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股神”也被“套路”?!德國一個企業靠P圖,坑了巴菲特6億歐元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財經

  一季度虧損497.46億美元,因為新冠疫情被迫割肉航空股止損,連壓箱底的高盛、摩根大通也不要了……

  2020年對股神巴菲特來説已經夠糟糕的了。然而最近,他又收到了一則壞消息:心心念念重金收購的德國企業,竟然是個坑子!光靠P圖,就坑走了老爺子6億歐元!

  從巔峯到低谷

  2017年初,股神巴菲特通過其麾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子公司精密機件公司(PCC),花了8億歐元收購了一家位於德國西部、擁有450名員工、2014年盈利1.72億歐元、主要生產管道配件的家族企業威廉·舒爾茨公司。

  對於這筆收購案,哈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經理、一度被視為股神巴菲特接班人的泰德·韋斯勒於當年5月接受採訪時談到了信任。畢竟,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想要涉足德國主導的機械製造、汽車零配件領域並不容易,更何況收購一家德國家族企業還牽扯德國繼承法的問題。對韋斯勒來説,雙方能跨過“信任”這個極高的門檻達成交易,讓他心情不錯。

  ↑《財富》雜誌2017年對巴菲特收購德國企業的報道。

  “沃倫·巴菲特的帝國正在德國悄然擴張。”當時,媒體這樣形容這筆收購案,稱收購威廉·舒爾茨公司符合當時巴菲特對德國中小型企業日益增長的興趣,其家族企業的形象也和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十分吻合。還有行業分析師稱這“是明智之舉”,因為這家公司生產的不鏽鋼產品已經廣泛應用於石油、天然氣和航空行業。

  巴菲特自己顯然也對這次收購十分滿意,稱自己計劃在2020年至少再收購一家德國企業。

  ↑2017年的這筆收購被德媒稱為一場“災難”。

  然而,到了2020年,“再次收購”似乎得先擱在一邊。德國媒體爆料稱,2017年這筆價值8億歐元的收購被證明是一場“災難”,因為美國人發現威廉·舒爾茨公司根本只值1.57億歐元。

  但這個大坑其實也並不是美國人自己發現的。

  2017年5月,就在韋斯勒對德國的中小型企業大加讚賞,巴菲特表示不會改變威廉·舒爾茨公司的管理模式之時,一封匿名舉報信寄到了PCC:“自(去年)10月以來,一個小團隊就一直在將虛假的客户訂單做進我們的系統中,人為提高訂單總數,好讓我們公司的業績好看。我認為這是犯罪行為,我不想再為有這種操作的公司工作,希望您能調查並結束這種胡説八道。”

  收到匿名舉報信後,巴菲特方面顯然也展開了調查,要求威廉·舒爾茨公司方面提供證據證明一些訂單的真實性。於是,2017年9月,威廉·舒爾茨公司的一名經理要求一名員工將新制作的假訂單文件發給他。這名員工“碰巧”就是寫匿名舉報信的人,他按經理的要求做了,但留了個心眼、拍了張照片。10月,涉事的經理被解僱。

  2017年底,巴菲特方面逐漸意識到他們真的跳進了一個巨大的坑。對威廉·舒爾茨公司的財務調查發現,至少有47筆交易訂單是偽造的,後續對威廉·舒爾茨公司的財務調查發現,令公司的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被高估了3110萬歐元,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收購前提——税前利潤在5000萬歐元以上。

  2020年4月,紐約仲裁法院認定,威廉·舒爾茨公司存在誤導投資人,並在後續過程中掩蓋關鍵證據的行為。而擠幹水分,公司的實際價值只有1.57億歐元,因此威廉·舒爾茨公司應當補足6.43億歐元的差價。

  而位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的調查人員也在以涉嫌偽造文件和資產負債表為由,對威廉·舒爾茨公司展開調查。

  ↑沃爾夫岡·舒爾茨。

  對於所有的指控,包括威廉·舒爾茨公司的前任掌門沃爾夫岡·舒爾茨以及前任高管一概否認:“我們完全拒絕欺詐指控。”並且他們認為巴菲特的公司並沒有因為這起收購案而受到什麼損失。

  撿了個大便宜?

