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24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張豔芬)近期接連出現的一些銀行“踩雷”事件,讓金融業大熱的場景金融模式受到了質疑。
“無場景,不金融”是近年來商業銀行零售轉型喊出的響亮口號。借力各大消費場景平台,批量獲取用户流量,成為銀行拓展金融服務的重要模式。這種模式,看似滿足了銀行、平台、消費者“三贏格局”。然而,長租公寓、培訓機構、汽車金融服務商等一些平台的“跑路”,一度將“三方贏”演繹成“三角債”。
(小標題)銀行屢現“踩雷”場景金融
近期,監管部門通報的兩則案例均指向場景金融下的“爆雷”事件。
3月18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新網銀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案例的通報》指出,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來,監管系統接收到消費者對新網銀行的投訴舉報顯著上升,車貸方面的投訴舉報數量位列銀行業金融機構第二位,反映問題主要集中在銀行違規放款、對車貸金額存在異議、貸款息費過高、暴力催收等方面。其中,對新網銀行與一家互聯網汽車消費分期服務平台合作業務的投訴舉報尤為突出。
另一則案例是,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曝光了重慶富民銀行一款消費分期項目的逾期率高達97%。原來,富民銀行與享車平台推出“信用加油”服務,宣傳語打着“先免費試用,次月九折還款;零預存,零利息”等誘人口號。而據不少車主反映,表面宣傳的是“先加油後付費”,實際上是“先貸款後加油”。當車主下載享車APP上傳、綁定一系列資料後,享車平台實際根據車主提供的個人信用資料,從富民銀行處獲得貸款資金。而2020年年中,享車平台突然失聯,車主莫名背上了銀行的加油分期貸款。
(小標題)風控模式亟須反思
互聯網經濟催生出多樣的消費場景,而幾乎各個消費場景都有與之相匹配的場景金融產品,諸如培訓貸、租金貸、醫美貸、加油貸等。
但在租房、教育、醫美等場景中,都出現過平台騙貸、過分營銷、平台倒閉和“捲款跑路”等事件。例如,蛋殼、青客等長租公寓“爆雷”事件,使得微眾銀行、華瑞銀行一度陷入輿論漩渦;韋博英語等教育培訓機構“跑路”,也牽涉招商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等提供教育分期產品的金融機構。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場景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邏輯和法律關係,一些金融機構“踩雷”場景金融事件,並非是場景金融惹的禍,而應該讓風控邏輯來“背鍋”。
“這類事件的出現,並不意味着場景金融是個偽命題。實際上,是部分涉事銀行沒有真正把握好風險,過度依賴場景平台,甚至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場景平台的道德風險。”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認為。
“在場景金融中,銀行與第三方場景平台合作,理論上實現了三贏——金融機構增加了利息收入、場景平台擴大了業務規模、消費者實現了提前消費。”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
“但任何模式都有利弊,特別是資金直接打到平台賬上的深度場景金融模式。”在於百程看來,深度場景金融中,除了借款人的還款風險外,第三方場景平台的經營和道德風險更加凸顯,特別是遇到經濟不景氣週期,場景方的經營風險會極速上升。
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覆盤“蛋殼公寓事件”時也認為,問題出在對整個法律結構社會共識方面的判斷失誤,導致整個業務的基本邏輯不夠堅實。
業內人士總結認為,之所以會出現“爆雷”事件,多因為場景平台聚攏消費者貸款資金而形成“資金池”,一旦場景平台挪用資金池、資金鍊斷裂,不能繼續為借款人提供服務,借款人利益受損,不能繼續還款,往往就會投訴資金方。
(小標題)扎牢風控籬笆
“普通場景金融安全程度很高,比如雲繳費等。但在上述事件中,銀行機構對場景金融平台缺乏約束和節制手段,場景金融平台比較強勢,同時對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缺乏深入思考。最重要的是,對於那些‘捲款跑路’的機構缺乏信用懲罰和約束機制。”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認為,垂直監管機構也要對這些平台出台監管法規,並進行許可經營和週期性審核。
“商業銀行需要對場景金融中的風險,特別是對場景方風險做好風控。包括加強對場景合作方的准入管理,對企業實力、經營狀況、營銷過程等做持續有效評估,及早發現並規避風險。此外,還可採取增加擔保機構等風控手段。”於百程建議,銀行業機構也可以改變場景金融的模式,將資金直接放貸給消費者,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平台的道德和經營風險。
作為互聯網貸款的一種,場景金融實際上已經進入監管視野,相關規範政策已在跟進之中。2020年7月,銀保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就對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定義與邊界、外部合作等方面約定了詳細的監管指引。
而針對特定的風險場景經營活動,地方監管部門也有出台具有針對性的通知。今年2月以來,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先後發佈了針對住房租賃資金監管的文件,直指長租公寓平台“資金池”問題和“租金貸”資金監管問題。三地發佈的文件有一個共同點,即嚴控“租金貸”撥付對象,限制企業“資金池”,規定“租金貸”資金不得撥付給住房租賃企業,只能撥付給個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