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債務問題已成為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大敵”
2019年1月27日,江蘇常州,房地產開發施工中的商住樓盤工地。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記者 辛圓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日前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債務問題的擔憂,並將其比作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大敵”。
李揚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辦的《中國金融報告2020》新書發佈暨高層研討會上指出,居民部門和政府部門是中國債務“盤子”中尤其值得關注的兩個層面。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今年2月發佈的“2020年度宏觀槓桿率”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我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共上升了6.1個百分點,從2019年末的56.1%增長至62.2%。
李揚表示,居民債務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貸款需求增長,而非居民消費增加所致,居民消費和短期消費性貸款仍處於負增長區間。
“居民債務大部分與房地產市場相關,這強化了居民債務風險與房地產市場風險的互溢。這是極為需要關注的,目前市場已經出現風險隱患苗頭。”他説。
李揚解釋稱,度量房地產市場風險的一個簡單指標是出現“負資產”,就是房屋的市價低於未清償貸款餘額。他指出,現在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負資產。進一步,市場風險相互疊加,會使問題更大。
李揚還表示,比較中美居民的槓桿率可以發現,美國居民的槓桿率呈“過山車”走勢,頂峯是次貸危機爆發,市場泡沫破滅後,其槓桿率總體下行。中國居民的槓桿率走勢和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居民的槓桿率趨勢相似,這種狀況是否會引發相同的後果,需要高度警惕。
針對政府債務問題,李揚表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近十餘年來增長迅速,2010年之後,地方政府槓桿率始終高於中央政府。根據其團隊的研究,除陝西以外,其餘省份2020年債務率均高於2019年,2021年有可能趨緩,但債務率持續增長仍令人擔憂。
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研究,2020年,中國政府部門槓桿率從2019年末的38.5%增長至45.6%,增幅達7.1個百分點,超過了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09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其中,中央政府槓桿率上升了3.1個百分點,地方政府槓桿率上升了4.0個百分點。
3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安排今年經濟工作時特別提到,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政府槓桿率要有所降低。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的安排,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這一規模略低於去年的3.75萬億元。
李揚在研討會上稱,結合中國地方財政可支配財力的結構來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債務問題的嚴重性。所謂地方財力,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別是公共財政收入,中央轉移支付和税收返還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公共財政收入雖然自主性很高,但佔比很低, 轉移支付雖然佔比較高,但主要取決於中央和地方博弈,而政府性基金主要是靠賣地。
“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現象是世界罕見的,這種收入結構同時隱含着極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地方政府不能依靠自己的收入去平衡自己的支出,這是一個危險的財政現象。”李揚説。
他還指出,目前少數省份呈現“低經濟增長和高債務率並存”的現象,這是比較危險的問題。另外,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地方金融風險相互交織的現象,具體表現就是,近90%的地方政府債券是由地方金融機構購買並持有的,這導致了財政政策的貨幣化,以及金融政策的財政化,並使得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互溢性增強。
“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李揚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