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科倫藥業(002422.SZ)董事長劉革新曾在業績説明會上堅定表態,“科倫上市以後全部的努力在未來三年都會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發驅動’戰略一定會大見成效!”
時隔近一年,科倫藥業於4月11日披露2021年報,單從數據看,劉革新的話得到兑現。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72.77億元,比上年增長4.9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03億元,同比增長32.94%;基本每股收益0.78元/股,同比增長34.48%。
具體而言,公司大輸液基本盤穩固並有小幅增長,更多的驅動力則來自於仿製藥的持續放量。
從年報來看,科倫藥業的業績增長邏輯清晰,公司已經進入比較良性的創新驅動循環:前期靠大輸液的盈利持續投入研發,換來近幾年仿製藥開花結果;隨着仿製藥步入收穫期,又將驅動創新藥的發展,為未來的業績增長打下伏筆。
仿製藥進入兑現期科倫藥業是一家綜合性的醫藥製造企業,主營大容量注射劑(輸液)、小容量注射劑(水針)、注射用無菌粉針(含分裝粉針及凍乾粉針)、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腹膜透析液等23種劑型藥品及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醫藥包材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分為輸液產品和非輸液產品。
拆開來看,輸液領域經過多年發展,市場格局逐步穩定,公司從產品結構和醫療終端尋求銷售增量。2021年,公司輸液領域(不含近年新獲批仿製藥及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實現營收80.84億元,同比增長4.99%。
而非輸液領域(不含近年新獲批仿製藥及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包含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以及非輸液藥品領域等,則仍較多受疫情影響,去年實現營收56.01億元,同比減少1.82%。
比較典型的如伊犁川寧,由於疫情對其第四季度生產經營產生影響,2021年伊犁川寧及其子公司實現營收32.32 億元,同比減少11.44%;淨利潤1.13億元,同比減少50.34%。公司方面告訴鈦媒體APP,若今年疫情好轉,川寧業績會有比較大的增長。
實際上,科倫藥業業績增長主要來源於仿製藥的放量,也即劉革新提到的“三發驅動”戰略的成效。年報披露,2021年,公司近年新獲批仿製藥及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的總體銷售金額32.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37%。
(近年獲批仿製藥收入增長情況,來源:科倫E藥)
時間回到2012年,科倫藥業堅定轉型,制定了“三發驅動,創新發展”的發展戰略。到2017年,公司仿製藥進入兑現期,2017年-2021年,公司獲批上市94項,有52項處於申報生產階段。尤其2021年,公司33項產品獲批上市,30項產品申報生產。
(近三年仿製藥獲批情況,來源:科倫藥業2021年報)
仿製藥獲批上市的數量增加的同時收入也同步增加,從2018年的7.8億元到2021年的32.51億元,4年翻了4倍有餘。
舉例而言,2021年百洛特(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艾時達(鹽酸達泊西汀片)、科瑞菲(注射用紫杉醇)分別貢獻收入4.18億元、2.28億元和7300萬元,同比增長38.99%、331.06%和1143.05%。
(部分新獲批仿製藥收入貢獻及增長情況,來源:科倫藥業2021年報)
且仿製藥仍處於密集收穫期。科倫藥業方面向鈦媒體APP表示,“2022年仿製藥預計獲批20-25項,申報32-35項,包括糖尿病、麻醉、診斷造影、男女專科、腸外營養、抗感染、呼吸疾病、腫瘤、心腦血管、眼科、精神神經等疾病領域,以及膜劑、脂質體等高技術難度平台品種的申報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在仿製藥持續放量及伊犁川寧業績回升驅動下,今年一季度科倫藥業業績續增,預計1-3月實現歸母淨利潤2.63億元-2.98億元,同比增長50%-70%。
未來押注創新藥醫改大潮滾滾,醫藥行業格局正在被重塑。於醫藥企業而言,創新是唯一的出路,企業或主動或被動都在加大研發投入。從年報來看,科倫藥業研發驅動的特徵明顯,且押注在創新藥上的未來或正在到來。
2012年,時值中國醫藥行業大變革前夜,作為中國輸液行業龍頭,科倫藥業毅然開啓“創新驅動”戰略。但公司在轉型的同時必須兼顧員工福利和大藥廠責任,所以首選“大藥廠”研發理念和模式,從仿製快速起步,並借鑑全球MNC經驗,全力啓動創新。由此確定了“以仿製為基礎,以仿製推動創新,以創新驅動未來”的發展戰略。
此後,公司不斷以大輸液的盈利投入研發,5年時間投入超27.46億元。到2017年,仿製藥步入收穫期,並進一步反哺研發,研發費用及費用率愈加水漲船高。2019年-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達到13.51億元、15.16億元和18.00億元,佔各期營收的比重分別高達7.66%、9.21%和10.42%。
(科倫藥業近三年研發投入增長情況,來源:科倫E藥)
九年以來,科倫啓動了面向國內外市場的300餘項藥物的研究,其中包括276項具有集羣、難度、特色和成本優勢的仿製藥和改良創新藥、63項具有me-better特徵的創新小分子和生物技術藥。
仿製藥步入收穫期後,研發側重是否會有變化?科倫藥業向鈦媒體APP表示,“仿製和創新資源分配根據研發進展調整。剛開始只有仿製藥可以做,所以絕大部分都在仿製藥,2013-2015年公司在仿製藥的資金投入在80%以上。但後續隨着創新藥研發不斷加強並往前推進,創新藥的資金投入比例上升比較快,目前仿製和創新資金各佔50%。“
公司此前在機構調研時還曾談到,隨着140 Ⅲ期、166註冊臨牀以及更多創新藥研發推進,創新藥研發需要的資金量會比仿製藥的增長幅度大。
連續的投入後,創新藥也即將步入收穫期。科倫藥業向鈦媒體APP表示,“最快預計2023年就會有創新藥上市。”
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科倫藥業有創新大小分子項目55項(含創新小分子藥物25項,生物大分子藥物30項),以腫瘤為主,同時佈局了肝病、心血管、麻醉鎮痛、自身免疫等疾病領域,形成了疾病集羣和產品迭代優勢,主要推動12項創新臨牀項目,同時開發9項創新臨牀前階段項目和30餘項藥物發現階段項目。
(科倫藥業創新藥物臨牀前研究進展,來源:科倫E藥)
其中,A167 PD-L1單抗是博泰生物首個進入報產階段的創新項目。資料顯示,A167是全球首個在鼻咽癌適應症提交NDA 的PD-L1單抗,CDE於2021年11月16日受理上市申請,根據近年CDE的審評年報對創新藥NDA的審評時間估算,預計2022年12月-2023年5月獲批。鼻咽癌III期確證性研究IND申請已於2021年12月30日獲註冊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科倫藥業剛剛發行可轉債募資30億元,從募投項目來看,此次募資已經開始為創新藥產業化鋪路。根據可轉債募集説明書,科倫藥業擬將15.88億用於新都基地創新制劑生產線及配套建設項目,2.27億元用於NDDS及抗腫瘤製劑產業化建設項目,該兩大項目建設重心均為多項高端仿製藥和改良創新藥的產業化承接。