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第一買菜平台,快涼透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週刊 (ID:new-weekly),作者:布爾肖特,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2015 年,“風投女王”、今日資本創辦人徐新曾公開表示:“得生鮮者得天下。”時間線回到現在,大多數生鮮電商都陷入了基本盤困境,生鮮電商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從“生鮮電商第一股”到黯然退市,需要多長時間?每日優鮮可能很快就可以交出答案。
6月25日是每日優鮮登陸納斯達克一週年的日子,但恐怕公司上上下下都不會有心情慶祝。4月下旬以來,曾經的“生鮮電商第一股”股價接連創新低,股價始終低於1美元,僅為高峯時期的1%。
根據納斯達克規定,上市公司股價要是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就會收到退市警告。因此在6月2日,每日優鮮已經收到了納斯達克的“退市”通知函。而在此之前的5月19日,每日優鮮還因為未有及時提交2021年年報,收到了“不符合繼續上市要求”的警示函。
上市至今,每日優鮮市值已跌去98%,徘徊在退市的邊緣。除此之外,每日優鮮還因為拖欠供應商貨款被訴至法庭,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金額達532.05萬元。
從資本寵兒到深陷泥淖,每日優鮮,要撐不住了嗎?
網友反映,每日優鮮上只有“次日達”,而葉菜類、葱薑蒜類,已經沒有生鮮菜品供應了。
每日優鮮是怎麼一步步往下掉的?
和大多數的創業故事一樣,每日優鮮原來也有一個明亮的開始。
2014年,33歲的徐正從聯想辭職,創辦了每日優鮮。徐正的履歷光鮮亮麗,15歲被保送中科大數學系,28歲成為聯想事業部最年輕的總經理,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在聯想工作期間,他擔任過聯想旗下佳沃集團水果事業部的負責人,有着豐富的農業和互聯網相結合的從業經驗。也正因為如此,從創立開始,每日優鮮便一直被資本看好。
資料顯示,自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每日優鮮總計獲得了10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投資、中金資本、聯想創投、高盛集團、老虎環球基金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累計金額超過11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資本寵兒”。
每日優鮮不是第一家吃“生鮮”螃蟹的電商。早在2005年,一家名為易果網的B2C類電商網站便叩開了這一行業的大門。而後於2012年,“本來生活”網因為一篇《褚橙進京》商業文案,在5天之內賣出了共計20噸橙子,資本市場因此被大範圍攪動。
不過,説到每日優鮮之所以能讓各路投資人接連不斷砸錢跟進的本領,則在於其率先開創的“前置倉”模式。在徐正創業初期,絕大多數生鮮電商依然遵循着傳統電商的模式來做生鮮品類,每日優鮮則提出在距離消費者5公里範圍內建立倉儲配送中心,原來遍佈倉庫和物流中心的貨品被優先配送至前置倉。
這樣一來,用户在手機下單以後,貨品可以迅速從前置倉發貨,節省下路程和時間,在半小時以內送達用户手中。每日優鮮以此解決了生鮮電商的“最後一公里”難題,因而被久坐辦公室、沒有時間買菜的年輕人所追捧,前置倉模式被寄予厚望。
圖/pixabay
在資本的助力下,每日優鮮迅速擴張,從北京向外輻射至華北、華東、華南、華中等地。2018年上半年,每日優鮮在生鮮電商行業的用户規模佔比超過50%;2019年,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數量突破1500個。這一年,每日優鮮的營收也實現了 69%的高增長,達到60億元,GMV 則達到75.9億元,位居行業第一。
然而,每日優鮮的財富故事卻由此開始急劇轉向,像爬升到最高點的過山車一樣向下俯衝。在營收規模擴大的同時,每日優鮮並沒有實現盈利,反而是連年虧損。2018年到2020年三年間,每日優鮮的淨虧損分別是 22.32億元、29.02億元和 16.49億元,累計虧損達到了 67.9億元。
前置倉模式也並不是只有每日優鮮一個玩家。2017年,此前在O2O項目上遭遇挫敗的叮咚買菜,趁着每日優鮮未有進入南方市場的先機,從上海出發,陸續進軍長三角、深圳、天津等地,還以運營活鮮品類、犧牲毛利率、增加SKU等策略步步緊逼。
2018年,叮咚買菜的營收為每日優鮮的1/6。但到了2019年,叮咚買菜的營收卻已經到達每日優鮮的六成左右。反應過來的每日優鮮宣佈拿出10億元攻克上海市場,卻並沒有撼動叮咚買菜的分毫。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叮咚買菜GMV從7.4億元暴漲至130.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319.2%。
踏入2021年,每日優鮮的虧損局面仍然未有改善。為了減緩運營壓力,每日優鮮轉而縮減前置倉數量,從2019年的1500個減少至2021年6月的625個。同一時間,每日優鮮的月活躍用户數排行也跌至行業第三,活躍用户量為789萬人,比2020年年底減少約78萬人。謀求上市幾乎成為每日優鮮最後的救命稻草。
2021年6月9日,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同一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招股書,分別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掛牌上市。6月25日,每日優鮮敲鐘納斯達克,發行價為13美元/股。沒想到,股票開盤就迎來破發,收盤跌幅超25%。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每日優鮮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僅剩下21.72億元,但其流動負債卻高達32.23億元。供應商們也開始暫停供應,關於每日優鮮產品不新鮮、服務態度差等投訴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屢見不鮮。一塊接一塊的多米諾骨牌倒下,重重地壓向了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做錯”了什麼?
