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紹志
2018年資管新規出爐後,經歷三年轉型,券商資管業務整體開始回暖。今年2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證券公司2020年度經營數據顯示,全行業實現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299.60億元,同比增長8.88%。
作為資管業務的重要抓手,隨着2020年年報披露的結束,上市券商旗下的資管子公司經營業績相繼出爐,最後的結果有人歡喜有人憂。
界面新聞記者通過整理上市券商年報,獲得了16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的營收、淨利潤排名。
從營業收入來看,東證資管營收規模高達28.62億元,排名第一,華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緊隨其後,營收均超20億元,分別為24.68億元、22.49億元。除此之外,有4家公司營收超10億元,包括海通資管(18.26億元)、廣發資管(17.31億元)、招商資管(12.80億元)、財通資管(12.35億元)。
從淨利潤來看,華泰資管以12.26億元位居榜首,廣發資管、東證資管次之,分別達9.24億元、8.10億元,招商資管、光證資管、國泰君安資管、海通資管獲得的淨利潤超過7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天風資管2020年4月核準設立,2020年8月才完成工商登記手續並領取營業執照,到2020年底實現營收0.36億元、淨利潤0.13億元。作為榜單中唯一一家虧損的券商資管公司,國盛資管首次出現在國盛金控的年報當中,公司2020年淨利潤為-0.64億元。
具體看淨利潤的增長情況,7家公司實現了業績增長,銀河金匯、光證資管、東證資管增速最快,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75.00%、36.78%、34.83%。另一方面,6家公司2020年的業績較2019年有所下滑,其中,東證融匯、興證資管的下滑速度較快,分別同比減少26.87%、15.56%。
當然,作為資管公司,業績和資管規模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也體現了行業頭部效應所導致的差距。
淨利潤最高的華泰資管也是這幾家公司中資管規模最大的一家,2020年資管規模5915.54億元,招商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的資管規模同樣超5000億元,興證資管、東證融匯、國盛資管的資管規模則不足1000億元。
資管新規影響下,不少公司的資管規模仍在收縮,國盛資管同比減少76.57%。但是,廣發資管、東證資管、中泰資管卻脱穎而出,資管規模較上年有所增長。
其中,東證資管、中泰資管憑藉手中的公募牌照,乘着2020年基金大年的東風,公募規模快速擴張。截至2020年末,東證資管公募基金規模1996.31億元,同比增長61.76%;中泰資管公募基金規模106.56億元,同比增長456.16%。
事實上,2020年以來,不少券商公司們都在積極設立自家的資管子公司,同時對獲得公募牌照也是熱情滿滿。
今年4月20日,國泰君安資管收到中國證監會換髮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成為三年多來首家獲批公募業務許可的券商資管。天風證券、銀河證券在年報中也表示,2021年對資管業務和資管子公司的經營計劃,包括積極爭取公募基金牌照業務資格。
此外,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主動管理業務,也影響到公司是否能在轉型中搶佔先機。
通過結合上市公司年報以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的私募主動管理規模數據,界面新聞記者發現,營收排名第一的東證資管主動管理規模佔比約96.48%,比例最高,財通資管次之,佔比91.96%。
一位券商資管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資管新規要求壓降通道,壓縮非標,今年最後期限。理論上比如明年大家都沒通道了,那剩下的不都是主動管理的?那不就得比拼主動管理業績?會里的資管排名也都以主動管理規模而且是剔除ABS的為重。”
接下來的一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的最後一年,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仍然是券商資管公司的重點。
浙商證券表示,在業務發展方面,資管公司將牢牢堅守“三個迴歸”——迴歸本源,進一步迴歸居民財富管理的行業本質,為居民財富增值做好專業服務;迴歸主動,摒棄通道模式,發揮主動管理特色,在與信託、保險、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其它金融業態的競爭中展現優勢;迴歸標準化資產,業務標準向基金公司看齊,在投資、風控、運營、銷售、系統等方面全面升級。
銀河證券表示,2021 年,銀河金匯將在嚴格落實資管新規要求的基礎上,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推進權益產品創設、擴大主動管理規模作為主要經營方向,持續打造資源配置、產品創設、渠道營銷“三種能力”,深化客户分類服務,全方位增強產品體系競爭力。
財通資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未來,我們也將緊跟行業的變化,積極探索屬於自己的轉型發展道路,不斷提高主動管理能力、產品創設能力、資產配置能力、風險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