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11年來首次虧損,轉型混動卻失先機|行業
屋漏偏逢連夜雨,日本第二大車企在經歷了銷量下滑、戈恩大戲、公司形象受損、現金流惡化等多重困境後,又在全球範圍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工廠開工難、市場需求驟減等難關,並於近日發佈了近11年來首次年度虧損報告。
內田誠的“軍令狀”
日產汽車2019財年(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的財務業績顯示,公司2019年財年綜合營收為98789億日元,同比下滑14.6%,營業利潤更是下滑至-405億日元,與去年同期的3182億日元相比,差額巨大。
而在銷量方面,2019年日產汽車全球銷量517.6萬輛,同比下滑8.4%。除了在日本本土,日產汽車在中國、美國和歐洲三大主要市場的數據分別下滑了1.1%、9.9%和17.2%。
最終多方面因素致使公司2019年財年淨虧損達6712億日元。對此,日產汽車向投資者道歉,並表示將調整經營路線。
財報發表時,距離日產汽車首席執行官內田誠上任還不到半年,2019年12月內田誠上任時內田誠任重道遠,自稱如果不
能讓日產汽車扭轉頹勢,他將卸任。
2020年6月29,內田誠再次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如果他未能履行週轉計劃,他將信守辭職的承諾。
根據日產汽車中國最新公佈的銷量數據顯示,綜合上半年銷量(1-6月),日產汽車中國區累計銷量為596,342台,同比下降17.0%,與去年同期累計銷量差距繼續收窄。
並且,6月在華銷量為136929輛,同比增長4.5%,並且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增長,成績確實有所起色。但是放眼全球,日產汽車另外兩大市場——美國和歐洲,市場前景仍不明朗。
另外,日產官方表示,今年3-5月,日產全球汽車銷量同比下滑40%。以及由於市場需求減少,將減少九州的兩家工廠的生產班次。
不僅如此,日產汽車CEO內田誠還表示,受到今年新疫情影響公司面臨着重大挑戰和經營困境,其本人將降薪50%,其他董事會成員降薪30%。
轉型在即
在日產汽車最新公佈的“中期事業計劃”中,其計劃通過削減3000億日元固定費用支出,集中優勢發展中國、日本和北美市場。同時,日產汽車將全球產能從720萬台削減到600萬台,並減少旗下20%的車型產品數量。
“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對於外界爭議以及實打實的虧損報告,日產確實一直在盡力挽回局面,並努力轉型。
在降本增效層面,日產表示將作出使工廠利用率達到80%以上、關閉西歐的巴塞羅那工廠、圍繞核心車型整合北美生產等轉變。
結構優化層面則提出將日產的核心業務集中在中日以及北美市場、退出韓國、擴大電動汽車業務、推出e-POWER汽車等舉措。
並且,日產計劃在全球汽車市場上推出配備e-Power系統的緊湊型和中型汽車,2022年將推出4款搭載e-POWER系統的產品,2024年3月之前銷售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6月19日,日產宣佈將與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欣旺達合作開發e-POWER下一代車載電池,預計將在年底之前達成最終協議,意欲為e-POWER國產做準備。也證實了此前“東風日產透露,e-POWER將進行國產,首先由軒逸搭載”的傳聞。
日產方面表示:“兩家公司還在考慮共同建立一種安全的供應結構,以應對未來的全球商業機會。”
據瞭解,e-POWER汽車是指,由電動機負責驅動車輛行駛,同時搭載汽油發動機負責為電動機供電的電動汽車,e-POWER就是一種增程式動力系統,類似於本田immd混動的增程式混動系統。
目前,國內市場較為耳熟能詳的混動車型當屬本田和豐田,而日產此前除了純電動軒逸車型外,在國內新能源領域默默無聞。
此外,豐田汽車和比亞迪去年就曾宣佈共同開發電動汽車,並將在2020年推向中國市場。日產現在雖已決心快刀斬亂麻,加快轉型速度,但終究還是慢人一步。
要知道,搶佔市場,也是在車市站穩腳跟的前提。e-POWER最終能否為日產提振市場,還不得而知。(撰文|宋雨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