  究竟責任在誰?究竟損失如何?或許還得等最終的調查結果。但如果細究這起收購案的前前後後,就會發現很多問題。

  進展神速,是這筆交易最大的特點。

  2016年7月4日,PCC收到了來自德國慕尼黑一家專門研究中型企業的投資銀行的詢問,對方想要了解美國人對收購威廉·舒爾茨公司有沒有興趣。

  對方聲稱,這家管道配件公司的市場當時正處於快速增長中,2016年的銷售額為2.584億歐元,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達到9600萬歐元,比上一年增長25%,收購價格可能在8.5至9億歐元之間。

  這個邀約讓巴菲特和他的投資公司很心動。畢竟,這是收購德國企業的好機會。

  2016年10月,來自美方的調查人員對威廉·舒爾茨公司進行了詳盡的財務調查,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2016年12月,雙方簽訂的收購協議,約定在次年2月完成交易。

  從7月到12月,這筆8億歐元的交易就在花了半年的時間快速地敲定了。

  正在快速拓展市場,是個德國家族企業,最終的收購價比預估還省了不少,看起來這是撿了便宜。

  P出47筆交易

  但其實,威廉·舒爾茨公司的財務很有問題。

  根據德國《商報》的報道,威廉·舒爾茨公司2016年從德國商業銀行那裏獲得了3.25億歐元貸款,但無力償還。於是,當年4月,德國商業銀行要求公司提供重組報告。6月8日,專門處理公司破產事宜的安德烈亞斯·林斯特梅爾擔任破產律師,並在6月21日建議公司管理層申請破產。

  然而,威廉·舒爾茨公司並沒有破產,而是從德國商業銀行那裏獲得了另一筆貸款。隨後,便有了投資銀行邀約PCC收購威廉·舒爾茨公司的後續。

  而所謂的正在增長的市場份額,也增長得有些莫名。

  在2016年夏天之前,威廉·舒爾茨公司幾乎沒接到什麼訂單。但那年夏天,一名賣家出現後,威廉·舒爾茨公司似乎就迎來了搶購潮,訂單一個接着一個。

  但據英國《衞報》報道,這一筆筆蜂擁而來的訂單中,至少有47筆是憑空捏造出來的,以營造生意興隆的假象。據説,威廉·舒爾茨公司讓員工掃描了第三方公司的信箋,然後偽造訂單和發票。

  偽造的方式並不高級,沒啥技術性,簡單説就是P圖。德國《商報》的報道回顧了當時的情形:

  2016年9月14日,公司管理層一名經理寫信給一個技術人員,要求“把別的事先放下”,“為交易談妥製造訂單”。一週後,這名技術人員向同事尋求幫助,稱如果可行,他將“繼續使用Photoshop”。這似乎意味着公司默許了靠P圖偽造訂單和發票的行為。

  到了10月22日,因為還需要確定一些訂單的客户是誰,管理層一名經理聯繫了他的上司。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公司管理層要求為10月到12月“製造一些訂單”。

  為了不在財務調查面前露餡,威廉·舒爾茨公司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掃描獲得的文件“已經被用過太多次了”,於是11月21日,打了一通電話請求提供“原始的PDF文本”。

  所有這一切手腳都是在雙方就收購展開談判過程中發生。

  但顯然,巴菲特的投資公司當時並沒有發現這些貓膩。

  德國《商報》的報道顯示,收購完成後,威廉·舒爾茨公司的賣方、德國企業家沃爾夫岡·舒爾茨等獲得了2.8億歐元,其中5300萬歐元進入了一個信託基金。其餘的,則進了提供貸款給威廉·舒爾茨公司的貸款方的口袋,比如德國商業銀行就收到了3.61億歐元。

  如今,巴菲特和他旗下的公司恍然大悟,並且開始懷疑這一切明目張膽的行為沒被發現絕非偶然……

  來源 新民晚報

  編輯 宋芮彤

  值班主編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