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市場空間逐漸釋放的無人機行業,因為市場集中度的重要指標,形成了融資市場兩極分化的情況——大疆越來越受資金方認可,而市場份額較弱的一些企業很難僥倖再獲得融資,發展越來越困難。比如2016年底,一直在業內名望較大的零度智控宣佈一次性裁員近200人;2017年1月中旬,無人機明星企業Lily宣佈關閉。美國無人機老大3D Robotics更是直接退出了無人機硬件市場。
儘管無人機領域在C端消費者、B端企業、G端政府都擁有廣泛的應用領域,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自我造血和研發投入,許多無人機企業難以為繼。為了拓寬融資渠道,科技公司尋求上市不乏一個好策略。近期,一直傳聞要上市的無人機供應商億航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書,準備登陸納斯達克。
對於億航此時上市,業內有兩種評價聲音,一方面是認為億航尋求儘快上市的緣由,是想趕在巨頭上市之前爭取更多資本市場的發展機會。另外一方面,瞭解億航的業內人認為,億航近三年面臨着資金壓力,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曾逾90%,目前需要上市融資通道繼續續命或增加研發經費,以備行業市場競爭。
億航的基本面
在億航提交的招股書中顯示,億航計劃此次IPO中融資1億美元,將10%至15%的股份上市。由於市場環境波動,公司的估值尚未確定。公司申請以代碼“EH”在納斯達克上市,承銷商包括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Needham & Co和老虎證券。
億航成立於2014年,早期從事消費級無人機業務,後因大疆科技的強勢和空中管控等因素,包括億航智能在內的眾多無人機公司被迫轉型尋找新出路。在億航的招股書中稱,2016年末,公司就開始逐步淘汰消費級無人機業務,後逐步向行業應用轉型。目前億航將自身定位於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科技企業,提供自動駕駛飛行器(AAV)和解決方案,包括城市空中交通(載人交通和物流運輸),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體等應用領域。
但轉型後的億航,一直處於持續虧損狀態。從招股書中看到,2017年至2019年6月,億航實現的營收分別為3170萬元、6649萬元以及3239萬元。同期淨虧損分別高達8658萬元、8046萬元及3764萬元。按這一列數字粗略計算,億航相當於在2017—2019年上半年虧損累計達到2.04億元。但值得一提的是,億航這一虧損狀態逐年正呈縮小態勢。
分析其原因,億航近幾年的虧損,更多源於公司尚處於轉型初期,公司的日常營運成本難以壓縮,且業務規模化較為薄弱。這一點在億航招股書中的營銷費用與一般行政及開支費用數據中就有明顯表現。2018年,公司營銷費用、一般行政開支佔當期收入比例分別為30%、54%。截至2019年6月30日,營銷費用與一般行政開支費用分別為1254萬元、1789萬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38.72%及55.23%。
同時在業務方面,億航主打的EHang 216和EHang 184這兩款自動駕駛飛行器的續航時間只有21分鐘和19分鐘,最遠距離為35公里和31公里。從2016年至今,億航只交付了38架自動駕駛飛行器,其中EHang 216交付了37架,另外還有28架EHang184自動駕駛飛行器尚未交付。
此外,億航的客户過於集中。2018年最大客户佔總收入比例達30%,2019年上半年這一數字上升至45%。
自億航轉型後,一直在專於技術研發,這也導致公司的入不敷出。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在研發方面的經費支出達6028萬元,佔總營收比例高於90%,為公司現金流帶來不小壓力。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989萬元。無人機作為高新技術,必然需要更多的研發費用。但從上述的數據也能看出,近幾年億航的營收情況尚不能支撐更多的研發,嚴重影響了其發展進度。
提及無人機技術研發,就不得不與大疆進行比較。據公開消息,截至2019年9月30日,億航已建立起125人的研究和產品開發團隊,佔公司員工總數的超過一半。同時在中國已獲得138項專利,涉及飛行控制和指揮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但這一數據與大疆做比較,仍差距甚遠。根據全球增長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提供的數據顯示,大疆僅從2008-2017年,就申請專利公開數916項,擁有國家專利3206項,在美國共申請了70多組專利。
招股書顯示,億航的股東結構中,IPO前,億航創始人胡華智持股45.6%,億航聯合創始人熊逸放持股3.4%,蕭尚文通過Ballman Inc.持股7.1%,劉劍持股1.3%;GGV持股為10.8%,真格基金持股 7.6%。
億航此次IPO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於五個方面,包括產品、服務和技術的進一步研發;銷售和市場營銷,包括開發全球銷售渠道;繼續擴大產能;開發城市空中交通解決方案;以及潛在戰略投資和收購。
需要穿越週期的業務
億航創始人胡華智曾經在公司轉型初期時公開表示,“億航不會在無人機市場上與競爭對手一天到晚死嗑,或者説去打價格戰,不想把這個行業搞壞。”
因此2017年初,億航繞過巨頭大疆的消費級無人機領域,開始逐步向行業應用轉型。目前億航的行業應用主要分為四大業務板塊:載人交通、物流運輸、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體。其中,載人交通、物流運輸併入城市空中交通(UAM)主線,也是億航發展速度最快的核心業務。2018年,來自城市空中交通、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體解決方案的營收分別為310萬元、3050萬元和3130萬元人民幣,分別佔總營收的4.7%、45.8%和47.0%。2019年上半年,核心業務空中交通解決方案的營收增長至2390萬元人民幣,佔總營收的73.7%。
那麼,億航的這項城市空中交通解決方案業務未來有多大的增長空間?