每日優鮮並不是沒有掙扎過。
為了講好上市的故事,每日優鮮在去年6月的時候推出了“(前置倉即時零售+智慧菜場)x零售雲”戰略,意在成為“中國最大的社區零售數字化平台”。這是一個更有野心的宏大目標,全國有近4萬個菜市場,總規模超3萬億。
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曾表示,每日優鮮繼續做前置倉業務,最多也只能在生鮮和快消領域佔到 6%~7% 的市場份額。但切入零售雲和智慧菜場,發力無人零售等平台型業務,則有望搶佔25%甚至是40%的市場份額。
每日優鮮計劃和菜市場簽訂長期經營合同,將後者從傳統菜市場變成智能新市場,為用户提供SaaS服務套餐,幫助商户實現私域管理,並從中收取租金、年費、佣金等。不過,to B領域早已是一片紅海,每日優鮮的優勢並不明顯。據數據披露,每日優鮮目前已在15個城市簽約了58家菜市場,營收 8000萬元。
更早之前,每日優鮮還藉着社交電商的風口,嘗試過不同業態的玩法,然而全都無功而返。2018年,每日優鮮推出了雲集模式的“每日一淘”,購買禮包可以擁有分銷資格,但隨着監管加緊,這一模式幡然落幕。隨後,每日優鮮又推出了砍一刀模式的“每日拼拼”,但拼單之後的價格,甚至比每日優鮮還要高。
今年的預製菜風口,每日優鮮同樣沒有錯過。行業人士認為,生鮮電商因為缺少標準化產品,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加上冷鏈運輸效率低,推高貨源成本,盈利困難。預製菜有望打破這一局面,成為行業未來新的增長點,預計2026年規模將超400億元。
當前,除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盒馬、鍋圈食匯等品牌都入局了預製菜業務。每日優鮮在兩年前初試身手,邀請西貝賈國龍功夫菜、眉州東坡等品牌合作推出預製菜,但直到去年年底,每日優鮮才正式上線自有品牌“每日招牌菜”。
然而,由於每日優鮮大幅削減前置倉數量,產品觸達人羣因而也有所限制。與此同時,對手叮咚買菜卻一路高歌猛進,全國前置倉數量已達1400個,預製菜品牌市場滲透率超30%。目前,每日優鮮還未樹立自身在預製菜領域內的品牌影響力,往後的情況也並不樂觀。
開源無果,節流的情況又是如何?
