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經濟形勢疊加資管新規整改要求、行業轉型壓力等因素之下,信託行業面臨挑戰。8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用益信託處獲取的最新數據顯示,開年至今,信託行業已發生201起信託產品違約事件,涉及違約金額高達1100.84億元。多位信託公司從業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表示,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增加,大多是實體經濟下行的影響,隨着經濟回升不會出現大規模違約風險。不過,在“資管新規”延期的背景下,傳統非標資產已走進“黃昏”,如何做好新的結構優化也成為擺在信託公司面前的難題。
年內違約數量突破200起
強監管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企業資金週轉壓力陡增,信託行業違約事件頻發。在部分信託公司延期披露的情況下,單月違約數據也被重新更新。8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用益信託處獲取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至7月,信託行業共發生201起違約事件,單月信託發生的違約次數分別為6起、5起、50起、41起、29起、33起、37起,涉及違約項目的金額突破1000億元大關,共計達到約1100.84億元。
從2018年開始,信託行業就開始頻繁“曝出”產品延期兑付問題。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在不斷攀升,2019年四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5770.47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548.6億元,增幅159.71%。而在今年一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6431.03億元,環比增加660.56億元,增幅11.45%;信託資產風險率為3.02%,較2019年末提升0.35個百分點。
違約項目持續攀升也引發了業內對整個信託行業會不會出現大規模風險的討論,多位信託公司從業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增加,大多是實體經濟下行的影響,進而傳導到信託公司。一位頭部信託公司從業人士告訴記者,違約事件多是由於經濟大環境和各行業發展轉型等因素導致,對於這類違約,隨着加大處置力度或融資環境好轉,都有較大希望可以解決。另一家信託公司資管人士認為,“隨着經濟回升,應該會有好轉,估計不會出現大規模違約風險,整個信託行業的資產風險率還在可控範圍內。”
在百瑞信託博士後工作站研究員謝運博看來,信託產品的違約一方面與宏觀經濟整體環境有關,另一方面與交易對手的經營情況、財務情況有關。對於部分經營情況面臨困境,償債壓力較大的交易對手,可能違約風險較高。但2019年,信託行業加強了風險排查工作,目前絕大部分信託公司淨資本與風險資本的比例、淨資本與淨資產的比例等關鍵指標,處於較高的水平,具有較強的風險應對實力。
風險整改處置速度加快
懸而未決的兑付危機也時時牽動着投資者的心,過去信託公司對產品有剛性兑付的“潛規則”,但隨着近幾年信託的大幅擴張,兜底已力不從心。此前有信託公司從業人士就對記者直言,“隨着風險暴露的加快,很難為投資者兜底。”
7月31日,央行發佈《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為信託公司存量處置提供了“喘息”的時機,也再次提醒了信託公司對“剛性兑付”信仰的打破。
在“資管新規”延期的背景下,信託公司也在不斷加大風險處置力度,“涉及疫情外部剛性兑付影響的前提下,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建制的準備乃至IT系統的搭建、資源配套等都非常重要。”一位信託公司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信託公司都在推進整改轉型的進度,積極處置存量業務,整體的方向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調整,具體的路線是在明年觀察行業整體推進情況,然後局部調整一些很難實現的方面。
為做好過渡期存量資管業務整改工作,央行同時表示,金融管理部門將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夯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在鎖定存量資產的基礎上,繼續由金融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按季監測實施,切實防範道德風險。另據一位信託公司戰略研發部負責人所説,央行明確了“資管新規”落實的激勵約束機制,有利於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但“資管新規”的延期並不意味着相關政策要求的放鬆,未來信託公司會繼續加快研發符合要求的資管產品,滿足投資者較高的資產增值保值需求。
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分析稱,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在一定程度上對信託業務整改壓力起到了緩解作用,但監管層的強監管態勢並沒有放鬆,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信託公司面臨的挑戰不小。
非標壓降壓力仍存
“資管新規”延期雖然早有預期,但此次落實的時間節點也是在監管針對信託融資類業務收緊政策之後的舉措。市場人士多認為,監管還是想在有意控制風險,調整信託公司業務結構的同時,讓存量業務平緩退出。
在“去通道、控地產”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抑制擴張,謹防風險傳導成為擺在信託公司面前的首要任務。對轉型壓力較大,底層投向為非標資產的產品來説,如何做好新的結構優化?一位行業資深觀察人士介紹,目前有效的方式主要為改變業務模式,比如原來是給平台公司做非標準化的債權融資,現在做成標準化的債券模式,或者成立信託計劃認購債券。
但謝運博認為,非標資產的估值方案仍需信託公司開展研究探索,信託公司應繼續進行業務轉型,特別是非標資產的佔比應滿足資金信託新規的要求,信託公司非標資產規模的壓降仍有較大的壓力。他進一步表示,由於“資管新規”確定延期至2021年底,這意味着信託產品的淨值化轉型、非標資產規模的壓降已明確期限。距離2021年底僅有不到1年半的時間,信託公司的整改壓力較大,應加快整改速度。
“從監管環境方面,信託公司面臨的監管環境趨嚴趨緊,在市場環境方面,面臨圍繞優質資產的競爭愈加激烈;在內部控制方面,面臨應對新業務、解決複雜問題、相關人才缺乏的考驗,也對信託公司風險防範及化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帥國讓説道。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