波音戰略投資的一家認知安全分析服務商Spark Cognition預測,未來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場將達到3萬億美金,而2017年,全球航空業的營業額僅為7540億美金。
億航聯合創始人熊逸放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説,目前空中的資源還很豐富,未來乘空中的士,從紐約到波士頓只需要36分鐘,洛杉磯飛到舊金山55分鐘。而且,在理想情況下,空中的士完全可以電動,這不僅可以降低燃油成本,而且可以降低車輛的噪音。
看到巨大潛力的市場,全球各大科技公司也已經開始抓緊鑽研、測試,佈局空中交通。早前,優步與NASA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要共同研發用於空中的士的飛行管理軟件;吉利在2017年收購美國硅谷飛行汽車企業Terrafugia,準備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戴姆勒去年也以2億元收購了德國Volocopter,用於開發空中的士。奧迪與空客、意大利設計公司合作研發的一款載人空中汽車。不難看出,雖然大家不知道這類產品何時能真正成為下一代交通的變革者,但投資規劃已經初見雛形。
但億航與上述這幾家無人機公司和傳統車企在佈局載人飛行器上,戰略、產品並不一樣。億航的產品類型是無人駕駛飛行器,與德國航空初創公司Volocopter一樣。
熊逸放之前透露,億航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已與台州的一個旅遊風景區合作做旅遊觀光服務。遊客可以坐在飛行器上,欣賞海岸線的風景。而在國外,億航是與奧地利航空集團、阿塞拜疆空管部一起合作,推廣城市空中立體交通的行業發展。
毋庸置疑,雖然無人駕駛飛行器真正應用還有很多問題要攻克,但一旦大規模出現,對乘客的影響遠遠小於對這個行業的影響。“目前直升飛機價格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直升飛機使用費用,一方面是付給飛行員的費用,而飛行員費用高直接導致直升飛機價格昂貴。無人駕駛飛行器首先是將飛行員的成本砍掉了,未來無人駕駛飛行器使用的費用會通過量產逐漸降低。”熊逸放曾説,以現在的航線規模計算,無人駕駛飛行器可以顯著減少航空業的運營成本,每年可以節省的費用超過 350 億美元。
除了載人無人機外,億航的另一項業務是物流無人機,用於城市內短距離運輸。招股書中稱,億航目前已與永輝超市和物流公司DHL達成合作協議,並獲得了無人機配送航線的批准。但未披露具體的合作金額。
曾有業內人説,未來3到5年無人機物流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最主要原因是無人機的運輸成本較低。有數據顯示,人工配送一單快遞的成本在7至10元。如果採用無人機送貨,一單配送成本可控制在1.5元以內。
不過,億航在這一領域也面臨着更多的競爭。雖然億航的物流無人機已進行試飛,但也只能在個別地區完成作業,還無法大規模使用。然而不只是大疆,順豐、京東等電商、物流巨頭都已提出明確的無人機戰略規劃,加快佈局無人機物流,這些巨頭在物流方面顯然更有優勢。
落地應用仍有難題
市場空間足夠大,但迄今為止,還沒有誰能真正保證,空中無人機究竟什麼時候能夠普及。因為走向市場,除了準飛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待完善外,從企業產品角度講,還有很多門檻待解決。
從技術源頭而言,類似飛機結構的製造成本註定要高於傳統汽車。即便億航的載人飛行器已能飛上天,但最低200萬元的預售價格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不僅如此,電池的續航時間和重量也影響了空中無人機商業化的時間。英特爾無人機集團總裁阿尼爾·南杜裏在今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從現在的電池技術上看,無人機一般能夠擁有30-45分鐘的續航時間,如果要支持更大體積和續航更久的飛機,就需要放更多的、更大的電池,但是飛機體積又會變重。“這可能是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
除此之外,就億航自身情況來説,公司的主打產品基本上是以客户需求為中心的定製化生產,非標準化輸出。因此,公司仍需要更多資源的打通渠道和服務,同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期內基本上無法實現盈利。
眾所周知,無人機技術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但節點財經(jiedian2018)翻看億航的融資記錄發現,其最後一輪融資發生在2015年,至今已過去4年。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外界對億航這些項目的信心 。
全球領先的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數據稱,2018年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為37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增長至103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95%。其中預計2023年中國市場將佔全球市場的48%。這就意味着,雖然無人機產業逐漸消失在熱門投資的話題中,但其市場仍在擴大,潛在對手仍在增加。就億航目前財務情況看,如果沒有完成提前上市,或許將錯失先機,未來會面臨更加嚴重的競爭。
當然,億航目前核心業務的成績也並不明朗,仍需要一個穿越週期的過程,未來數年,億航或許僅能靠銷售空中廣告業務和空中管理方案維持生存。那麼,此次上市成功後,能夠獲得多少的市場認同,或許也是億航面對公開市場的一次自我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