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策略下,品牌如何實現短期盈利目標?

長期策略下,品牌如何實現短期盈利目標?
本文系前瞻經濟學人APP入駐機構號授權刊載。如需轉載,請添加作者微信:17316389285。

文 | 品牌諮詢那些事兒 趙時雨

編輯 | 江佩文 校對 | 曹雪雷

據外媒報道,因疫情導致飲料銷售下滑,可口可樂公司決定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裁員,並減少相關業務部門的數量。然而,還有許多餐飲業知名大牌其實比可口可樂更慘,比如,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吉野家等,線下諸多門店無不紛紛關門大吉。早在今年7月,必勝客就宣佈永久關閉旗下300多家門店;而麥當勞則在發佈2020上半年財報時也計劃關閉200家門店。

似乎,這些百年企業正遭受疫情黑天鵝的影響。

而本土企業得益於數字化的建設與佈局,實現銷售收入的逆勢上漲。疫情以來,無論是國內的海底撈還是國外的必勝客,線下門店門可羅雀的同時,線上外賣數量大增;還有LV在淘寶直播的首次直播帶貨嘗試,都表明線上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增加,不管品牌願不願意,都不得不做好擁抱數字化的準備。

畢竟,面對經濟大環境的壓力,如何在較低的營銷費用下實現銷售業績的增長是大部分品牌方都在考慮的問題。幾大廣告公司的營收數據就正好説明了這個問題。

本土廣告公關公司藍色光標上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3.75億元,同比增長47.9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7億元,同比下降30.20%。本土廣告公司省廣股份上上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91億元,同比減少3.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47億元,同比減少54.92%。

而營銷的短期主義正是營起源於數字化時代。

相比於品牌定義、品牌升級、品牌資產和人文主義這些“務虛”的文縐縐的事情,看起來遠沒有營銷目標、銷售業務量化與分解、ROI等以“轉化”為考量標準來得直接和感性。

這正是品牌長期策略與營銷短期主義的爭議所在。

01

品牌長期策略VS短期營銷主義

品牌長期策略認為:通過吸引廣泛的目標受眾,來建立兩者情感上的聯繫,從而積累品牌資產。品牌建設的持久性源於不斷傳遞品牌的價值和體驗,以持續傳達品牌承諾並滿足消費者對品牌的看法和期望。通過這種持久性,可以培養品牌知名度、嘗試率、復購率和忠誠度等,從而促進品牌長期發展。

營銷短期主義認為:將品牌重點放在立竿見影的效果上,最常見的就是用小創意替代大創意,傾向於利用快速反應和低價迎合並吸引消費者。例如,直播帶貨、半價促銷等就是現在常見的手法。

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並不是在短期主義和長期營銷策略之間判斷對錯,而是如何實現兩者的協同與結合,從而建立用户與品牌的持續聯繫。而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理想的投資平衡。

市場營銷專家萊斯·比奈和彼得·菲爾德廣泛研究了這兩者之間最有效的平衡。他們關於平衡短期和長期營銷策略的有影響力的書——《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將這個平衡點定為60:40。這意味着60%的營銷資源應專門用於品牌建設,40%用於促進短期銷售的營銷行為。並認為短期活動可帶來出色的績效,而持續不斷的品牌建設投資,可以提供卓越的長期業務績效。

長期策略下,品牌如何實現短期盈利目標?

萊斯·比奈和彼得·菲爾德的研究結果清楚地説明了短期策略和長期品牌建設工作在推動整體業務成果方面是如何不同的。儘管對品牌建設的持續投資創造了更好的長期業務價值,但這筆資金不一定要以短期業務收益為代價。

這也得到了全球領先品牌阿迪達斯的共鳴和實踐。阿迪達斯市場負責人在接受《Marketing Week》採訪時曾説道:“短期主義永遠存在。但是,我們要努力做到的是,在確保做到這一點的同時,我們還要照顧品牌的長期健康,並知道在短期交付之後,品牌才是最終交付的目標。”

02

面對消費壓力,品牌如何做到長短結合?

6月底,WPP與凱度聯合發佈的“2020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排行榜顯示,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品牌價值合計突破了5萬億美元大關,約等於日本的全年GDP。雖然新冠疫情在全球造成了經濟、社會和個人健康方面的巨大沖擊,但全球強大的100個品牌的總價值仍然實現了5.9%的增長。這也側面説明:品牌建設不是成本而是投資,是幫助企業走出低谷的最重要的投資之一。

長期主義也能找到大牌的成功案例。寶潔在疫情期間沒有像多數公司那樣削減營銷預算,反而增加了。正如寶潔首席財務官Jon Moeller所説:“如今的廣告支出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在家中進行更多的洗衣和清潔工作,消費者對寶潔產品的使用有所增加”。

長期策略下,品牌如何實現短期盈利目標?

