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觀察|綠色低碳點亮進博會展台,食品企業追求環境效益

16個脈動飲料瓶回收利用後可做成一件外衣,雀巢鋁製咖啡膠囊回收後可造出一輛自行車,新西蘭恆天然牧場的一塊黃油可實現淨零碳……在第四屆進博會上,碳減排、綠色發展成為食品參展企業的最大亮點。

伴隨今年“碳達峯”“碳中和”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我國頭部農牧企業及食品製造業的碳中和實踐正在加速。作為四屆進博會的“老朋友”,伊利、蒙牛、澳優等食品企業已在碳減排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效。蒙牛總裁盧敏放還在進博會上呼籲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各類食品安全問題。

進博會展台颳起“綠色”風

第四屆進博會期間,法國乳業巨頭達能首次將“智能塑料瓶回收機”搬到了現場,通過收集塑料飲料空瓶並回收利用,傳遞綠色減碳理念。16個飲料瓶經切割、清洗、重塑成粒、再造重生等系列操作後,最終變身成為一件外套。

進博會觀察|綠色低碳點亮進博會展台,食品企業追求環境效益

“這是達能首次在進博會展示減碳成果。”展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達能旗下依雲礦泉水展示了再生塑料瓶產品;可瑞康有機奶粉將於2022年獲得碳中和認證;脈動工廠全部通過TUV廢棄物零填埋管理體系最高級別“三星”認證,其中包括武漢工廠。

2019年,達能已率先實現碳達峯,2020年碳排放總量同比減少100萬噸。達能方面稱,2022年將有2家脈動工廠實現碳中和。到2025年,全部脈動工廠將使用100%綠色電力,全面實現將廢水循環利用於綠化和道路清潔等。

在距離達能不遠的雀巢展台,一輛用雀巢咖啡膠囊鋁外殼回收再生的自行車格外醒目。除可回收咖啡膠囊外,雀巢還在連接一二層展台的樓梯上佈置了“雀巢淨零碳排放路線圖”,承諾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今年9月,雀巢宣佈未來5年內向全球投資12億瑞士法郎,推進再生農業實踐,向可再生食物體系轉型。

進博會觀察|綠色低碳點亮進博會展台,食品企業追求環境效益

“中國作為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場,是再生農業創新的關鍵組成部分。”雀巢方面表示,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加速可持續包裝轉型、實現可持續採購,是雀巢着重在華實現碳減排的三個方向。目前,雀巢正努力將位於哈爾濱雙城的雀巢奶牛養殖培訓中心打造成碳中和樣板牧場。在雲南,雀巢已實現咖啡豆採購100%遵循可持續標準。

零碳牛奶、零碳黃油……同樣將低碳科技帶到進博會的,還有新西蘭乳業乳企恆天然。據介紹,草飼放養模式使恆天然牧場碳排放量較全球平均水平低70%。在大中華區,恆天然在採購過程中通過購買以負責的方式生產的貨物和服務,影響供應鏈行為。

進博會觀察|綠色低碳點亮進博會展台,食品企業追求環境效益

本屆進博會上,恆天然與廈門建發等多個合作伙伴簽約,共同發起可持續發展合作項目。今年4月,恆天然餐飲服務業務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合作,設立中國首個針對烘焙連鎖店的項目基金,倡導消費“零碳蛋糕”。

本土參展商收穫減碳成果

除外資企業外,以伊利、蒙牛、澳優為代表的本土進博會參展商,也在碳減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蒙牛總裁盧敏放在進博會期間的全球乳業合作論壇上表示,牧業碳排放約佔全球總排放量的15%,其中61%的排放來自養牛,其中奶牛佔有相當比重。“這些數字讓我們深知,‘雙碳’目標下,乳品行業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只有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才能真正建成高效、包容、有韌性、可持續的農業與食品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各類食品安全問題。”

目前,蒙牛已加入由世界糧農組織、全球乳製品合作論壇組織、國際乳業聯合會共同發起的“乳業淨零之路”倡議,也加入了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發起的“商業自然聯盟”倡議。2021年,蒙牛蟬聯恆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成為唯一入選的內地食品企業。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ESG評級明晟ESG指數和全球蛋白質生產者ESG指數中,蒙牛也位於中國食品行業前列。

今年7月,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發佈《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伊利作為全球農業食品業代表被收錄進報告並進行了分析。自2010年起,伊利依照相關標準盤查碳排放,流程日趨標準化,已組建一支百人團隊專門負責碳排查並提出節能減排舉措。2014年以來,伊利投入9000萬元將燃煤鍋爐改造為天然氣鍋爐。截至2020年12月31日,伊利旗下24家工廠通過ISO50001認證,19家分(子)公司被工信部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2019年,伊利報告了190萬噸温室氣體排放,其碳排放強度從2012年的377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噸終端產品,降至2020年的222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噸,降幅達41%以上。

另外,澳優乳業也將減排納入戰略規劃。目前,澳優的温室氣體總排放量密度(每百萬元收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由2018年的4.5噸下降到2020年的2.6噸。

食品企業碳減排意識覺醒

我國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伴隨今年“碳達峯”“碳中和”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綠色低碳”也成為本屆進博會上亮麗的一抹色彩。

減少碳排放是改善氣候問題的關鍵一步,與許多行業息息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農牧業對全球温室氣體排放的貢獻率約為17%,僅次於能源行業、建築業,位列第三位。《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指出,食品擺上餐桌前需經歷從研發、收穫、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的層層環節,每個環節均會產生温室氣體。

在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同時,推動農業食品行業碳減排頗具挑戰性。許多農業食品企業垂直整合度高,集產品加工銷售和農場自主經營為一體,養殖活動碳排放量可佔排放總量的60%以上,其中來自牲畜糞便的甲烷排放不可忽視。而90%以上的食品製造商的碳排放主要來自間接排放,包括原料、採購、包裝和物流等環節。

本屆進博會期間,瑞士認證機構SGS密集簽署戰略合作,其中幾項均與節能環保有關。“國際食品巨頭如可口可樂、雀巢等大約自十幾年前就開始在做相關工作,並將碳減排納入企業社會責任範疇,提倡用綠色可持續的生產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產品。”SGS中國區副總裁兼SGS東北亞區營養與健康事業羣副總裁吳航軍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跟能源、汽車等碳排放“大户”相比,我國現有農業種植養殖業還存在不少散户,控制碳排放並不容易。隨着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SGS在協助企業做碳足跡盤查的過程中,已明顯感受到中國農業、食品企業對碳減排的重視,尤其是大型企業,趨勢已經開啓。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鋭建議,將產品生命週期內的碳足跡信息以標籤形式呈現給消費者,來影響消費傾向性,可推動企業做出碳減排行動。近幾年國際上興起的植物肉、植物奶等品類,就是消費者通過購買行為推動企業減少碳足跡的有效案例。

新京報記者 郭鐵 攝影 郭鐵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盧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7 字。

轉載請註明: 進博會觀察|綠色低碳點亮進博會展台,食品企業追求環境效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