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銀行服務業進入過剩時代,金融業正在為過剩資金尋找新領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胡萌 實習生 邵宇晗)11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中信建投證券2022年度資本市場峯會上表示,企業部門的信用總量在下降,住户部門對於信用的需求也在減少,我國銀行服務業已進入過剩時代,金融業一直努力在為過剩資金尋找新的領域。

談及“寬貨幣、緊信用”,他表示,寬貨幣是從供應角度出發的説法,中國人民銀行放鬆貨幣供應量,降低存貸款利率,購買債券,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但寬貨幣的環境沒有造成寬信用。資金未從銀行流通到企業,其中有企業不願意借的原因,也有銀行不願意貸的原因,也可能兩者同時發生,結果造成金融沒有支持實體經濟,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疏遠”。所以,企業部門的信用總量在下降。

另外,住户也不願意借錢,因為中國住户部門的槓桿率上升較快。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的前奏就是住户部門槓桿率上升,直到超出承受範圍,爆發了危機。中國住户部門的槓桿率正在緩慢地爬坡,不過今年已停止上升,從住户這個實體經濟部門來看,對於信用的需求也減少了。

在李揚看來,我國銀行服務業已進入到過剩時代。雖然GDP增長率已經下降到5%左右,但貸款餘額的增長率對標的GDP增長率還是8%,保持着12%的增速。因此,在5%的經濟增長率下,信貸以12%的速度增長就導致了過剩現象。所以近年來,我國金融業一直在為過剩資金尋找出路。剛開始的三大出路,大企業、政府平台、房地產開發,已承擔高負債率並且抵押質押物消耗殆盡,所以住户和小微企業成為加槓桿的重點。最近5年,宏觀槓桿率增加了26%,住户部門增加20%,政府增加8%,企業減少了2%,這是一個畸形發展的現象。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實習生 邵宇晗 編輯 孫文軒 校對 付春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25 字。

轉載請註明: 李揚:銀行服務業進入過剩時代,金融業正在為過剩資金尋找新領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