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全球汽車行業遭受了新冠疫情、原材料漲價、缺芯等多重衝擊,不少車企出現減產、銷量下滑,但仍有車企交出一份優秀的年中成績單。
據紅星資本局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4日,已經有16家整車上市公司發佈2021年半年報。
其中,14家車企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比亞迪(002594.SZ)、長城汽車(601633.SH)、長安汽車(000625.SZ)、恆大汽車(00708.HK)4家營收漲幅超50%。11家車企上半年實現盈利,長城汽車、東風集團(00489.HK)、北京汽車(01958.HK)淨利潤增長超100%。恆大汽車、小康股份(601127.SH)、北汽藍谷(600733.SH)、海馬汽車(000572)和*ST眾泰(000980.SZ)5家則出現虧損。
7家車企營收淨利雙增長
在16家車企中,10家車企的營業收入過百億元。上汽集團(600104.SH)以3566.14億元的營業收入、133.14億元的歸母淨利潤、118.54億元的扣非淨利潤,成為盈利能力最強的整車上市公司。
實現營收和淨利雙雙大漲的還有北京汽車、長城汽車、東風集團、廣汽集團(601238.SH)、江鈴汽車(000550.SZ),吉利汽車則淨利潤只實現了微漲。
上半年,北京汽車實現營業收入903.75億元,僅排在上汽集團之後,同比上漲16.1%;歸母淨利潤27.58億元,同比增加163.5%。
然而北京汽車對北京奔馳的依賴進一步加深。上半年北京奔馳的營收為880.59億元,佔北京汽車總營收的97.44%,去年同期為96.24%。上半年北京汽車的毛利為24.96億元,同比擴大36.07%。
長城汽車營業收入619.28億元,同比增長72.36%;歸母淨利潤35.29億元,同比增長207.87%。營收與淨利潤增速雙雙位列16家整車上市公司之首。與此同時,長城汽車品牌溢價能力也穩步提升,平均單車售價達到10.08萬元,同比增長12.15%。
東風集團營業收入698.56億元,同比增長38%;歸母淨利潤86.29億元,同比增長136.87%。
廣汽集團營業收入343.18億元,同比增34.9長%;歸母淨利潤43.37億元,同比增長87.07%。上半年廣汽集團產銷量均超過百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6%和24.5%。
江鈴汽車營業收入176.76億元,同比增長25.6%;歸母淨利潤4.05億元,同比增長95.03%。
吉利汽車的淨利潤只實現了微漲。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450.32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歸母淨利潤24.09億元,同比增長4%。
吉利汽車的利潤增長主要來自高端品牌領克汽車和吉致金融,分別同比增長了144%、41%。技術服務和授權利潤的佔比也提升至29%。吉利汽車(含領克)單車平均收入8.42萬元,同比增長10%。
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到63.02萬輛,同比增長約19%;其中領克汽車上半年銷量達到10.79萬輛,同比增長96.98%,佔吉利汽車銷量達到17.11%。
3家車企增收不增利
在16家車企中,比亞迪、長安汽車、恆大汽車都“增收不增利”。
比亞迪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08.85億元,同比增長50.22%;實現歸母淨利潤11.74億元,同比下滑29.41%;扣非歸母淨利潤3.69億元,同比下滑59.76%。
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567.85億元,同比增長73.22%;實現歸母淨利潤17.29億元,同比下滑33.55%。
恆大汽車實現營業收入69.2億元,同比增長53.5%;實現歸母淨利潤-47.87億元,同比下滑110.88%。
對於2021年上半年淨利潤和毛利率的下滑,比亞迪在財報中解釋稱,報告期內,因產品結構變化,公司毛利率下滑;同時,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上漲影響,比亞迪整體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響。
比亞迪上半年累計銷量達24.7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累計銷量15.46萬輛,同比增長154.76%,占上半年總銷量的62.66%。
同樣處在轉型期的長安汽車逐漸進入收穫期,扣非淨利潤7.39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同比增長58.1%。不過由於非經常性損益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出現了歸母淨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