短期主義也能找到新興品牌的例子。今年火熱的消費品牌元氣森林更是直言“如果元氣森林年收入達到20億,他會將20億全部投入營銷”,以保持品牌的有效露出。這也就有了我們在電梯、各APP、電商平台、線下CVS都能看到元氣森林的原因。

他們之間的共性便是通過增加營銷費用,做品牌的長期營銷主義,以獲得看得見的品牌增長。

同樣的歷史數據便是石油危機。1973年,美國經濟遭遇重創,《美國商業雜誌》通過數據研究展示了隨後兩年經濟蕭條期是否縮減廣告的企業之間在銷售量上的差距與對比。研究發現連續兩年縮減預算的企業,在1975年他們的業績都下降了,但沒縮減預算的公司業績反而上升了。

03

品牌的長期營銷如何規劃?

今天,我們面臨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

傳統的線下市場正被線上替代,消費者的生活正被“健康、到家、線上、質優價廉”等方式替代,隨之而來的則是社區團購、生鮮到家、直播零售、消毒殺菌等。而品牌在長期策略下,如何實現短期盈利目標?

我們認為有三點:

1、重新定義品牌價值

環境在不斷變化,即便是品牌定位不變,也必須不斷適應市場重新定義品牌價值。

譬如,華為在2007年提出“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的品牌溝通語言;而到了2011年便進行品牌升級,品牌溝通語言也就優化為“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到了2014年,便直接重新定義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這中間除了華為業務戰略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商業環境的變化。

而另一個手機品牌vivo,2020年二季度出貨量環比增長23%,歸根結底就是品牌價值增長的結果。從早期的“音樂手機”到現在的vivoS7“重新定義自拍“,鼓勵每個人去記錄自己生活的理念。

長期策略下,品牌如何實現短期盈利目標?

不再簡單地將前置攝像看做是美顏工具,則是把顧客簡單地視為消費的人。試圖把消費者看做有獨立思想、心靈和精神的完整的人類個體。

這其實都是品牌在重塑自身,以契合企業自身戰略與不斷適應市場環境的劇烈變革。

品牌的核心價值既有穩定、很難輕易改變的部分,如價值觀和調性,也有需要根據環境和營銷需求做出調整的部分,如個性與場景等。

2、重新定義渠道

經過全球抗擊疫情的這一年,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傳統的品牌線下渠道在面對危機時的脆弱與難熬。為了提升品牌在面對危機時的韌性,也為了迎合年輕一代的需求,品牌在選擇渠道時,會更加重視線上的渠道和多元化佈局。

即使品牌強大如adidas和Nike,也在極力拓展和加大對線上渠道的投資,搭建自身的線上的平台。在越來越多的新渠道和新通路的湧現,大品牌都怕被時代所拋棄,勢必適應和加強其渠道建設。

長期策略下,品牌如何實現短期盈利目標?

2019年是電商直播的元年,2020年董明珠攜格力的各經銷商大力推進電商直播帶貨,618當天“董小姐”賣了102.69億元的商品。短短一年的時間,短視頻及直播平台上很多大品牌已經搭建起了其直播和帶貨團隊,並將其深入至各經銷商、甚至是銷售人員。

3、重新定義溝通

如今的品牌溝通關注也不是僅僅是“觸達”,甚至“GMV”都不再是品牌追求的唯一的真理。品牌開始尋求與其用户/消費者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開始維護起自身的品牌私域用户/消費者資產。品牌希望融入消費者的生活,融入其語言體系之中,似乎在和其深度用户/消費者説,我們説同樣的話,我們關注同樣的事情,我能與你產生共情。

例如很多洋品牌在學的“土味營銷”,今年最值得參考的案例就是老鄉雞的土味戰略發佈會。

長期策略下,品牌如何實現短期盈利目標?

並不是提倡都做簡陋式營銷,而是要關注為什麼品牌會選擇這種方式與用户/消費者進行溝通,老鄉雞的場景佈置中出現的黑板、紅布話筒、粉筆印所帶的年代感,讓消費者能和品牌一同回到80年代。而老鄉雞強調的內容也正是消費者當前最關心的質量和衞生問題,和消費者拉近關係的同時,還能關切到消費者的關注的事情。

品牌溝通的重塑的關鍵點就是與消費者產生共情,而不是一味的迎合。

結語

品牌和營銷彼此並不矛盾,更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品牌與營銷需要時刻把握平衡,既要盯着腳下,又要看到遠方,在一張一弛間把握節奏,並憑藉某種趨勢求得加速度,而最關鍵的是都要保持長期的規劃。

一個企業的視野和價值觀決定了其品牌和營銷的側重是什麼?企業想要和消費者建立怎樣的關係?重視短期利潤的企業,勢必會關注營銷的觸達,以觸達量帶動轉化。而有基業長青理想的企業,會將自身訴求調整為與消費者建立親密關係,讓品牌深入人心,在品牌價值觀的指導下來完成其營銷活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09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期策略下,品牌如何實現短期盈利目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