每日優鮮的人力資源副總裁孫妍蕾曾公開介紹,公司採用了“12421法則”,將人才分為 A、B、C、D、E 五個等級,前面的10%和20%是重點培養對象,中間的40%是穩定輸出人才,靠後的20%為待觀察和待提升對象,剩下的10%將會末位淘汰。每日優鮮每季度會進行一次績效考核,屆時會有10%的末位人員被“優化”。
但在一輪接一輪的裁員之後,每日優鮮的領導變多了,能踏實工作的員工卻少了。領導層的公信力下降,有能力的員工出逃,這些在每日優鮮早已是尋常。影響還不止在公司內部。推廣業務停止後,補貼、福利相繼削減,一線配送員需要比以往工作更長時間才能拿到同等收入。隨之而來的就是離職、運力不足、用户流失,等等。
疫情期間,市場需求一路上漲,然而每日優鮮卻每況愈下,在供應鏈上下游的把控和調度上捉襟見肘。
此前,在上海地區尚未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的時期,就有網友表示,在每日優鮮平台上搶菜的體驗不太好,不僅價格比其他生鮮電商App要貴上不少,搶到菜後能否順利配送也要看運氣。
生鮮電商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2015年,“風投女王”、今日資本創辦人徐新曾公開表示:“得生鮮者得天下。”時間線回到現在,大多數生鮮電商都陷入了基本盤困境,生鮮電商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無論是前置倉還是稍後興起的社區團購,這幾年間倒下(或垂死掙扎)的生鮮電商不計其數。松鼠拼拼業務部門裁員,呆蘿蔔破產重整,吉及鮮暫停營業,同城生活宣告破產,十薈團被曝出拖欠供應商款項……
每日優鮮從行業第一淪為陪跑,但後來居上的叮咚買菜同樣虧損嚴重。公開數據顯示,2019—2021年三年間,叮咚買菜營收353.16億元,但虧損則達到了114.79億元。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是生鮮電商行業血淋淋的現實。
其實,自開始以來,生鮮電商的燒錢屬性便非常嚴重,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表示,生鮮電商平台要想實現盈利,單倉訂單量需達到1250單 / 天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但有媒體報道,每日優鮮在上海某一站點的日均單量只能維持在 500單上下,客單價平均只有40元。而叮咚買菜現在儘管營收總額儘管高於每日優鮮,但客單價卻不如後者。
生鮮的時效性、供應鏈的匹配度、區域侷限性等問題都限制着行業的發展,沒有高效的盈利模式,生鮮電商就只能繼續以補貼拉流量,以虧損賺吆喝。這些問題在前置倉模式中尤其明顯,損耗高、利潤低的鮮菜始終是前置倉繞不過的痛點,盒馬創始人兼 CEO 侯毅甚至斷言,“前置倉是做給 VC 看的一道偽命題”。
有券商指出,前置倉模式的盈利難點在於其毛利難以覆蓋履約費用,其中倉儲、冷鏈運輸成本佔比最重。一方面,由於前置倉建設需要設置冷藏區和常温區,前期的建設維護成本高企。另一方面,前置倉還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運營人員和配送人員,每月固定的支出同樣不少。2020年,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的履約費用率便達到了20.72%和35.7%。
生鮮電商毛利率低、前置倉履約成本高,成為限制其盈利的主要原因。如果想實現盈利,客單價、訂單量都需要達到一定水平,毛利才能覆蓋固定成本。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即時零售競爭激烈、嚴重依賴補貼大戰、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大環境中,達成以上條件並不容易,這也是目前前置倉賽道普遍虧損的原因。
招商證券在今年年初發布的《前置倉行業深度報告》中指出,目前前置倉賽道已由早期的跑馬圈地階段過渡到精細化運營階段,對供應鏈、倉儲、物流和運營能力上的建設將會是跑贏競爭對手的重點。
分析還認為,雖然前置倉短期盈利困難,但希望仍在:“模型優化後我們預計,前置倉單倉維度2023年在二線及以上城市有望盈利,此時日均單量達到 1000單,毛利率24%,利潤率約0.3%。”
而Mob研究院發佈的《生鮮電商行業洞察報告》則提到,隨着疫情的反覆波動,生鮮電商行業的GMV總交易額有望超4000億元,平台滲透率將逐年提升至10%左右。行業經過洗牌,生鮮電商TOP10將涵蓋社區團購、店倉一體O2O和前置倉模式。
只不過,在此之前,下一個掉隊的會是誰還仍未可知。
參考資料:
[1]《生鮮電商行業洞察報告》 | Mob 研究院
[2]每日優鮮命運多舛,上市短短 1 年便面臨退市危機 | DoNews
[3]上市一年跌了 98%!每日優鮮面臨退市危機每季還末位淘汰 10% 員工 | 新浪科技
[4]資本對每日優鮮失去信心? | 零態 LT
[5]《前置倉行業深度報告》 | 招商證券
[6]四年燒光百億,每日優鮮股價跌破白菜價,生鮮電商是個偽命題嗎? | 騰訊新聞•深網
[7]每日優鮮瀕臨退市:累計虧損過百億高履約成本難題待解 | 21 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週刊 (ID:new-weekly),作者:布爾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