恆大汽車上半年淨虧損47.9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25.31億元。對於虧損增加,恆大汽車稱主要因為健康業務毛利減少,另外公司正處於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投入階段,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市場推廣費用及研發投入增加。
恆大汽車表示,恆馳處於量產衝刺階段。但公司仍然面臨現金流的挑戰,假如在短期內缺乏進一步資金投入,新能源汽車量產時間表有可能需要推遲。
除了恆大汽車,小康股份、北汽藍谷、海馬汽車和*ST眾泰也在上半年出現虧損。
北汽藍谷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37億元,同比下滑21.69%;歸母淨利潤虧損18.13億元,並未扭轉2020年同期的虧損態勢。
與此同時,北汽藍谷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出現腰斬,上半年累計產銷量2157輛、6959輛,同比分別下滑74.48%和52.66%。
對於被寄予厚望的高端車型極狐,北汽藍谷在財報中表示,“與華為聯合積極推進N61 HBT車型項目,確保αS HI版等下半年的重點產品按期高質量開發完成。同時推進N61 HBT長航版、N60 HBT項目的預研工作;與百度聯合推進Robotaxi項目,完成Apollo系統在極狐汽車上的系統搭載、產品驗證、系統集成聯合測試,按計劃實現產品的交付。”
“缺芯”仍是主旋律
上半年,芯片短缺問題仍然困擾着車企。
分品牌來看,大眾是缺芯的重災區。上汽大眾上半年銷量53.2萬輛,同比下滑7.79%。由此導致上汽大眾的盈利水平明顯下降,淨利潤28.85億元,同比下降59.22%,集團總利潤佔比從2020年的76%降至21.7%。上汽通用的表現則好得多,上半年的淨利潤為23.48億元,同比增長31.57%。
長城汽車也稱,如果不是去年上市的熱銷車型坦克300,因受產能限制和芯片、關鍵零部件短缺等問題,數次宣佈暫停接單,長城汽車的業績可能更為優秀。
上汽集團在財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全球車用芯片供應嚴重短缺,對公司生產和批發銷量的完成進度造成較大影響。”
同樣被缺芯困擾的吉利汽車也在財報中提到,“我們相信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將於今年餘下時間逐漸消散,唯芯片短缺會於期內持續造成影響。”
此外,江淮汽車(600418.SH)、江鈴汽車和東風集團均在財報中提及了未來將面臨的芯片短缺風險。
乘聯會此前預測,芯片短缺問題有望在第三季度大幅緩解,然而東南亞疫情導致部分芯片廠停產,再度放緩了車企的生產節奏,下半年車企仍面臨芯片、原材料短缺等挑戰。
“華為概念”車企雙雙虧損
作為“華為概念股”的北汽藍谷,今年年初至今股價已累計上漲39.33%。。
同為“華為概念股”的小康股份,上半年的虧損進一步擴大,毛利率創歷史新低,年內股價卻暴漲超3倍。
小康股份上半年累計銷量13.28萬輛,同比增長20.26%;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5萬輛,同比增長111.13%;實現營收73.84億元,同比增長30.01%;淨虧損4.81億元,扣非淨利潤鉅虧11.26億元,創2016年上市以來最大虧損。公司的毛利率已經降至3%,而2018年高達23.86%。
摘帽的海馬汽車仍處在虧損狀態,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0.83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1.81億元。
海馬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為16544輛,同比增長153.39%。這一數據包括了海馬代工的小鵬G3的銷量。扣除小鵬G3上半年11242輛的銷量,海馬汽車自身僅售出了5000餘輛。而根據協議,海馬汽車與小鵬汽車的合作關係將於今年年底到期,小鵬汽車不會續約。
鉅額虧損的*ST眾泰仍未收到具體的重整計劃。公司上半年營收3.84億元,同比下降50.08%;虧損7.53億元。*ST眾泰在財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停止生產經營範圍擴大,業務進一步下降。該公司的整車業務目前處於停滯狀態。
然而前景不明的*ST眾泰卻 “妖氣十足”,8月收穫了8次漲停板。
力帆科技完成重整後“摘星脱帽”,已經實現盈利,摩托業務是力帆實現盈利的主要原因。
力帆科技上半年營收17.36億元,同比增長9.59%;歸母淨利潤3739.92萬元,實現扭虧為盈。其中汽車收入0.47億元,同比下滑82.62%;摩托車收入14.25億元,同比增長25.19%;通機收入1.93億元,同比增長32.19%。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編輯 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