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以來,受車展發佈和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等因素提振,汽車電動智能化板塊表現火爆,相關主題基金淨值也是水漲船高。
統計顯示,截至11月25日,華夏中證智能汽車ETF、國泰中證智能汽車主題ETF、華泰柏瑞中證智能汽車ETF、富國中證智能汽車主題、光大保德信智能汽車主題,以及國泰智能裝備、景順長城新能源產業等基金自10月份以來累計淨值漲幅均超過20%,霸屏收益漲幅榜。
本輪汽車電動智能化行情是否可持續?與新能源汽車上半場相比,存在哪些主要區別?未來投資邏輯如何演繹?
中國基金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嘉實基金成長風格投資總監姚志鵬、光大保德信智能汽車基金經理魏曉雪、東方新能源主題基金經理李瑞、建信智能汽車基金經理張湘龍。
在這些基金經理看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化趨勢愈加明確,作為新科技終端的智能汽車將是中長期最重要的產業方向之一。智能化功能逐步成為消費者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新需求的爆發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汽車市場的格局有可能在智能化趨勢下進行重塑。
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化趨勢明確
智能化將成行業主要驅動邏輯
中國基金報記者:今年四季度以來,新能車智能化主題行情爆發,背後的觸發因素是什麼?
姚志鵬:從市場層面看,經濟增速放緩期,企業整體盈利能力下行,市場以結構性機會為主,階段聚焦稀缺性明顯的高成長領域。基本面上,新能源車板塊三季度業績延續同環比高增長,產業鏈收入同比增長60%,環比增長12%;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157%,環比增長12%。在全球缺芯、供應鏈緊張的背景下,獲得如此成績依然展現產業趨勢的力量。從產業週期上看,電動車產品力已逐步超越燃油車,在C端發生了大規模需求替代。國內和全球的滲透率都在持續超預期提升,邁過10%的滲透率開始形成全球共振上行趨勢。
張湘龍: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化趨勢愈加明確。近期車展發佈新車均以智能化作為主要配置升級方向,智能化功能逐步成為消費者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是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依據;後續整車端的競爭將圍繞智能化功能的優劣和迭代速度,汽車市場的格局有可能在智能化趨勢下進行重塑。
李瑞:汽車行業的差異化競爭要素與過去相比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正逐步向智能化電動化邁進。新能源車智能化主題板塊表現突出有非常重要的產業背景,從最新車展可以看到,智能化元素越來越豐富,激光雷達、大算力AI芯片、800V高壓平台等成為亮點。
魏曉雪:近期舉行的廣州車展,各主機廠的高端車型集中亮相,很多品牌也發佈了智能化車型以及自動駕駛等高端功能,新能源車型的車輛較上一屆也出現了較大提升,在此背景下消費者的接受度和市場的關注度都在提升。
中國基金報記者:智能化主題行情是否有可持續性?
李瑞:智能化行情來自自動駕駛商業化的落地,不只是預期。經過過去的技術積累,激光雷達、芯片、感知及決策算法等自動駕駛核心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在特定場景(礦山、港口、機場等)自動駕駛已經能夠初步的商業化落地。具備低階自動駕駛功能的乘用車型開始相繼上市並熱銷,如小鵬P7、Model3/y等,傳統整車廠也開始加速轉型,紛紛推出智能化品牌。
未來智能化將成為汽車行業主要的驅動邏輯,自動駕駛的落地邏輯在於:從低速到高速、從載物到載人、從商用到民用。
張湘龍:智能化將是電動化之後又一長期確定方向。目前車端自動駕駛水平還處於相對初級階段,後續仍將有較長的迭代和升級過程;座艙內的智能化功能也處於開發前期,仍需要不斷完善和補充。因此,整個行業的產業趨勢仍處於相對早期,相關主題行情將圍繞產業進程漸次展開,有望成為接力電動化的又一核心成長賽道。
魏曉雪:汽車智能化是一箇中長期的產業趨勢,因為龍頭車企在這方面不斷實現突破,其他廠家也在跟進,還有一些互聯網廠商也加入佈局,各方力量都在共同推動行業加速發展。
姚志鵬:新能源中,成長性最強的是智能汽車這條產業鏈。作為新科技終端的智能汽車將是中長期最重要的產業方向之一。未來新需求的爆發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特別是新供給的創造者,不僅引領了技術的變遷,也成為了需求的創造者。
我們説近10到15年,從汽車的發展階段來看,分為電動化和智能化。現在正處於第一階段電動化早期,目前滲透率剛過10%,大概率幾年後中國新能源車新車銷售率會到50%到70%左右;再往後即是汽車智能化時代,幾年後我們再去買車不只是新能源化,可能已幾乎沒有不帶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化”汽車;而當自動駕駛汽車大批量導入後,還會有新的商業模式演進,比如移動會議室、移動酒吧、移動賓館等,這些需要往後再看,到時候下游整車或整車系統平台企業往往可能出現一些偉大企業投資機遇。
智能汽車正處超級成長的起點
需求端是真正長期的主導力量
中國基金報記者:目前汽車智能化處於什麼發展階段?當前的估值和盈利情況如何?
