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今年前7月“加倉”5123億元,外資為何青睞中國債券?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債券成了全球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債券通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銀行間市場債券3.7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刷新歷史紀錄,環比持債規模也已連續四個月上升,而今年前7個月,境外機構持有的境內債券累計增加5123億元。
資料圖: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外資對中國債券的熱情不僅體現在持續“加倉”。一方面,境外機構踴躍入市,數據顯示,7月新增5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7月末,共972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
另一方面,境外機構交易活躍,數據顯示,7月,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現券交易量約1.14萬億元,日均交易量約520億元,與6月基本相當。
外資為何青睞中國債券?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將原因歸為三點。
一是在海外疫情不斷反覆、經濟復甦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穩定復甦,保持較高增速,債券的安全性和回報率有保證。
儘管中國7月面臨汛情和疫情的雙重衝擊,但從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水平符合預期,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主要宏觀指標處於合理區間,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二是與海外低利率、負利率環境相比,中國貨幣政策相對穩健,利率維持在正區間,而且隨着經濟逐漸復甦,貨幣政策將向常態化迴歸,境內外利差將維持在安全邊界,吸引跨境資本增配人民幣債券。
三是人民幣匯率表現穩定。“除了利差外,匯差也是跨境資本流動的重要衡量因素。”王有鑫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整體處於強勢週期,境外投資者增持人民幣資產除可以獲得利率收益外,還可獲得人民幣升值收益,雙重因素驅動下流入債市資金增多。
“境外投資者還會繼續投資我們的債券。”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對記者表示,今年10月,中國國債將被正式納入富時羅素世界債券國債指數,至此,國際上主流的相關指數里都將涵蓋人民幣債券。此外,6月末,國內債券託管量中外資佔比3.1%,未來提升的空間比較大。
但她也提醒,未來不會出現高速增長,因為全球經濟恢復,外部流動性、利率水平都會迴歸常態。所以,外資增持境內債券的步伐應是更加穩健的,會以長期投資和多元化資產配置為主。
在“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發佈的最新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大約30%的央行計劃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增持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而去年的這一比例為10%。
如何進一步提高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便利度,且做好防範可能出現的資本流動風險?
王有鑫稱,目前,外資可通過多種互聯互通機制進入中國證券市場,未來除應繼續探索新的互聯互通機制,更應在完善配套措施方面多下功夫。應逐步放寬投資範圍,增加投資品種,取消不必要的額度限制,簡化外資進入流程。
他還指出,要豐富金融期貨、商品期貨、利率、匯率、衍生品等投資產品體系,發展國債市場,使各類人民幣資產都能連續定價,並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監管體系,豐富風險管理工具,加強對資金流向的監控,做到跨市場、跨境和穿透式監管,實現金融開放和風險防控一體推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