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7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顯示,7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4.7萬億元;截至7月末,債券市場託管餘額為109.4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高飛表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共發行各類債券31萬億元,債券融資呈現“量增價降”的特點,較好地承擔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任務。
“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債券市場託管餘額近年來實現快速增長”,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中,2016年-2019年,各年年末託管餘額分別較上年增長了33.0%、16.2%、16.8%和14.7%。此外,截至7月末,我國債券市場託管餘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7.5%,增速較前兩年有所加快。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增長明顯,7月末託管餘額同比增長26.13%,為支持實體企業融資、對沖疫情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
董忠雲認為,在債券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創新力度也在不斷增強,債券品種不斷豐富,如專項債券、綠色債券、雙創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可續期債券、扶貧債券等,對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然,無論是債券市場規模不斷增長,還是各品種逐漸豐富創新,都離不開一系列舉措的推動。”董忠雲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在完善債券發行與退出機制、加強債券市場開放等方面推出了多項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動了債券市場的制度建設。”
董忠雲逐一分析道,在完善債券發行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於3月1日印發的《關於企業債券發行實施註冊制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企業債券發行由核准制改為註冊制。結合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和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開通新申報債券“綠色通道”的政策,實現了企業債券發行效率的顯著提升,有助於進一步激發企業通過債券市場進行融資的積極性。
在債券退出機制方面,7月1日,央行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旨在加快完善規則統一的債券市場基礎性制度,構建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以實現高效處置違約債券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在擴大開放方面,債券市場對內和對外開放齊頭並進。7月19日,央行、證監會聯合發佈《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20〕第7號》,同意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旨在便利債券跨市場發行與交易,促進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從而提升我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和效率,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同時,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繼去年我國宣佈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後,今年5月7日,央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明確簡化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要求,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債券市場。7月3日,“債券通”開通三週年,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金融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持續提升債券市場深度廣度。8月3日,央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提出,要堅定不移推動金融業穩妥有序開放,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兑換,統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外匯管理政策。
“中國債券市場穩步發展,與中國完善資本市場制度、推進資本市場開放有關,特別是加快推動債券市場跨境互聯互通,吸引境外投資者參與,提高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債券市場的開放度仍與發達國家有差距,境外投資者持倉佔比(2019年底,境外投資者持有我國債券佔比僅為2.5%)還遠低於美歐日等經濟體。”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接下來,還需進一步擴大債券市場開放,提升債券市場性價比,以吸引更多投資者。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