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更是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共聚一堂,分享他們對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思考。
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兵認為,建材行業正在邁入綠色環保高質量發展階段。前不久,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文,要求政府採購工程中積極推廣綠色建築和綠色建材應用。“這將倒逼產品性能不過關的企業逐步退出市場,也讓一批堅持研發、以創新提升質量的企業在更高水平行業生態中作出更大貢獻。”
“過去15年間,中國鐵路經歷了飛躍式發展,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經達到3.6萬公里,佔全球高鐵運營里程75%以上。作為高鐵裝備製造從業者,我深刻感受到,行業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市場正在從新建產能向服務業方向轉變。”華鐵通達高鐵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宣瑞國説,過去我們生產的設備只能滿足列車基本功能,現在所有工作都圍繞為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適、方便快捷的乘車體驗展開。同時,城市地鐵與輕軌快速發展也對公司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來,互聯網經濟熱火朝天,傳統行業受到的關注較少。不過,無論外部環境怎樣改變,我們都會把自己的事情幹好。”浙江建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祥介紹,經過多年努力,許多中國鋼鐵企業在生產管理、產品質量、裝備製造等方面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們擁有兩家鋼鐵廠,二者均實現了超低標準排放,環境治理水平甚至超過某些歐美國家的工廠。”
在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5G等新技術應用的推動下,以數字貿易為核心的新貿易時代已經到來。“新貿易必然會對傳統貿易形式產生一定衝擊。不過,由於貿易活動的特殊性,任何數字貿易都離不開線下實物運輸、交付。”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相信,實體市場、物流設施依然有很大發展空間。他舉例説,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將在武漢市政府支持下,建設展覽館、國際會議中心、數據中心、酒店羣、金融港等配套項目,打造一個包含物流、倉儲、交付的新型實體貿易生態。
“在半導體制造、液晶顯示等高科技領域,許多企業家為推動技術產業化,幾十年如一日深耕一個行業。但同時,也有一些產品應用廣泛、市場前景良好的項目,因為團隊某些成員過於急功近利,走向失敗。”在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趙威看來,做實體經濟關鍵在於沉得住氣,踏踏實實扎牢技術“圍欄”。此外,政府也要為實體經濟提供一個完整健康的生態體系,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出台有針對性的政策方針,從資金幫扶到制定法律法規,全方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實體經濟“大國根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芃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