姚志鵬:我們正處於全球智能汽車新的產業週期啓動時刻。總體上,現在正處在第一階段,即電子化滲透率早期階段;從產業週期角度,智能汽車正處於超級成長的起點。短期在芯片短缺的擾動仍未完全消除,但需求端的因素才是真正長期的主導力量。
估值上,短期看整車和資源端存在一定的泡沫,但圍繞着中游各環節的核心龍頭企業仍然是中期重要的配置方向。成長股需要看動態估值,目前大量的中游環節考慮明年的業績普遍在40-50倍左右的區間,對於長期有望持續看到大級別增長的企業而言仍然處在合理範圍。
李瑞:汽車智能化整體經歷了0-1的產業孕育期後,正處在1-10的產業成長早期。這一板塊內部也有結構性差異,智能座艙、輔助駕駛、低階自動駕駛、高階自動駕駛等所處的階段又不太相同,相對應的上市公司估值和盈利特徵也有很大差異。
張湘龍:目前智能化功能處於滲透早期,自動駕駛功能和智能化配置遠未成熟,這一階段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都未進入穩態,整體的估值波動範圍預計也會比較大,目前看整體估值水平較高,當前的選股更重要的標準是尋找產業鏈卡位較好的個股。
魏曉雪:整個產業處於成長初期。相關公司智能化業務佔營收比例不高,但市場給予的智能化業務的相關估值有一定溢價,由於產業的長期趨勢確定,估值溢價或會長期存在。
中國基金報記者:當前智能化投資處於什麼階段?與新能車上半場電動化投資相比,存在哪些主要區別?
魏曉雪:目前還處於賽道佈局的階段。區別在於電動化的產業發展更加成熟,競爭格局更加穩定,更加關注龍頭企業的投資價值,智能化處於成長早期階段,有很多黑馬投資機會,更注重挖掘黑馬的投資價值。
張湘龍:智能化對市場來説還是新鮮事物,相關行業和公司的挖掘還處於比較早期,整體認知並不充分,這也是和電動化投資的主要差異,目前電動化龍頭標的的市場預期相對充分,而智能化龍頭還未形成一致預期,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挖掘。
李瑞:市場對智能化的投資跟智能化的產業生命週期的發展階段一樣,處在1-10的成長早期。電動化與智能化是相互促進的關係,電動化為智能化提供了較好的硬件基礎和平台,智能化反過來又將加速電動化的進程。
姚志鵬:汽車的電動智能變革無疑是未來幾年行業最重要的變革性機遇,也是大量投資機會的沃土。在電動化投資階段,無論從“雙碳”政策大背景的支持,還是從產業趨勢發展階段看,智能汽車產業趨勢仍是成長起點位置,未來將迎來滲透率的加速上行。從製造業小週期來看,也是去年終剛進入右側,不用過於擔心行業的基本面狀態。
經歷前期上漲,這一波行情到了交易結構上波動加大的狀態。目前第一波交易熱度已擴散到邊緣品種,一些三四線公司出現交易泡沫,但核心環節的龍頭公司的反應還不併充分,行業景氣仍在持續上行。
在智能化投資階段,汽車將會有大量的增量智能硬件,以及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的全新商業模式。如果説電動化構建了智能化的基礎,那麼智能化才是完全不同於原來傳統汽車的產品形態,給用户帶來顯著不同體驗的關鍵。智能化投資機遇中,增量部件的投資機會相對清晰,與電動化投資的思路和邏輯基本一致。智能化階段,目前下游很多整車是按照海外龍頭企業估值,但整車作為全新商業模式的探索者,目前仍然處在龍戰於野的混沌期,誰是最後贏家還有不確定性,很多整車的終局可能是一個代工廠,兩者是變成科技股或者加工廠的區別,這裏面隱含着比較高的期待值。
看好電動智能化長期機會
圍繞產業鏈發展進程佈局
中國基金報記者:在智能化領域,會沿着什麼樣的思路或次第進行佈局?
姚志鵬:結合我們方法論的ROE工具,我們看好新硬件終端汽車行業電動化和電子化的長期機會,同時看好數字化轉型的產業機會,以及在這個背景下,各個行業之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先鋒企業。
人工智能的導入將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的推出,未來行業充滿變革和結構性機會。通過智能化、網聯化兩大技術路徑,智能汽車衍生出兩大主要應用方向,即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整體發展路徑清晰,產業鏈步入快車道,圍繞着各環節的核心龍頭企業仍然是我們中期重要的配置方向。
李瑞:目前最為關注的是決策環節的公司,1)AI芯片作為單車價值量最高的硬件環節,選擇相應的芯片就是選擇了相應的生態。2)算法+數據層面,是未來汽車行業價值量最高的軟件環節,目前車企竭力掌握主動權,但是技術門檻也很高,因此部分車企選擇和強大的供應商進行合作。軟件、算法、數據不僅與功能安全息息相關,同時涉及數據安全,政府也給予較大程度的政策、規劃、測試方面的支持。目前國內部分企業已具備一定規模,在該領域具備一定的機會。
其次關注的是傳感器中的激光雷達,目前半固態/固態激光雷達方案出現,機械式激光雷達從昂貴的十幾萬美元下降到了600-1000美元範圍,且能夠通過車規檢測,從而為量產裝車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最後是底盤執行單元,因為涉及行車安全,過去制動和轉向等都是由國際Tier1所壟斷,自主替代進程比較緩慢。智能駕駛在執行環節需要線控系統的輔助,各OEM有整合底盤執行機構的需求,因此給國產替代也創造了比較好的機會。
魏曉雪:智能化是我們的投資重點,產業方面,更注重產業角度沿着感知、決策、執行的鏈條,通過密集的調研,去挖掘個股。
張湘龍:汽車智能化是我們投資關注的重點方向,隨着產業鏈的發展進程逐漸加大配置力度;當前階段核心關注是公司在產業鏈的卡位情況和細分環節的市場空間,優先選擇具有長期空間的細分環節龍頭公司進行配置。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