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想當世界第一的 “奇葩”理想,還有什麼“新故事”?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財經

繼目標直指 “世界第一”後,理想交出了首份完整年度成績單。

近日,理想汽車發佈2020年財報,財報顯示,理想汽車2020年第四季度營收為41.5億元,較上一季度25.1億元增長65.2%。

去年全年,理想汽車總收入為94.6億元,同樣超過了市場預期的91.7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理想首次迎來季度盈利。

此外,近日理想CEO李想親自登上了奇葩説的舞台,給職場新人狠狠幹了一碗“深夜雞湯”,順便給理想拉了一波曝光度。

一邊是“首次季度盈利”的年度財報,一邊是為了流量頻頻“博眼球”,一邊是資本看空導致“股價滑坡”,理想似乎走到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1)亮眼財報背後,“引以為傲”的毛利率下跌

這次財報公佈,對於理想有着特殊的象徵性意義——結束漫長的虧損時光,完成第一次季度性的自我造血。

這其實並不意外。

一直以來,理想的盈利能力都走在造車新勢力的前列,並且在上一季度,就已經實現了淨利潤轉正。

而這,便是得益於銷量的大幅提升和對經營費用的嚴格把控。

2020年,理想ONE全年交付32624輛,排在中國造車新勢力首年交付成績的榜首;其中,第四季度理想汽車交付14464輛,環比增長67%,創下季度交付量新高。

不過,在理想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也得以改善的同時,昔日“引以為傲”的毛利率也有所下降。

據財報顯示,理想毛利率2020年為16.4%,去年第四季度為17.5%,較上一季度的19.8%下降兩個百分點。

財報中解釋,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在於來自供應商的一次性返利下降。這是否意味着,理想在其供應端體系的話語權缺失?

現階段,理想的投資價值就在於其相比之下更出色的盈利模型,這得益於增程式路線中整車製造成本的降低。

但是,如果理想在控制供應端上的能力有所欠缺,則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其盈利能力的上升空間。

當然,毛利率兩個點的下降不算誇張,理想的毛利表現依舊跑在行業前列。

在下一份財報中,毛利率是否還有提升空間,供應端成本是否會上升,仍是值得持續關注的問題之一。

(2)只當“奇葩”不夠,理想還需要一個“新故事”

如果只看財報,理想的表現一直都算得上造車新勢力的“佼佼者”。

但從財報發佈前夕目標直指“世界第一”的內部信,更可看到李想的雄心和野望。

在此之下,是李想備受質疑的“心病”——增程式。

一直以來,大部分人的眼中,增程式路線始終是理想的“原罪”,在未來終將被淘汰。

畢竟,“增程式”這個概念看似高端,但實則有些雞肋。

看看隔壁家“插混”,近日就連上海都開始“區別相待”。

由此,一向低調、不喜歡拋頭露面的李想也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開始頻頻走到聚光燈下打造個人IP,進而加持理想。

此外,擺在李想面前,更大的現實挑戰就是銷量拓張問題。

按照理想汽車目前的狀況來看,想要達到既定目標,做到中國第一的位置,將面臨來自新勢力造車、傳統車企的雙重夾擊。

畢竟,在大勢所趨之下,“增程式”總歸是“暫時性方案”,總會有銷量極限。出於對未來多種可能性的佈局,理想不得不推進純電項目,但這又將帶來許多新問題。

當失去“增程式”這個差異性競爭力之後,理想憑什麼跟特斯拉、蔚來等車企競爭?理想又有何獨特優勢?

在現階段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中,理想與蔚來、小鵬兩家相比,在市值、車型種類以及銷量層面均處於弱勢。

這點可想而知,隨着國產特斯拉的量產、最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施行和黑天鵝事件“餘温”的“三座大山”逼迫下,理想ONE無疑正面臨着更多的銷量壓力。

因而,理想亟需找到“增程式”外的“新故事”。

(3)功夫拍案

不可否認,理想這份首季度盈利的財報,無疑在當下激烈的車圈競爭給內部打了一針“強心劑”。

但在歡呼的同時,更該謹慎前行。

在特斯拉、蔚來、比亞迪、傳統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虎視眈眈的新能源市場中,理想突出重圍存活下來就已經相當不易。

想要當全球第一,或許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