,如何平衡存量與增量之間的關係,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總體上來看,創業板借鑑了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經驗,在體例架構、發行條件、註冊程序、監督管理等主要方面與科創板規則基本保持一致。

同時,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也優化了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包括構建市場化的發行承銷制度,完善交易機制、放寬漲跌幅限制,完善退市制度等,突出了創業板特色和自身優勢。

從定位來看,創業板定位是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潘向東認為,創業板除了註冊制改革,在上市公司門檻、退市制度、信息披露以及併購重組制度等均需要做好配套改革措施,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上市門檻創業板可以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一步創新。

“科創板和創業板是既有競爭、又有補充錯位發展的關係,針對註冊制,創業板是接棒科創板,而不是簡單的競爭關係,兩者可以相互借鑑,互為補充,共同發展。”潘向東對時代週報記者説。

創業板註冊制制定了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其中允許符合條件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為未盈利企業上市預留空間。

潘向東指出,這就意味着一方面創業板對上市企業放開了盈利要求,也就意味着未來即使未能盈利也能在創業板上市;另一方面在股權結構設計上體現了更多的包容性,區別於科創板,創業板放鬆了上市企業特殊股權結構限制,將會允許類似VIE的股權結構在創業板上市,這樣可以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同時放鬆了對於同股不同權企業的要求,這樣有助於海外紅籌股CDR企業,以及包括新型智能製造、互聯網金融等新型服務業態迴歸A股市場,有助於國內上市公司分拆在創業板上市。

按照“新老劃斷”原則,深交所明確在審企業不適用行業負面清單的規定,進一步做好新舊制度銜接,穩定市場預期。

6月14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創業板註冊制基本上覆制了科創板註冊制的全套規則,但在幾個關鍵點上也有超越和突破。比如創業板的註冊制專門設立了IPO負面清單,科創板則有“3 5”白名單,這是證監會制定的,如同一個“緊箍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創板的想象空間,其自主權受到一定的約束。

“創業板IPO負面清單實際上是深交所擬定的,給予了創業板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想象空間,更符合註冊制改革的訴求。所以,這是一個很重大的超越和突破。”董登新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潘向東指出,創業板註冊制最大的突破在於,實現了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同步推進,尤其是完善存量市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對於主板市場借鑑意義重大。

“統籌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創業板註冊制不同於科創板,一方面來自新增企業的變化;另一方面來自存量上市公司的變化。除了增量上市公司,對於存量上市公司而言,需要按照註冊制的要求完善信息披露,敢於接受媒體監督,一旦出現造假和違規行為,將會接受法律嚴懲甚至退市,實現註冊制的優勝劣汰機制。因此,不同於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的推行將會顯著推進創業板上市公司配套制度改革。”潘向東稱。

改革下一步

站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轉折點上,滬深交易所無縫對接註冊制改革之後,各自也迎來不同的新使命。

李鋼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推進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制度創新。進一步完善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制度規則,提高註冊審核透明度,優化工作程序。在及時總結評估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穩步在全市場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

事實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上交所在回應有關“科創板關鍵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時,首次提出未來將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在科創板引入單次T 0交易。

潘向東表示,目前註冊制初步在科創板試點是成功的,其未來改革的重心主要在於:一是退市制度實施;二是處罰力度;三是通過T 0完善交易制度等。

6月12日,北京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也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科創板“試驗田”的作用可以繼續提高和完善,比如加快推進T 0制度,不設漲跌停板,允許做空機制等。

如何提升包容性和開放性,吸引更多的企業前來上市,成為科創板眼下的主要挑戰之一。

董登新認為,科創板目前上市公司只有110家,體量仍較小,表明擴容艱難和緩慢,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資金和大機構進出科創板的機會。“蓄水池的水量太小,沒有辦法容納‘大魚’,科創板擴容難題要儘早突破。”

實際上,從這輪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選擇上,就可看出A股市場在吸引中概股方面的差距。

“中概股的迴歸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晴雨表。”董登新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道,港交所很顯然受到了中概股的青睞,贏得了中概股迴歸的先機,滬深交易所在這方面相對被動,失去了一大批優秀中概股迴歸的機會。滬深交易所要儘快迎頭趕上,縮小和港交所的差距,提升自己的市場地位,吸引更多優秀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新經濟概念公司。未來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需要重點考慮中概股迴歸的訴求,儘可能提高中概股迴歸在通道審核上的包容性和開放性。

顯然,監管層也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近日,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創板改革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包括“如何進一步提升科創板的國際競爭力,豐富科創板上市資源,吸引更多標杆性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新三板精選層已經正式開通,如何更好對接轉板機制,也是接下來滬深交易所註冊制改革要充分考慮的。”董登新指出,這兩個方面都是未來註冊制改革需要去更大度、更大方、更包容地去完善和重點考慮的地方。

“接下來,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並不是簡單的取消核准制,還需要邊走邊試,完善配套制度。”潘向東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76 字。

轉載請註明: 註冊制乘風破浪 存量市場迎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